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3)
2023(6258)
2022(5332)
2021(4939)
2020(4163)
2019(9142)
2018(8888)
2017(17500)
2016(9664)
2015(10772)
2014(10587)
2013(10249)
2012(9390)
2011(8258)
2010(8466)
2009(8169)
2008(8700)
2007(7903)
2006(7105)
2005(6884)
作者
(25840)
(21650)
(21571)
(20715)
(13979)
(10299)
(9834)
(8198)
(8083)
(7828)
(7317)
(7304)
(7062)
(7052)
(7032)
(6539)
(6466)
(6458)
(6290)
(6132)
(5422)
(5244)
(5223)
(5034)
(4950)
(4900)
(4740)
(4709)
(4310)
(4238)
学科
管理(43653)
(38417)
(36590)
企业(36590)
(36318)
经济(36225)
(20937)
(16033)
财务(16016)
财务管理(15990)
方法(15947)
企业财务(15440)
(15149)
数学(13713)
数学方法(13634)
(11188)
体制(9895)
业经(9505)
(8168)
中国(8100)
(7255)
金融(7253)
(7144)
(7110)
银行(7103)
(6657)
环境(5992)
(5989)
技术(5892)
(5892)
机构
大学(139317)
学院(137829)
(57675)
经济(56533)
管理(54763)
理学(46739)
理学院(46351)
管理学(45845)
管理学院(45579)
研究(42309)
(35438)
中国(35295)
(28167)
财经(26978)
(24452)
科学(21459)
(20840)
(20380)
财经大学(20264)
中心(19462)
经济学(18041)
北京(17751)
研究所(17380)
商学(16518)
(16482)
商学院(16382)
(16270)
经济学院(16135)
业大(15775)
(15514)
基金
项目(85231)
科学(68635)
基金(64628)
研究(64188)
(54785)
国家(54352)
科学基金(48122)
社会(43452)
社会科(41224)
社会科学(41213)
基金项目(33828)
(31440)
自然(30125)
教育(29831)
自然科(29413)
自然科学(29407)
自然科学基金(28947)
(26519)
资助(26060)
编号(25044)
(23370)
成果(21902)
(20547)
重点(19075)
教育部(18530)
国家社会(18260)
(18144)
(18058)
人文(17909)
课题(17194)
期刊
(66728)
经济(66728)
研究(43753)
(33380)
中国(28150)
管理(23187)
学报(18511)
(17806)
金融(17806)
科学(17320)
(15884)
大学(15385)
财经(15054)
学学(14688)
(12616)
教育(11600)
财会(10245)
经济研究(10145)
技术(9997)
农业(9941)
会计(9668)
业经(9477)
问题(8472)
(7064)
理论(6975)
通讯(6929)
会通(6911)
(6764)
(6629)
国际(6425)
共检索到214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史洁琼  付立新  
本文作者所议的问题是我国现在所有股份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问题发生在股份公司内,而问题的根源则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所造成的相关法规的欠缺。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内,习惯于用一般法来对待公司法所面对的市场各类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诉求冲突。不把在完全市场经济体内已经成熟的《公司法》有效嫁接在我们的市场体系内,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会流于“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的习惯作法,而“权力”则更多地会被引申为行政权力,而不是股权。希望研究股份公司管理和法规的学界专家和实践者能为我们提供类似的案例,展示处理方法及效果。我刊将持续关注此论题,以便为日益庞大的股份公司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并为今后的经济立法提供鲜活的案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南方  
<正>要在认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其运用企业家精神发挥社会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其滥用控制权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步骤,但目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制不够完善,导致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造成公司治理内生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哲文  
控股股东通过借款、违规担保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将上市公司推到破产倒闭或退市的边缘。因此,要加强监督,完善机制,提高违法成本,促进上市公司不断规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彤  
本文在界定控股股东概念及概括其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对控股股东存在的意义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增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塑造相对控股股东,营造其适度表现作用的治理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蒙  田甜铭梓  
本文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角度出发,对法律规制的有效性重新进行界定,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领域的法律规制划分成强有效、有效以及弱效这三个有效性等级,展开实证研究,对能使该领域法律规制的有效性受到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推动经济发展、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对控股结构进行优化、促使股权结构朝向多元化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蒙  田甜铭梓  
本文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角度出发,对法律规制的有效性重新进行界定,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领域的法律规制划分成强有效、有效以及弱效这三个有效性等级,展开实证研究,对能使该领域法律规制的有效性受到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推动经济发展、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对控股结构进行优化、促使股权结构朝向多元化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箐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瑛   李文江  
本文在区分“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混改情境的基础上,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股权治理、高层治理、网络治理三个维度构建非控股股东治理参与度模型,考察了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双向”混改情境下,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制衡效应而非资源效应,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资源效应而非制衡效应;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通过缓解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来提高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本文有利于从“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引导非控股股东更好发挥治理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方召  符建华  尹龙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海燕  
本文以2005-2010年民营上市为样本,对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制约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较高,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较大的寻利动力和空间。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发挥有效监管作用。民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股东大会出席率和依据公司规模提高控股股东现金流的投入比例,实现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有效监督。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烨  王夺  李丹  于丹  
选取股改后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的机械设备业(C7)公司为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关联交易规模越高,控股股东掏空能力越强;而股权制衡度、外资持股、市场化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等治理因素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弱化控股股东掏空的动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淞文  
本文以2009-2014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在不同法律制度环境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公司财务重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权分离度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为国有公司时,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高。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能够抑制控股股东利用财务重述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程度。本文基于法律制度层面和公司治理层面分析公司财务重述这一问题,对于深入了解公司财务重述行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明桂  夏新平  吴少凡  
本文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进行了综述。文章分别从控股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与小股东受侵害、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控股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未来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有星  Yusheng Yang  竹可儿  
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控股股东的行为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产生权力滥用的现象,即控股股东可能会通过不正当关联交易、侵占公司资金、掏空公司资产等行为攫取私利,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问题的解决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对控股股东信义义务产生的根源、涵义及制度内容予以厘清,并在借鉴域外法系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控股股东负有信义义务的规定、控股股东信义义务的适用标准、控股股东违反信义义务的法律责任以及完善监督控股股东信义义务履行的救济途径这四个方面为我国《公司法》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银灵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非控股股东参与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显著抑制了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和非效率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即非控股股东的积极参与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显著增强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