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7)
2023(6572)
2022(5373)
2021(5255)
2020(4239)
2019(9580)
2018(9273)
2017(16260)
2016(8298)
2015(9762)
2014(9413)
2013(9420)
2012(8977)
2011(8386)
2010(8231)
2009(7437)
2008(7266)
2007(6504)
2006(5845)
2005(5267)
作者
(23544)
(19810)
(19607)
(18885)
(12624)
(9321)
(8939)
(7764)
(7613)
(7077)
(6854)
(6525)
(6413)
(6312)
(6222)
(6075)
(5956)
(5753)
(5740)
(5329)
(5058)
(4746)
(4644)
(4512)
(4449)
(4409)
(4308)
(4098)
(4090)
(3903)
学科
(42103)
经济(41956)
(24020)
管理(24003)
(19707)
企业(19707)
方法(19024)
中国(15836)
数学(15410)
数学方法(15355)
技术(12193)
(11196)
(10363)
贸易(10354)
(10235)
业经(9452)
(7596)
(7533)
农业(7167)
(7108)
(7005)
理论(6809)
技术管理(6802)
关系(6391)
(6158)
环境(5994)
(5925)
银行(5918)
(5835)
(5821)
机构
大学(129915)
学院(126025)
(64033)
经济(63191)
研究(50339)
管理(47082)
理学(40332)
理学院(39862)
管理学(39449)
管理学院(39183)
中国(38717)
(28505)
科学(26725)
(26355)
(24685)
研究所(22487)
经济学(21684)
中心(21442)
财经(21284)
(19755)
经济学院(19512)
北京(18973)
(17602)
(17250)
(17188)
师范(17094)
(16727)
财经大学(16020)
科学院(15275)
业大(15096)
基金
项目(83175)
科学(67333)
研究(63869)
基金(63405)
(55332)
国家(54933)
科学基金(46675)
社会(45965)
社会科(42591)
社会科学(42579)
基金项目(32374)
教育(29027)
(28043)
自然(26616)
自然科(26081)
自然科学(26076)
资助(25703)
自然科学基金(25684)
(24984)
编号(23725)
(21018)
国家社会(20433)
中国(20160)
成果(20063)
重点(19214)
教育部(18577)
(18405)
(18025)
人文(17096)
创新(17047)
期刊
(68971)
经济(68971)
研究(42978)
中国(29592)
(19092)
科学(18960)
管理(18742)
学报(17603)
(16345)
教育(15722)
大学(14312)
学学(13226)
技术(12768)
经济研究(12629)
农业(11952)
财经(11805)
(10409)
(10289)
金融(10289)
(10219)
世界(9910)
问题(9135)
国际(9078)
技术经济(8469)
业经(8104)
(7455)
(6837)
论坛(6837)
科技(6694)
图书(5789)
共检索到197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方敏  李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技术进步水平由过去以跟为主转化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有望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中实现"弯道超车"。文章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有偏性,并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指出了新时代我国技术进步面临新常态的挑战,提出了在政府、市场与企业层面上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永久  赵俊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治边方略对指导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和一个"转化"从根本上指出了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代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边疆治理应恪守的根本原则。抓好边疆治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实现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实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实现整个国家的繁荣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扎根中国大地、总结实践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王声啸  王腾  郑泽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2019年的学术热点。国内理论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强调其理论内涵、理论脉络、理论逻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精细化、具体化、体系化特点。~((1))在去年研究报告基础上,本文聚焦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推动党的经济工作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其最伟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以下称:习近平扶贫思想)。打好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需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特征,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需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扶贫思想引领形成的我国贫困治理新体系及其对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制定了2035年与2050年美丽中国目标,并将引领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凤城  
"站起来"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是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确立"小康"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刻调整;"强起来"体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等诸多方面。从"革命外交""政治外交",到韬光养晦、先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再到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同的历史内涵标示出不同时代。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的改革开放,从动力、指导思想到实际样态的变化,也彰显着时代变迁。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坚守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发掘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新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诠释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人与自然关系、全面从严治党与大国外交方略的文化底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炳林  储新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现代化建设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定位的思想旗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俊  
国家治理观的主旨在于回应三个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目的是为了谁,应以谁为中心?国家治理的标杆是什么,目标指向何在?权力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依托,它是一柄双刃剑,国家治理应如何实现公权的有效约束?文章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治理观对这三个问题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也就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治理指向观,以实现有效约束为前提的公权监督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方敏  
分配体制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分配关系是否合理也是检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否实现的一条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分配的基本原理为我们分析现实的分配关系和重大分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分配关系、分配制度、分配理论和分配政策的考察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体制是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逻辑相统一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完善分配关系、处理好分配问题,根本是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本文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历史考证课题组"对习近平工作过地方的实地考察和访谈为实践基础,以重新解读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萌芽于知青岁月、产生于十八大前的从政实践、并在十八大后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对"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和"怎样看、怎么干"的探索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供给侧改革为发展主线、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本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体系、实践品质和国际特征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系统完整,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本文从八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品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吸收养分,总结提炼,升华为理论,指导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不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放眼世界,站在国际的视角上,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贡献出了卓越的中国智慧,彰显出鲜明的世界意义与国际特征,对于促进全世界共同携手建设美好地球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世泰  
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的伦理文明获得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伦理意蕴,探索人们在日常消费生活中能够遵循的伦理准则,为铸造经济文明形态提供理论参考,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现实议题。余达淮教授等撰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一书站在全球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探寻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规范诉求,为全人类的经济伦理生活贡献中国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