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4)
- 2023(10303)
- 2022(8509)
- 2021(7473)
- 2020(5740)
- 2019(12922)
- 2018(12759)
- 2017(23457)
- 2016(12855)
- 2015(14104)
- 2014(14065)
- 2013(14270)
- 2012(13899)
- 2011(12927)
- 2010(13073)
- 2009(11738)
- 2008(11310)
- 2007(10202)
- 2006(9570)
- 2005(9090)
- 学科
- 济(61229)
- 经济(61170)
- 管理(35826)
- 业(29889)
- 地方(23251)
- 环境(20938)
- 企(20864)
- 企业(20864)
- 中国(20258)
- 农(19100)
- 学(16697)
- 方法(16294)
- 业经(14679)
- 数学(13742)
- 数学方法(13547)
- 农业(13515)
- 地方经济(12913)
- 发(12576)
- 融(10988)
- 金融(10987)
- 划(10782)
- 资源(10731)
- 和(10319)
- 银(10290)
- 银行(10253)
- 贸(10139)
- 贸易(10124)
- 行(10105)
- 财(9895)
- 制(9801)
- 机构
- 学院(188399)
- 大学(185401)
- 研究(78598)
- 济(76270)
- 经济(74567)
- 管理(64167)
- 中国(58437)
- 理学(53342)
- 理学院(52570)
- 科学(51664)
- 管理学(51489)
- 管理学院(51192)
- 京(42674)
- 所(42325)
- 农(41849)
- 研究所(38554)
- 中心(34618)
- 财(32816)
- 农业(32782)
- 业大(32534)
- 江(31125)
- 院(29137)
- 北京(27875)
- 范(27535)
- 省(27414)
- 师范(27147)
- 科学院(25130)
- 州(25105)
- 财经(24540)
- 经济学(22775)
- 基金
- 项目(126728)
- 科学(97917)
- 研究(89306)
- 基金(88741)
- 家(80683)
- 国家(80003)
- 科学基金(65870)
- 社会(55713)
- 社会科(52712)
- 社会科学(52699)
- 省(52303)
- 基金项目(46661)
- 划(44255)
- 自然(42794)
- 自然科(41555)
- 自然科学(41541)
- 自然科学基金(40748)
- 教育(38283)
- 资助(35480)
- 发(35452)
- 编号(34318)
- 重点(30316)
- 发展(27880)
- 成果(27441)
- 展(27364)
- 课题(26342)
- 创(26167)
- 部(25918)
- 计划(25617)
- 创新(24667)
共检索到308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焕波 宁留甫
推动“三北”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对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实现国家区域发展的有效协同和战略平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和依托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碳达峰的问题上展现灵活性,将“三北”地区打造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资源保障区,系统谋划“三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布局,提高“三北”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三北”地区 生态保护 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杏村 杨阳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显著的正效应;(3)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和异质性的特征。其中,核心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间接效应并不显著;扩容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间接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杏村 杨阳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显著的正效应;(3)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和异质性的特征。其中,核心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间接效应并不显著;扩容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间接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文林
<正>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但白银市工矿业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了辖内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甘肃省生态屏障的“北大门”,在资源型城市亟须转型的背景下,白银市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碳汇林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等一系列绿色工程,助力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文渊 刘英舜 叶茂 殷凤军
为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实现低碳生态新城的发展目标,分析了低碳生态新城的发展导向及对交通的发展要求。以低碳生态的功能要求和绿色交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从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运行三方面构建了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指标体系。重点从土地利用模式、公共交通、道路网络、慢行交通、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六个方面提出了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浩浩长江,黄金水道。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既是广袤中华大地的生态绿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的保护和开发,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018年习总书记考察长江时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坐拥长江最长岸线的中部省份财政部门,湖北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贵阳
不同的文明范式特征借由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科技功能、价值观念、运行方式等表现出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涉及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本文比较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发展范式特征的不同,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论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指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以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体作用,推动全社会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范式 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鹏飞 刘晓明
“双碳”目标对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必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文章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分析了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绿色低碳 传统产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薄凡 庄贵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化,对生态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直逼上限,成为制约当前发展的短板,亟待向一种新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低碳+"的核心是建立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发展方式,其全方位转型、宽领域覆盖、大众化创新等内涵,与新时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诉求相契合。实施"低碳+"战略,有助于促进去产能、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望生 李丁
将同一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所形成的双试点政策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双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能够对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产生协同作用,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变迁两大途径来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位置、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城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双试点政策在提高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的同时,能够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促进减污降碳和提升能源效率。研究结论为优化试点政策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嵇娟 陈军飞 邓梦华 顾岩 阎晓东
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下水-能源-粮食-生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发展情景下长三角地区2020—2035年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设置优化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保障经济可持续和绿色增长为目标,长三角地区经济应保持中速增长。(2)长三角地区资源供需指数逐年递减,水资源和粮食基本保持供需平衡;能源供需不平衡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且随经济发展愈发严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3)资源节约和科技创新是平衡资源供需的重要路径,环境保护路径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最优,协调发展路径对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四条路径,且推动水-能源-粮食-生态呈稳中向好态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圣辉 吴信如
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税收是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针对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仅有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税种及其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专有税种及税制体系的现状,本文分析提出应建立以环境税和碳税为主体,以资源税、消费税等相关税种及其低碳税收优惠政策为辅助的绿色税制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税 碳税 资源税 消费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蓉 王成 徐铁 王丹
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绿色化、低碳化,不仅契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湖北经济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等单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