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4)
2023(15425)
2022(13357)
2021(12698)
2020(10907)
2019(24911)
2018(24801)
2017(48595)
2016(26499)
2015(29352)
2014(29022)
2013(28241)
2012(25871)
2011(23020)
2010(22976)
2009(21655)
2008(21628)
2007(19305)
2006(16569)
2005(14588)
作者
(72818)
(61018)
(60896)
(57852)
(38910)
(29391)
(27961)
(23978)
(22949)
(22020)
(20444)
(20416)
(19213)
(19079)
(18973)
(18909)
(18853)
(18129)
(17758)
(17547)
(15155)
(14902)
(14777)
(13914)
(13826)
(13663)
(13661)
(13573)
(12137)
(12095)
学科
(101174)
经济(101024)
管理(83923)
(81746)
(70310)
企业(70310)
方法(50311)
数学(44401)
数学方法(43832)
(35558)
(28446)
(25564)
财务(25501)
财务管理(25447)
中国(24263)
企业财务(24183)
业经(22006)
(21549)
(19786)
贸易(19776)
(19266)
(18984)
农业(18542)
地方(17963)
(16247)
银行(16211)
理论(16036)
(15727)
(15416)
(15233)
机构
学院(366679)
大学(362797)
(147953)
管理(145763)
经济(144863)
理学(126051)
理学院(124833)
管理学(122640)
管理学院(121972)
研究(114101)
中国(88834)
(73866)
(73145)
科学(68985)
(59369)
财经(57918)
(56823)
中心(54885)
(54786)
业大(53658)
(52594)
研究所(51189)
农业(46857)
北京(45658)
(44471)
经济学(44447)
师范(43999)
(43555)
财经大学(43069)
(41171)
基金
项目(243914)
科学(192634)
基金(177998)
研究(177545)
(154505)
国家(153208)
科学基金(132832)
社会(111991)
社会科(106190)
社会科学(106159)
(95993)
基金项目(94229)
自然(87917)
自然科(85958)
自然科学(85934)
自然科学基金(84425)
教育(83287)
(80559)
资助(73660)
编号(73439)
成果(59301)
(54605)
重点(54602)
(51061)
(50903)
课题(49349)
科研(47683)
创新(47490)
教育部(47260)
人文(46452)
期刊
(159780)
经济(159780)
研究(101096)
中国(64131)
(61969)
学报(54617)
(53469)
管理(53297)
科学(50195)
大学(41486)
学学(39533)
农业(35885)
(35794)
金融(35794)
教育(34160)
技术(32083)
财经(28731)
业经(27826)
经济研究(25810)
(24492)
问题(20733)
(19429)
财会(19230)
技术经济(17791)
(17651)
(17389)
统计(17316)
理论(17260)
商业(16760)
会计(16258)
共检索到529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川  樊雅文  许铭原  
股权质押在解决控股股东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会增大其控制权转移风险,慈善捐赠可能会缓解这种风险。然而,慈善捐赠会使公司资金流出,控股股东因此会权衡成本收益来选择慈善捐赠的时机,并考虑其他备选方法。本文选取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公司慈善捐赠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不同股权质押区间,慈善捐赠与不同盈余管理手段之间具有共存或替代关系,公司会作出策略性选择以缓冲控制权转移风险。分析师关注使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成了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加深了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方式的理解,有助于他们采取相应的决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珺  彭远怀  宋献中  周林子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常态,且这一趋势仍在上升。尽管股权质押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得金融贷款,但对控股股东而言还存在控制权转移的风险。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是否存在策略性的慈善捐赠行为,以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会显著增加,且上述结论存在较强稳健性。对捐赠动机的检验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的慈善捐赠行为同时表现为拉抬股价和寻租动机:一方面,当股票市场的走势趋于熊市和公司股价更接近出质股权的平仓警戒线时,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的慈善捐赠动机会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在非国有控股企业和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低时,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慈善捐赠动机会相对增强,说明在股权质押的情境下,控股股东会权衡不同市值管理行为的成本收益关系,慈善捐赠更多是其他行为受限时的策略性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的策略性行为,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理解企业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富钰媛  苑泽明  
大股东股权质押是提升还是降低企业的捐赠水平?这是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命题。以2009—201 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慈善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慈善捐赠具有促进作用,且质押规模、频次均与捐赠水平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削弱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慈善捐赠的正向影响;信息透明度会增强大股东股权质押对慈善捐赠的正向影响;企业面临的诉讼风险会削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蒙  李秉祥  张涛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深入与完善,非控股大股东如何发挥治理作用以及采取何种路径成为理论与实务界所关注热点;而非控股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其中一种主要形式。本文以2003~2019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自利性捐赠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公司慈善性捐赠具有明显自利动机;(2)具有可置信退出威胁的非控股大股东,能够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自利捐赠行为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3)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控股股东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与避免自身财富损失的双重内在需求,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治理效应的关键。具体而言,当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控股股东所面临的平仓风险越大,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控股股东质押下自利性捐赠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此时如何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是控股股东所关注的焦点;当质押比例较低时,控股股东持股市值越高,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控股股东质押下的自利性捐赠抑制作用越明显。此时,控股股东更在意规避自身的财富损失。