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62)
- 2023(21452)
- 2022(18125)
- 2021(16736)
- 2020(14470)
- 2019(32964)
- 2018(32753)
- 2017(63166)
- 2016(34605)
- 2015(39151)
- 2014(38713)
- 2013(38203)
- 2012(35042)
- 2011(31367)
- 2010(31457)
- 2009(29422)
- 2008(29379)
- 2007(26429)
- 2006(23023)
- 2005(20613)
- 学科
- 济(142504)
- 经济(142343)
- 业(116502)
- 管理(110685)
- 企(102570)
- 企业(102570)
- 方法(66384)
- 数学(55101)
- 数学方法(54392)
- 财(43202)
- 农(40635)
- 业经(38029)
- 中国(36981)
- 务(30363)
- 财务(30275)
- 财务管理(30219)
- 企业财务(28730)
- 制(28374)
- 学(27824)
- 农业(27766)
- 地方(26952)
- 理论(25967)
- 贸(25951)
- 贸易(25936)
- 技术(25288)
- 易(25161)
- 和(23655)
- 银(22431)
- 银行(22370)
- 融(21998)
- 机构
- 学院(492818)
- 大学(491266)
- 济(198523)
- 管理(195786)
- 经济(194266)
- 理学(168381)
- 理学院(166582)
- 管理学(163646)
- 管理学院(162752)
- 研究(160090)
- 中国(123413)
- 京(104683)
- 科学(98739)
- 财(94016)
- 农(82383)
- 所(80803)
- 财经(74808)
- 江(74114)
- 中心(73778)
- 业大(73205)
- 研究所(73074)
- 经(67949)
- 北京(66021)
- 农业(64736)
- 范(62444)
- 师范(61810)
- 州(59725)
- 经济学(59447)
- 院(58008)
- 财经大学(55425)
- 基金
- 项目(327567)
- 科学(258093)
- 研究(238643)
- 基金(237659)
- 家(206661)
- 国家(204887)
- 科学基金(177113)
- 社会(150149)
- 社会科(142275)
- 社会科学(142237)
- 省(128846)
- 基金项目(125652)
- 自然(116099)
- 自然科(113479)
- 自然科学(113450)
- 自然科学基金(111441)
- 教育(110489)
- 划(107747)
- 资助(98464)
- 编号(97549)
- 成果(78715)
- 重点(73075)
- 部(72154)
- 创(70016)
- 发(69114)
- 课题(67029)
- 创新(64941)
- 科研(62776)
- 教育部(61912)
- 国家社会(61394)
- 期刊
- 济(219023)
- 经济(219023)
- 研究(142537)
- 中国(94081)
- 财(76749)
- 学报(76453)
- 管理(75519)
- 农(74898)
- 科学(70328)
- 大学(58301)
- 学学(54938)
- 教育(53115)
- 农业(51277)
- 融(45488)
- 金融(45488)
- 技术(45386)
- 财经(37186)
- 业经(36909)
- 经济研究(34364)
- 经(31880)
- 业(29695)
- 问题(28890)
- 技术经济(25879)
- 图书(23636)
- 版(23451)
- 统计(23361)
- 科技(22972)
- 理论(22850)
- 现代(22621)
- 贸(22592)
共检索到729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婧
民营企业一些特殊的公司治理特征对国际化带来的创新能力和经营风险变动有什么影响?本研究以2009-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实施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控股股东管理者身份这种特殊的公司治理特点对以上关系的调节影响。通过混合面板回归和2SLS最小二乘回归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创新能力会越强,但企业经营风险却在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民营企业控股股东垄断了管理权,会降低国际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创新推动能力,对国际化与创新能力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而对国际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却起到了规避的作用。理解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身份的显著差异有助于深...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沈佳坤 李炳炎 张军
根据创造共享价值理论中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内涵,将国有非控股股东增强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经济价值创造效用、社会价值创造努力以及资源掏空成本,引入终极控制人最优效用函数,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理论假设,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更加有效发挥国有股权积极作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理论推导与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东委派能够增强终极控制人对目标公司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作用,不能起到协同抑制目标公司资源掏空的作用,而国有持股仅对终极控制人提升公司社会价值的努力具有促进作用;国有股东委派能够直接提升目标公司的经济价值,并减少目标公司资源被掏空,但国有持股不能产生直接影响,且国有股东在提升企业社会价值方面还需加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豪杰 黄良杰
本文基于金融化和创新双重视角,运用2007—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企业行为选择偏好。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使得企业更倾向选择金融化行为,而非创新行为,且对实质性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金融化行为的重要作用渠道,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金融化行为后不利于企业未来业绩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股权集中度较低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促进金融化的同时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常青 李宇坤 李茂良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创新,企业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且这种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和两职合一的公司中会更加显著;(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只有在股权质押率较高和距离平仓线越近时才会发挥作用。
关键词: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企业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姜晓文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企业效率是关键。文章以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相对于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相对于传统行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行业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效果的相关研究,为相关各方合理评价企业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创新效率 产权性质 行业特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昱 华斯斯 郑悦 伍晶
