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4)
2023(6891)
2022(5887)
2021(5542)
2020(4637)
2019(10602)
2018(10414)
2017(20435)
2016(11352)
2015(12146)
2014(12251)
2013(11949)
2012(11381)
2011(10076)
2010(10505)
2009(9561)
2008(10131)
2007(9195)
2006(8186)
2005(7640)
作者
(32065)
(26634)
(26415)
(25335)
(17515)
(12860)
(12010)
(10109)
(10064)
(10026)
(9095)
(8869)
(8814)
(8767)
(8615)
(8130)
(7949)
(7943)
(7934)
(7590)
(6646)
(6583)
(6504)
(6159)
(6141)
(6003)
(5966)
(5877)
(5429)
(5249)
学科
(42463)
经济(42415)
(40974)
管理(39292)
(36129)
企业(36129)
(18444)
方法(17917)
数学(15532)
数学方法(15287)
(13731)
财务(13708)
财务管理(13684)
企业财务(13161)
(11902)
(11758)
(11382)
中国(10821)
业经(9582)
(8720)
银行(8711)
(8209)
(8104)
贸易(8098)
(8033)
地方(8022)
(7934)
(7611)
(7560)
金融(7560)
机构
学院(159476)
大学(157781)
(66158)
经济(64671)
管理(62001)
研究(54909)
理学(52718)
理学院(52161)
管理学(51377)
管理学院(51035)
中国(42981)
(36222)
(32983)
科学(31422)
(28036)
财经(27670)
(25135)
(25057)
(24980)
中心(24952)
研究所(24875)
北京(21006)
业大(20881)
财经大学(20634)
(20122)
(19918)
农业(19458)
经济学(19414)
(19250)
师范(19055)
基金
项目(98956)
科学(78756)
基金(73052)
研究(72386)
(63562)
国家(63018)
科学基金(54311)
社会(45759)
社会科(43513)
社会科学(43502)
(37596)
基金项目(37488)
自然(36068)
自然科(35302)
自然科学(35293)
自然科学基金(34712)
教育(33604)
(32226)
资助(31182)
编号(28895)
成果(24979)
(22717)
重点(22312)
(21362)
(20668)
课题(20485)
(20430)
教育部(19598)
创新(19054)
科研(19018)
期刊
(75875)
经济(75875)
研究(49903)
(31227)
中国(30935)
管理(25630)
学报(22852)
(22779)
科学(21756)
(21273)
金融(21273)
大学(17636)
学学(16772)
教育(15957)
农业(15163)
财经(14287)
技术(12476)
经济研究(12362)
(12100)
业经(11827)
问题(9386)
财会(8849)
(8736)
(8225)
会计(7964)
现代(7749)
国际(7729)
理论(7509)
技术经济(7313)
(7262)
共检索到248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振山   于方坤   刘津雨  
本文从股票更名的动机出发,考察了企业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与控股股东私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私利提高了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并且在策略性更名公告期伴随有明显的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支持了策略性更名的私利动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更易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事件,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较高以及主营业务利润较低时,控股股东出于私利动机进行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华宾  陈海声  陈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静静  
利用A股2007—2017年数据,本文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业绩预告特征的影响。文章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企业的业绩预告更乐观,具体表现为日后实际财务数据无法达到业绩预告所披露的标准。进一步检验发现,质押企业会通过事前选择更低精度的“模糊”预告形式使得日后实际财务数据能够更容易达到业绩预告标准。另外,股权质押对业绩预告的影响只在强制性业绩预告及非国有企业样本中存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质押带来的压力促使控股股东策略性披露精确度更低的乐观业绩预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志刚  刘思敏  黄继承  
本文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策略性股票更名后并未出现实质上的转型举措,战略转型并非其更名背后的真实动机。进一步利用"新国九条"出台开展的自然实验,以及对股票减持动机存在差异的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更名公司具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在通过更名抬高股价后减持套现,以获取短期投资收益。本文由此提醒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宜把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的上述策略性股票更名过度解读为上市公司未来进行战略转型的信号。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文南翔   胡日东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在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该结论经Heckman两阶段、PSM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说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扮演监督者,而非合谋者角色。机制分析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具有更低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退出威胁与委派董事的方式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来说,上述抑制效应程度更大。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提升企业价值,且共同机构所有权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交乘项越大,企业价值越高,意味着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控股股东提升企业价值,呼应主旨结论。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和规范共同机构所有权,以缓解中国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同时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共同机构所有权的信息优势,大力促进企业间协作,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马云飙  王运通  
已有文献认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以缓解股东经理人利益冲突,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以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作为退出威胁的替代变量,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当其他大股东退出对控股股东财富的影响更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更高)、退出更可信(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少)以及处于对控股股东外部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其退出威胁更为有效。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还加强了经理人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珺  彭远怀  宋献中  周林子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常态,且这一趋势仍在上升。尽管股权质押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得金融贷款,但对控股股东而言还存在控制权转移的风险。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是否存在策略性的慈善捐赠行为,以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会显著增加,且上述结论存在较强稳健性。对捐赠动机的检验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的慈善捐赠行为同时表现为拉抬股价和寻租动机:一方面,当股票市场的走势趋于熊市和公司股价更接近出质股权的平仓警戒线时,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的慈善捐赠动机会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在非国有控股企业和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低时,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慈善捐赠动机会相对增强,说明在股权质押的情境下,控股股东会权衡不同市值管理行为的成本收益关系,慈善捐赠更多是其他行为受限时的策略性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情境下的策略性行为,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理解企业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杰   苏亚民  