研究结论有助于阐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自利性捐赠的治理路径,为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治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郑杲娉  徐永新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慈善捐赠,而企业这种"利他主义"行为会给股东财富带来何种影响却始终没有得到回答。通过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捐赠行为,本文发现慈善捐赠对于股东财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累计超额回报率均和捐赠排名正相关,表明了慈善捐赠能够提升股东财富;而对于成长性高的公司而言,其捐款的机会成本较高,企业的捐赠活动降低了股东财富。更为重要的是,慈善捐赠对于股东财富的提升仅体现在大股东非绝对控股和机构持股的公司中,说明只有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做出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捐赠行为。本文的发现为更好地评价和规范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廖珂  崔宸瑜  谢德仁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在"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如何选择的影响。本文发现,当控股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时,上市公司更可能推出"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方案,回避或降低现金股利的倾向更高,这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偏好差异一致;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比例越高、质押股权面临的平仓风险越高时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公司股利政策选择方面的经济后果,并为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以及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提供了增量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明勇   王超   张梓靖  
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和信息增益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风险来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对于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卉  
本文基于2004-2020年针对负面传闻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澄清的详细性、技术性和合规性,提升了澄清公告信息质量,改善了公司的澄清信息披露行为。此发现在控制传闻类型,采取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模型或工具变量法之后仍然稳健。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即市场股价下行压力较大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媒体关注等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改善作用的发挥;股权质押改善澄清信息披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进一步研究表明,澄清公告的信息质量对其市场反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并且,股权质押背景下澄清公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说明,为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将促使企业主动改善澄清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豪杰  黄良杰  
本文基于金融化和创新双重视角,运用2007—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企业行为选择偏好。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使得企业更倾向选择金融化行为,而非创新行为,且对实质性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金融化行为的重要作用渠道,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金融化行为后不利于企业未来业绩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股权集中度较低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促进金融化的同时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亚茹  赵耀  乔贵涛  
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如何影响分析师预测,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分析师预测的分歧度、预测误差和乐观偏差均显著增加,但上市公司的分析师追踪人数降低。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信号机制,可以部分替代分析师的信息加工功能,从而降低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分析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理解不同,导致分析师预测的分歧度增大;由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粉饰,而分析师普遍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作为一种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号,增加了分析师预测的乐观偏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飞飞  
公司慈善捐赠作为现代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由禁止到允许的发展历程。纵观公司慈善捐赠的整个历史发展脉络,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之平衡,乃是理论争端的核心之所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公司慈善捐赠创造了结构性的历史契机,却又因股东话语权的失落和公司慈善捐赠的资本外流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股东利益的实现。公司慈善捐赠的股东权益保护必须通过公司慈善捐赠决策程序的规范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化、数额限制的适当化和派生诉讼的科学化来实现对股东权益的多重救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亚茹  赵耀  乔贵涛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引发的违约诉讼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外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更加关注其股权质押的动机,并将其带来的风险融入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中。以2008~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分析,以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动机。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权益资本成本上升;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应计盈余管理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真实盈余管理和掏空行为不具有中介效应。结论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主要是为了缓解暂时性融资约束,而不是以变相收回投资为目的,其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进行短期利润操纵,增加了外部投资者的信息风险,从而导致权益资本成本上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向群  
文章描述了我国资本市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现状,从案例出发阐述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所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及危害,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