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6)
2023(8807)
2022(7423)
2021(7107)
2020(6013)
2019(13838)
2018(13454)
2017(26681)
2016(14269)
2015(15997)
2014(15922)
2013(16037)
2012(15210)
2011(13724)
2010(13752)
2009(13004)
2008(13022)
2007(11476)
2006(10234)
2005(9535)
作者
(38376)
(31815)
(31798)
(30631)
(20689)
(15071)
(14601)
(12391)
(12386)
(11538)
(11232)
(10583)
(10474)
(10362)
(10100)
(9992)
(9560)
(9310)
(9192)
(8869)
(8016)
(7772)
(7631)
(7334)
(7301)
(7294)
(7020)
(6861)
(6292)
(6248)
学科
(63262)
经济(63206)
(41585)
管理(40748)
(31267)
企业(31267)
方法(29247)
数学(27335)
数学方法(27104)
中国(22066)
(19763)
(16478)
(16198)
贸易(16188)
(15967)
(14696)
(14594)
银行(14588)
(13926)
(12792)
金融(12792)
(12189)
财务(12173)
财务管理(12148)
(11771)
企业财务(11524)
(11025)
保险(10934)
业经(10814)
农业(10387)
机构
大学(201111)
学院(199375)
(100115)
经济(98444)
管理(76537)
研究(72862)
中国(65204)
理学(64145)
理学院(63530)
管理学(62747)
管理学院(62374)
(50461)
(42383)
财经(38846)
科学(37300)
(35831)
(35662)
中心(33699)
经济学(33342)
研究所(31874)
经济学院(30176)
财经大学(29183)
(28646)
北京(27998)
(27134)
(25876)
(23676)
金融(23351)
(22747)
(22622)
基金
项目(123084)
科学(98938)
基金(94329)
研究(92373)
(80966)
国家(80366)
科学基金(69272)
社会(62834)
社会科(59840)
社会科学(59831)
基金项目(47453)
(42590)
自然(42444)
教育(41822)
资助(41551)
自然科(41518)
自然科学(41508)
自然科学基金(40837)
(37192)
编号(35094)
(30395)
成果(30030)
重点(27720)
国家社会(27490)
中国(26906)
教育部(26904)
(26106)
人文(25484)
(25151)
(24660)
期刊
(107170)
经济(107170)
研究(71885)
中国(40422)
(38949)
(33334)
金融(33334)
管理(29597)
科学(24726)
(24431)
学报(23925)
财经(20146)
经济研究(19594)
大学(19504)
学学(18508)
(17324)
农业(16503)
技术(15564)
(15539)
教育(15079)
国际(14482)
问题(14111)
业经(13638)
世界(12893)
统计(10802)
技术经济(10318)
理论(10101)
(9579)
(9232)
会计(8731)
共检索到321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范志勇  
当前"名稳实紧"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宏观经济现状,货币政策总体思路亟待调整。过高的债务率所导致的债务—紧缩效应以及目前市场上所采取的"杠杆率硬着陆"的方式不仅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而且还导致货币政策陷入传导困境。金融市场上财务软约束、刚性兑付现象大量存在,抬高了无风险利率,而且导致市场丧失风险定价功能。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取向应该从"名稳实紧"调整为"适度宽松"。在"杠杆率软着陆"的思路下,通过创新货币政策目标,配合市场化改革,尝试探索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结合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早日实现经济复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强  
本文对货币供给、实质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数量关系在 1993年前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表现 ,进行了相关实证性描述 ,指出 1993年后货币供给存量代替增量支持实质资本形成、准货币M2 1代替狭义货币M1的增长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 ;因而在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选择上 ,应以持续推进资本形成与转换的票据及证券化为要领推进资本市场建立 ,并逐步转向以市场性利率为关键中介变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宗鑫  刚健华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个原因对中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也有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加大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降低了主权债务风险,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本文的发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太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原先承办的有关专业银行的业务,使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从那时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专一的中央银行而存在,成为中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从我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程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德忠  全展鹏  陶晓卓  
本文从本外币政策结合点及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机制两方面,就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予以分析,进而提出我国革新外汇管理体制、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深化汇率改革及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等一系列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达  戴根有  刘光第  马建堂  林继肯  张忠山  葛凌青  曾康霖  谢杭生  赵效民  余伦昌  赵海宽  李茂生  周骏  李晓西  江其务  杨希天  房郁琴  陶为群  
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甘肃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全国著名货币金融专家、学者30余人,于8月16~22日在甘肃就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层思考的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强  乔煜峰  张宝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而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考虑到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对实证结果影响较大,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对估计方程再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稳健性较好。由此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并不是风险中性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宏观审慎管理者的身份,更加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熊劼  
尽管当前人们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了解得并不算全面与彻底,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分析低利率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去刻画风险承担渠道的具体特征。文章的实证分析使用1998~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年度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除了验证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之外,文章还从资本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银行在风险承担行为方面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利率的下降将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而当货币政策利率低于某种基准利率时,其对银行的风险承担则将产生负面的刺激作用。此外,银行的资本状况确实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熊劼  
尽管当前人们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了解得并不算全面与彻底,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分析低利率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去刻画风险承担渠道的具体特征。文章的实证分析使用1998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年度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除了验证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之外,文章还从资本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银行在风险承担行为方面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利率的下降将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而当货币政策利率低于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基本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年来,一直以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为己任。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逐渐完善货币政策体系,货币政策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体制的不断完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