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质押的情况,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市场反应。文章基于资源有限理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样本,实证探析了股权质押对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地位抑制企业创新投资,在此基础上还考虑了股权制衡和企业异质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会导致企业减少创新资金投入,转而持有更多的现金资产。文章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了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不同科技类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加强控股股东监管和专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桑凌 李飞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A股民营企业为样本,从参股股东产权属性的视角,研究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其创新投入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并非"一混就灵",国有资本参股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是有条件的。随着国有资本参股比例的提高并形成一定制衡的情况下,国有资本参股才能显著地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作为参照,民营资本参股则显著地抑制了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且股权制衡加剧了这种不利影响。其次,基于市场化水平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用研究发现,一方面,市场化水平强化了不同产权性质参股资本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效应,市场化进程能够缓解民营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参股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融资约束越大,国有资本所起的缓解作用越强。此外,本文在更换所用检验模型和更换解释变量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为不同产权性质参股股东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对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雪燕 朱晓阳
本文基于2014—2017年新三板企业的年度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融资方式和控股股东行为的双重视角,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抑制了技术创新投入,其影响机制包括融资方式视角下的直接效应和控股股东行为视角下的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为主要影响路径,即作为新三板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和期限短等特征,从而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效应为次要影响路径,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诱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减少技术创新投入。本文丰富了融资方式和控股股东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为企业如何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新红 饶书源
本文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集团化经营视角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投入;第二,相比于独立上市公司,集团化经营加剧了股权质押对公司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第三,相比国有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进行股权质押后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第四,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是影响创新的重要路径,掏空程度越高,资金占用越多,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是:第一,应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进行限制,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第二,应重点关注我国集团化经营的上市公司,打造符合我国特色的集团分类分层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英英 潘爱玲
资金直接被占用的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出现投资不足;在资金未被占用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获取私有收益,需要增加控制性资源,从而导致了过度投资。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越大、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越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就越严重。而股票的全流通、投资者保护程度、中小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有助于抑制过度投资。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投资行为 控制权私有收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韦浪 赵劲松
创新是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混合所有制能否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控股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国有股权能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水平,且这一提升作用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申请数,对非发明专利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高新技术行业、国有股权层级更高的企业和民企出身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非控股国有股权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发明创新效率。考察作用机制发现:一方面,非控股国有股权带来的资源效应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使企业敢于投入创新;另一方面,非控股国有股权通过投资于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能为当前企业带来行业经验和行业资源,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非控股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也为在当前制度背景下如何推动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渊洋 李元旭
国际化是企业重大战略举措,控股股东和CEO分别作为战略决策者和执行者,对国际化经营存在深刻影响。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国际化经营数据,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当控股股东拥有战略决策控制权时,企业更可能采用国际化战略,并且国有控股股东比民营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采用国际化战略。采用国际化战略后,国际化扩张的快慢取决于CEO努力程度,控股股东需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CEO的积极性。总体上,薪酬、股权激励均有助于实现CEO激励相容,但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突出。对民营企业而言,股权激励的效果优于薪酬激励;而对国有企业而言,薪酬激励的效果更佳,股权激励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研究清晰有效地区分了控股股东和CE...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慧香 孙莉
基于2007~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三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控制权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度抑制企业创新,而超额董事席位和终极控股股东担任CEO均促进企业创新;终极控股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关键词:
终极控股股东 控制权配置 企业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基于企业所有权的视角,文章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两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以金字塔控股结构为例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中小股东 现金流权 控制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勇 郝瑞 王欢
在由中小股东、控股股东、经理三者构成委托—代理链条中,控股股东既是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同时又是经理的委托人,即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文章针对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的特殊性,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模型。本文的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全体股东的收益和公司的期望价值。文章还依据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理论,提出了我国中央企业改革应保持国有股控股地位。
关键词:
中央企业改革 双重委托代理身份 控股股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