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
- 2023(1636)
- 2022(1359)
- 2021(1330)
- 2020(1256)
- 2019(2824)
- 2018(2829)
- 2017(5461)
- 2016(3083)
- 2015(3329)
- 2014(3404)
- 2013(3316)
- 2012(3166)
- 2011(2592)
- 2010(2706)
- 2009(2496)
- 2008(2956)
- 2007(2575)
- 2006(2242)
- 2005(2089)
- 学科
- 企(15591)
- 企业(15591)
- 业(15350)
- 管理(14760)
- 济(11745)
- 经济(11729)
- 财(9591)
- 务(8835)
- 财务(8830)
- 财务管理(8820)
- 企业财务(8565)
- 方法(7158)
- 数学(6572)
- 数学方法(6518)
- 制(5172)
- 体(3890)
- 体制(3575)
- 银(2170)
- 银行(2169)
- 业经(2118)
- 公司(2074)
- 行(1907)
- 融(1902)
- 金融(1902)
- 划(1842)
- 策(1811)
- 中国(1709)
- 人事(1700)
- 人事管理(1700)
- 市场(1697)
- 机构
- 大学(41835)
- 学院(41263)
- 管理(17088)
- 济(16139)
- 经济(15798)
- 理学(14599)
- 理学院(14501)
- 管理学(14289)
- 管理学院(14218)
- 财(11940)
- 研究(10867)
- 中国(10773)
- 财经(9074)
- 京(8439)
- 经(8283)
- 财经大学(7015)
- 会计(6118)
- 商学(5980)
- 商学院(5940)
- 江(5874)
- 中心(5561)
- 北京(5494)
- 所(5396)
- 科学(5321)
- 融(5274)
- 金融(5158)
- 州(4944)
- 经济学(4831)
- 公司(4573)
- 农(4546)
共检索到65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万立全 赵馨 陈峻博
文章以2015—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独立董事提前辞职产生促进作用。(2)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通过降低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和更多的信息披露违规导致独立董事选择提前辞职。(3)区分公司结构是单个大股东还是多个大股东,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促进作用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更加显著。结论对规范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行为和抑制独立董事提前辞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规范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和独立董事薪酬制定标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超额委派董事 独立董事提前辞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志刚 胡晓霁 黄继承
长期以来被视作董事积极行使监督权力的投非赞成票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践中无论从数量还是监督效果上都比预期的要少、要差。本文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现象的存在往往对董事以投非赞成票方式履行监督职责构成严重干扰,成为上述结果出现的潜在原因之一。采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以及对董事投非赞成票的实际监督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比例越高,董事投非赞成票的可能性越低,超额委派董事程度的一个标准差的变化将引起董事投非赞成票的几率比下降约17%;而以往文献证明的董事投非赞成票所带来的提升经济绩效、降低控股股东以资金占用形式实现的隧道挖掘行为等效应在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的情形下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效果。因此,实际控制人没有超额委派董事,成为董事投非赞成票发挥监督效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由此,本文不仅从董事投非赞成票的视角为"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是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显现"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而且识别了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具有监督效力的前提条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为了提高董事会监督的有效性,需要在诸如董事会组织等制度环节确保不同股东力量之间形成制衡,避免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孙瑞琦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研究控股股东如何参与公司管理及其经济后果。通过使用2001-2 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控股股东会通过委派执行董事参与公司管理,以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和激励;通过对控股股东委派执行董事的治理效果分析发现,这一治理方式能够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本文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之前研究控股股东治理作用的内生性问题,从控股股东执行董事这一独特视角研究控股股东参与公司管理的路径,丰富了控股股东治理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扩展了董事会职能
关键词:
控股股东治理 执行董事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云 罗兵 万慧娟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成为重要议题。现有关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研究大多关注经营与投资决策,鲜有涉及MD&A信息含量的相关探讨,因此,本文以2013—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MD&A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能显著提升MD&A信息含量;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的作用更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主要通过提供增量信息与发挥监督效应的渠道提升MD&A信息含量;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信息含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与外部投资者信心。研究结论为有效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资本参与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妍
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利用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在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实证分析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国企创新投入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可以显著提高国企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地方国企、高科技国企和市场化较高地区的国企更加显著。研究印证了混改中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企治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国企创新投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混改国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胜蓝 吕丹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深入分析控股股东在获取共享收益时如何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也没有考察控股股东实施影响的特定渠道。文章考察控股股东委派董事这一特定渠道在实现控股股东共享收益目标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是否表现出非对称性。文章使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高管向上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发挥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显著降低了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当公司高管向下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使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与分组测试的结果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测试控股股东委派董事与高管薪...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委派董事 会计信息 盈余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秦颖超
从公司治理层面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制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往学者仅仅研究了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少研究两者关系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理。因此,引入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这一概念,研究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在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在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两者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孔晓旭 唐晓萌 柳学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引入非国有资本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但现有研究缺少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如何影响董事会决策的内在机制研讨。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干预难度、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董事会异议提升国有企业治理绩效,从而实现“君子和而不同”的效果。本研究厘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董事会内部决策过程及影响机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磊 李先洪 苏春
如何认识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这一行为,切实规范董事会决策机制,已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鲜有文献从非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的视角展开讨论。鉴于此,本文以2008—2021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机制分析表明,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会加剧第一类代理冲突,进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企业处于非数字化转型期、外部审计监督较弱、地区市场化进程较慢时,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增加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即会计信息质量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帅 孔祥婷 谭劲松
以央企集团建立规范董事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控股股东董事会改革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能够显著降低控股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现金股利和R&D投资的增加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央企集团规范董事会对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的抑制作用会受到规范董事会特征、董事个体异质性、央企集团所有者缺位程度、上市公司功能分类与金字塔层级,以及央企集团对上市公司管控力度的影响。央企董事会改革能够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结构,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规范董事会 现金持有 控股股东 代理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祝继高 叶康涛 陆正飞
本文基于中国强制披露的董事会投票数据,从董事会决策的视角,对比分析了非控股股东董事和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行为差异。本文发现,相比控股股东董事和内部董事,非控股股东董事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而独立董事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本文还发现,非控股股东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独立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但在国有企业中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上述结果表明,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非控股股东董事的监督作用更为明显,而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则表现出很强的风险规避倾向。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投非赞成票能够改善公司未来会计业绩。总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股权集中且投...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董事 独立董事 董事投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璐 薄文 院茜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短视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度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上市公司深化对超额委派董事的理解,为公司合理安排董事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爽 李秀珠
实际控制人超额占有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席位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审计收费角度,考察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的治理效应。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显著降低了公司审计费用,这一影响在国有企业、聘请规模较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是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渠道;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显著降低了第一类代理成本,但对第二类代理成本无显著影响;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中更显著。上述结论表明实际控制人通过超额占有董事会成员席位获得超额控制权,对公司管理层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蒋义宏 吴志刚
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个人利益与控股股东利益不存在关联性的假设在事实上被拒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