上市公司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时是否存在策略性行为,是实务界高度关注但学术界相对忽视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场景,探讨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动机、策略性披露行为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为了稳定股价,在年报中通常会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披露。因此,信息沟通与信息操纵均构成股权质押公司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的动机。但是,股权质押公司更有可能出于信息操纵动机策略性地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表现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程度越高、控制权转移风险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操纵动机下的年报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程度也越高。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股权质押公司夸大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价,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但也会降低公司未来的市场绩效与经营绩效,引发更大的经济损失。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治理、债权人治理与内部股东治理,是抑制股权质押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的有效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甄别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中潜在的风险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琦  贺娟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视角,构建了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支出的理论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控股股东选择在市场时机高涨的情况下迎合投资者情绪进行过度投资,并在股票价格高估的情况下实施股权再融资。在实证检验中,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市场时机的衡量指标,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上的市场时机对公司投资和股权再融资均产生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更加强烈。本文研究成果从控股股东视角对市场时机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扩展,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投融资决策领域的相关文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秀田  许永斌  
面对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中小股东往往表现出"理性冷漠"或者选择"用脚投票"卖出股票,而非积极监督。通过建立数理模型首先研究中小股东在约束控股股东自利行为上所起的作用;其次分析影响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决策和监督控股股东意愿的因素,合理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自利行为不采取积极监督的原因;最终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降低维权和监督成本等方面着手,努力营造激励中小股东维权和监督意愿的制度与法律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扬  张雪茹  
股票期权制度在处理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时,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先进性。但纵观国内外财务报告相关舞弊案得知:为了争取更多的私利或其他收益,当获利机会高于惩罚成本时,管理者往往会采用欺诈手段操纵利润、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利用信号理论与博弈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就基于股票期权下的股东与管理者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需求程度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是遏制企业财务不良行为的理性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东华  
文章以1999-2006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非流通股控股转让与非控股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测算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水平,并对大股东特征、董事会特征与控制权私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利呈现一种倒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2)大股东国有股权性质与控制权私利呈现正相关但不显著;(3)大股东股权制衡度与控制权私利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4)两职合一与控制权私利呈现显著性正相关;(5)独立董事比例与控制权私利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性质、受制衡程度以及两职兼任情况决定了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旎   吴锦隆   许金花   左静璇  
以2018年华润信托等机构持较低比例债券叫停怡亚通股份回购事件为例,探讨股份回购诱发的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分析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化解冲突的超额权力。研究发现:首先,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使股份回购异化为私利行为,即控股股东利用回购转移风险,引发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其次,制度环境、债券契约设计和机构投资者身份是影响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最后,债权人因组织间非对称性依赖形成的超额权力能够帮助化解冲突。本文最终建构股东—债权人冲突下的债权人保护理论框架,不仅扩展了回购背后股东与债权人冲突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从组织间依赖视角丰富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云宏  朱炎娟  金杨华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既是全球公认的公司治理难题,也是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焦点问题。在实践中,大股东控制权私利可以感知,但难以直接测量,大股东控制权私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并不一定都是单向的负相关,这都给相关问题的研究带来困难。本文聚焦于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模式,注意到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弹性边界,其行为实际上是主体特征与情境因素动态适配的结果,是典型的伦理决策问题。是否追求控制权私利是大股东面临的伦理困境,对伦理困境的认知和判断,对情境因素和侦查概率的感知等会直接影响控制权私利非伦理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出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三种基本模式:违法违规的"闯红灯模式"、可能并不违规(合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东华  
本文基于伦理决策过程模型,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并探索性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的四个阶段,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整合了道德强度、沉思、对话对伦理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影响以及大股东特征、组织情境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