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7)
2023(12990)
2022(10794)
2021(10062)
2020(8032)
2019(18071)
2018(18025)
2017(31927)
2016(18572)
2015(21010)
2014(21423)
2013(20228)
2012(19101)
2011(17489)
2010(18485)
2009(16956)
2008(16174)
2007(15141)
2006(13759)
2005(12986)
作者
(52092)
(42705)
(42614)
(40551)
(27431)
(20506)
(19609)
(16739)
(16564)
(15917)
(14526)
(14453)
(14023)
(13835)
(13670)
(13282)
(12700)
(12674)
(12553)
(12194)
(11253)
(10643)
(10425)
(10028)
(9917)
(9728)
(9700)
(9469)
(8891)
(8799)
学科
(66036)
经济(65959)
管理(47097)
(46152)
(37299)
企业(37299)
中国(33834)
(27059)
金融(27052)
(25820)
银行(25792)
(25097)
地方(23480)
教育(22350)
(21161)
(18342)
(18280)
业经(18232)
方法(16915)
理论(16747)
(15870)
农业(14550)
(13800)
数学(13079)
数学方法(12838)
(12471)
(12135)
贸易(12117)
技术(12041)
地方经济(11760)
机构
学院(248787)
大学(246660)
研究(93779)
(91842)
经济(89140)
管理(82089)
中国(73346)
理学(67177)
理学院(66219)
管理学(64868)
管理学院(64354)
(56189)
科学(55252)
(48609)
(46973)
(43809)
(43774)
师范(43392)
研究所(43248)
中心(43211)
(40888)
北京(37275)
教育(36799)
(35917)
财经(34773)
师范大学(34632)
(34098)
技术(33621)
业大(32396)
农业(31367)
基金
项目(148069)
研究(119536)
科学(114914)
基金(98145)
(84151)
国家(83138)
社会(70045)
科学基金(69116)
社会科(65993)
社会科学(65980)
(62677)
教育(61044)
编号(53549)
(52953)
基金项目(49741)
成果(47638)
课题(41974)
自然(40641)
资助(40388)
自然科(39637)
自然科学(39627)
自然科学基金(38879)
(38558)
(35256)
重点(35026)
(32112)
项目编号(32030)
(31848)
发展(31569)
(31405)
期刊
(118615)
经济(118615)
研究(90251)
中国(71805)
教育(64858)
(39817)
(39657)
金融(39657)
(37512)
学报(36109)
管理(33879)
科学(32556)
大学(28349)
技术(26324)
农业(26165)
学学(24681)
业经(21295)
经济研究(17875)
职业(17828)
财经(17238)
(14942)
(14855)
论坛(14855)
图书(14727)
问题(14376)
(13554)
(12845)
(11942)
技术教育(11803)
职业技术(11803)
共检索到429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文东  雷培梁  孙柏璋  林晓萍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两岸关系的一个战略性构图和可行性发展路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应用与生动实践。高等教育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引擎。聚焦两岸融合发展需求,构建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体系,形成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教育支撑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小柯  李保明  
产业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融合发展是两岸产业合作的升级方向。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产业国际分工演变趋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就其内涵而言,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指两岸企业通过投资、贸易、技术合作、生产合作、市场合作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具体合作,促进两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实践层面考察,既要完善提升以台资企业为纽带的产业链融合,以及以区域合作为载体的融合,还应积极探索推进两岸创新链融合,以创新链带动支撑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闽南师范大学地处台胞重要祖籍地、台商投资密集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福建漳州,是福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春。1963年,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成立,由此开启学校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 2013年,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0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7年列为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易梦春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快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民众自身发展的诉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需要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普及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平民教育理念贯彻始终,高等教育系统庞大、年轻,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以重点建设带动全面提升,多样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逐步扩大,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逐步推进,以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不断加深。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态势,我国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雁玲  王晖  
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瞄准了中国大陆市场,台湾也于201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输出计划",但要摆脱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仍需进一步拓展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这一问题值得探讨。一、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一)台湾岛内高等教育需求相对于供给接近饱和20世纪80年代伴随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1981年台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7%,经过1995年的教改,2009年已达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意见》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焱明  马欣  张大锐  王兆亮  
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依靠科技创新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并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广云  王娜  
近年来,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为两岸交流的顺利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也逐渐进入良性互动的新阶段。10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各大高校、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一希  袁旭阳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建设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创新区和先行区。高等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应先行先试,发挥好引领作用。高等教育在青年人体验制度、社会阶层形成变化、制度文明水平表征等方面对于国家制度存续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从水平差距、社会影响、制度障碍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在大湾区发挥上述影响力、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构建促进多元文化归一的价值教育体系、构建面向未来教育形态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资源流动配置新秩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明  杨庆华  
全面进行小城镇低碳建设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小城镇低碳建设之路必须由以前依赖廉价劳动力、透支环境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向以科技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低碳科技为驱动力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应建设起具有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体系、低碳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多层次的低碳科技转化及推广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明  杨庆华  
全面进行小城镇低碳建设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小城镇低碳建设之路必须由以前依赖廉价劳动力、透支环境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向以科技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低碳科技为驱动力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应建设起具有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体系、低碳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多层次的低碳科技转化及推广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苏健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部城镇逐渐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向产业链条上低、中端的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政府等六大要素构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西部城镇要成为高质量的产业集群, 必须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这既是对企业驾奴市场经济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政府转变职能的考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秀英  费喜敏  邵同尧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向供应充裕,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特色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组织和政策等支撑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以浙江省台州市柑橘特色农业为例,从种植面积、产量、生产率水平和在当地农业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柑橘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论述了资源禀赋、技术、质量与品牌、组织和政策等柑橘特色农业发展中支撑体系的建立,并提出了台州柑橘特色农业发展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表7参8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梅  易法海  刘明培  
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从我国农业的实际出发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技术支撑体系。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原则、内容及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