- 年份
- 2024(9635)
- 2023(13956)
- 2022(12044)
- 2021(11347)
- 2020(9319)
- 2019(21566)
- 2018(21704)
- 2017(41124)
- 2016(22493)
- 2015(24989)
- 2014(25325)
- 2013(25021)
- 2012(22860)
- 2011(20739)
- 2010(20934)
- 2009(19143)
- 2008(18627)
- 2007(16280)
- 2006(14389)
- 2005(12247)
- 学科
- 济(93124)
- 经济(93016)
- 业(62616)
- 管理(60204)
- 企(49506)
- 企业(49506)
- 方法(39958)
- 数学(34528)
- 农(34475)
- 数学方法(34159)
- 中国(24726)
- 业经(24445)
- 财(23436)
- 农业(22571)
- 地方(21008)
- 制(20938)
- 学(20478)
- 体(14912)
- 理论(14831)
- 银(14494)
- 银行(14452)
- 贸(14204)
- 贸易(14194)
- 技术(14178)
- 融(13962)
- 金融(13961)
- 行(13835)
- 易(13760)
- 和(13576)
- 务(13273)
- 机构
- 大学(319136)
- 学院(318708)
- 济(127635)
- 管理(126613)
- 经济(124832)
- 理学(110035)
- 研究(109494)
- 理学院(108795)
- 管理学(106968)
- 管理学院(106372)
- 中国(79377)
- 科学(68324)
- 京(67914)
- 财(58611)
- 农(56821)
- 所(54783)
- 研究所(50059)
- 业大(49469)
- 中心(48974)
- 江(46731)
- 财经(46343)
- 范(43394)
- 农业(43377)
- 师范(42974)
- 北京(42788)
- 经(42181)
- 院(39539)
- 经济学(38131)
- 州(37561)
- 师范大学(34728)
- 基金
- 项目(221182)
- 科学(173975)
- 研究(162626)
- 基金(160153)
- 家(139522)
- 国家(138316)
- 科学基金(118654)
- 社会(102670)
- 社会科(97102)
- 社会科学(97077)
- 省(86970)
- 基金项目(85581)
- 自然(76441)
- 自然科(74628)
- 自然科学(74610)
- 教育(73628)
- 自然科学基金(73291)
- 划(72602)
- 编号(66191)
- 资助(65194)
- 成果(54130)
- 重点(49294)
- 部(48619)
- 发(48041)
- 创(45842)
- 课题(45755)
- 创新(42686)
- 国家社会(42048)
- 科研(41855)
- 教育部(41584)
- 期刊
- 济(144305)
- 经济(144305)
- 研究(95775)
- 中国(62286)
- 农(56333)
- 学报(52364)
- 科学(48697)
- 管理(45157)
- 财(42837)
- 大学(40015)
- 农业(37906)
- 学学(37749)
- 教育(36775)
- 融(28254)
- 金融(28254)
- 技术(26372)
- 业经(26333)
- 财经(22467)
- 经济研究(22056)
- 经(19282)
- 问题(18999)
- 业(17022)
- 版(16024)
- 科技(15990)
- 图书(15532)
- 理论(15361)
- 技术经济(15054)
- 现代(14427)
- 实践(14024)
- 践(14024)
共检索到464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晓山
本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入手,着力分析了各类农产品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解决主要农产品阶段性和局部性过剩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其次,农产品因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无法顺价出售,导致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因此,调结构的关键是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再次,通过配套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是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利用价格信号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市场化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要继续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杰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不断扩大运营规模、持续提升综合收益的同时,也遭遇了顶层设计有待更新、运作模式同质化、专业人才缺口增大等一系列结构性瓶颈,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因此,应当充分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所给予的政策优势,立足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实际,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新一轮的科学统筹、全局规划,加快引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品牌化运作机制、培育新型人才,由此驱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协调、长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业结构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轶丽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需求范围、需求种类、需求环境都会发生明显变化。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端变化,农村金融供给侧应从供给主体、供给组织服务体系、供给机制、供给的配套支持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 金融供给 金融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明
乡村旅游呈现的诸种问题是供给抑制的外在表现。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必须立足产业的文化价值定位,强调文化铸魂,深化研究乡村旅游的产业属性,深入挖掘乡村生活的文化价值,深刻把握消费者心理,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契合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业提质增效、供需平衡的目标。
关键词:
文化 乡村旅游 供结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明
乡村旅游呈现的诸种问题是供给抑制的外在表现。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必须立足产业的文化价值定位,强调文化铸魂,深化研究乡村旅游的产业属性,深入挖掘乡村生活的文化价值,深刻把握消费者心理,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契合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业提质增效、供需平衡的目标。
关键词:
文化 乡村旅游 供结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
目前,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乡村旅游供给侧主体性要素不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脱离农民的致富愿景;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源性要素"乡村性"内涵挖掘不力,乡村旅游地过度城市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无效产品供给过多,项目盈利能力有限,亏损现象普遍;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本性要素资金风险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释放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刻挖掘乡村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并保留乡村性、减少乡村旅游产品无效供给、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并充分认识风险与困难等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
目前,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乡村旅游供给侧主体性要素不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脱离农民的致富愿景;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源性要素"乡村性"内涵挖掘不力,乡村旅游地过度城市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无效产品供给过多,项目盈利能力有限,亏损现象普遍;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本性要素资金风险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释放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刻挖掘乡村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并保留乡村性、减少乡村旅游产品无效供给、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并充分认识风险与困难等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猛飞 邵忍丽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东北地区GDP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下跌,2015年跌落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谷,其GDP增长率仅为1.1%,未来GDP增长率变化趋势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僵化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效率低下等。为此,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加快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失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中央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指金融业深层次问题,突出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金融总资产比重达80%以上,但金融服务的供给长期存在一些结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银根 董文静 余依云 徐小峰 代兵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1)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2)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3)"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凌云 李占旗
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策略,以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王明溦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地方财政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周佳蓉
[目的]在全面梳理“三农”政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整体及不同维度下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并探讨了乡村振兴各子维度间的结构性关联。[方法]文章融入投影寻踪思想,引入PP-IPM模型,测度了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使用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四大板块乡村振兴发展差异,构建VAR模型并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探究了乡村振兴子维度间的结构性关联。[结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相关政策由“工业为主带动农业”逐步发展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0年以来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增速横跨了“高速—平缓—高速”3个阶段。(2)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2013年前后差异明显增大,中部板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最高。(3)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中心发展,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互促互进,而乡风文明独立于其他维度,始终保持匀速增长。[结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应重视各区域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发展速率一致,不断缩小区域差异;应重视乡风文明与其他子维度的连接,各维度间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惠敏 张欣桐 王阳
“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站在全局战略角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乡村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然而,乡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乡村产业融资困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速度,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如何通过乡村融资机制改革解决乡村产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供给侧及需求侧两方面分析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探索解决农村产业融资困难的融资机制改革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融资机制 金融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亚培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金融服务,并非是需求问题,而是有效供给不足,从而造成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因而,文章从农村金融供给入手,基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从有效供给的入手,给出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供给 创新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