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2)
2023(18852)
2022(15799)
2021(14703)
2020(12457)
2019(28667)
2018(28387)
2017(55156)
2016(29527)
2015(33092)
2014(32606)
2013(32219)
2012(29196)
2011(25831)
2010(25841)
2009(23847)
2008(23820)
2007(20906)
2006(18249)
2005(16224)
作者
(82489)
(68533)
(68036)
(64927)
(43961)
(32698)
(31100)
(26894)
(26117)
(24653)
(23456)
(23118)
(21768)
(21622)
(21079)
(20958)
(20522)
(20279)
(19680)
(19653)
(16806)
(16607)
(16606)
(15849)
(15305)
(15298)
(15189)
(15174)
(13656)
(13426)
学科
(121226)
经济(121089)
(108818)
管理(101082)
(98105)
企业(98105)
方法(57043)
数学(46753)
数学方法(46122)
(38740)
业经(35060)
(34994)
(29076)
财务(28999)
财务管理(28957)
中国(28866)
企业财务(27573)
农业(24406)
(23677)
理论(23231)
技术(22616)
(21720)
(21072)
地方(21044)
(20486)
贸易(20476)
(19931)
(19880)
(18582)
环境(17761)
机构
学院(417927)
大学(415241)
管理(171864)
(167216)
经济(163733)
理学(148576)
理学院(147102)
管理学(144652)
管理学院(143888)
研究(128729)
中国(99822)
(87307)
(79880)
科学(77462)
财经(64274)
(63746)
(62733)
(61163)
中心(59708)
业大(59665)
(58491)
研究所(56559)
北京(54704)
(52466)
师范(51993)
农业(49774)
经济学(49623)
(49391)
财经大学(47851)
(47185)
基金
项目(280950)
科学(222717)
研究(207983)
基金(205063)
(176798)
国家(175243)
科学基金(153305)
社会(131489)
社会科(124650)
社会科学(124616)
(109693)
基金项目(108868)
自然(100200)
自然科(97919)
自然科学(97895)
教育(96207)
自然科学基金(96124)
(91148)
编号(85623)
资助(84299)
成果(67932)
(62219)
重点(61894)
(60063)
(58793)
课题(57389)
创新(55460)
教育部(54090)
国家社会(53698)
项目编号(53575)
期刊
(184740)
经济(184740)
研究(120485)
中国(75478)
管理(67759)
(66485)
学报(59889)
(57773)
科学(56809)
大学(47049)
教育(45000)
学学(44385)
农业(40199)
技术(39595)
(36255)
金融(36255)
业经(32397)
财经(31813)
经济研究(28653)
(27269)
问题(23618)
(23306)
技术经济(21997)
财会(20697)
现代(19969)
图书(19715)
商业(19562)
理论(19302)
(19068)
科技(19018)
共检索到607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LLSV研究范式正是建立在股权相对集中、两权部分分离基础上,研究控股股东与小股东及外部股东代理问题的一种全新范式。本文通过对1976-2010年64篇文献的研究发现:LLSV研究范式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掏空理论"阶段和"投资者保护理论"阶段;控股股东主要通过股票金字塔控制结构,以自利性交易和非资产性转移的方式谋求控制权私利;控股股东与企业存在四种关系,即掏空、掏空为主、支撑为主、支撑,当所有权与控制权严重偏离时,控股股东将以掏空企业为主要目的,企业价值下降;加强投资者保护能够有效抑制掏空行为的发生,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张健  胡志颖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演化的。大股东利用控制权编织的关联网络进行非公平交易成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不同特征的机构投资者入手,研究了独立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进而讨论了在终极控制人不同的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否不同。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与公司没有业务联系、受政府干预少的独立机构投资者和持股时间较长的机构投资者才能有效限制关联交易中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且,在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减少大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利益侵占,但是,在以血缘和亲缘等纽带关系维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方召  潘鹏杰  
控股股东在各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他们利用不对称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和自身之间形成多层级的控制链,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基于此,本文以不对称股权结构为主线,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控股股东、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价值关系的文献,并对相关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嫦  杨文平  王薇  
以财务重述为切入点,基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的研究发现:在董事会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控制时,"相近持股比"股权结构无法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加之案例公司投资者及外部审计未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公司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掏空后为掩盖公司业绩下滑的事实是导致案例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真正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婉丽  吕怀立  陈丽英  
把控股股东按照不同的终极产权性质分为非国有控股和国有控股两类,其中国有控股又包括中央国有控股、省级国有控股和市县级国有控股,以此来研究不同类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三种"掏空"方式(关联交易型、资金占用型和现金股利型)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政府层级越高的国有控股股东越编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市县级国有控股股东和非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资金占用来"掏空"上市公司,并且国有控股股东与非国有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型"掏空"方式的选择偏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利  刘轶  戚俊峰  
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视角,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银行贷款数量多、贷款期限长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明显减少。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银行的监督作用存在异质性。目前,银行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中,而国有银行能有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企业,国有银行对中央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从事后监督来看,银行会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做出贷款政策的调整,对于控股股东掏空严重的企业,续新贷款的银行数量、续新贷款比例显著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显著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金坤  傅绍正  胡国强  
实证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对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中心度越高,并购发起可能性越低但绩效越高,支持协同治理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并购效率的主要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网络和个人投资者网络;非控股股东网络提高了并购能力,抑制了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法制环境和股权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本文针对股权集中的市场环境下,围绕"股权集中现象及形成——代理问题与控股股东侵占——投资者法律保护"这一主线,对这一领域公司治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本文在回顾中发现,股权集中是除英、美之外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控股股东通过交叉持股、持有不同投票权股票及金字塔结构等方式实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股权集中的原因是缺乏有效法律保护。股权集中导致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在两权分离市场中侵占现象更为明显。法律制度是抑制控股股东侵占、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好方式。在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了这一领域可行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闯  李小燕  孙健  
传统的研究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是公司治理的结果,然而本文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还可以预示公司治理的效果。具体而言,本文以应计质量为盈余质量的度量,考察了在不同控制权水平下,盈余质量对掏空行为的预示作用。研究发现,当期的盈余质量能够有效预示当年、1年后和2年后的掏空行为,而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水平对盈余质量的预示作用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妍锦  冯建  
本文从内生性视角出发,研究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侵占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经Hausman检验发现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具有内生性。为此,本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3sLs回归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侵占会降低公司绩效,同时公司绩效的降低又会刺激大股东进一步的侵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实证检验还得出,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大股东侵占和公司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振松  齐鲁骏  
民营上市公司原控制人做出退出控制地位的决定后,到真正退出之前,具有加剧掏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控制权转移发生前一年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掏空现象有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薇  朱艳苹  冯雪莲  
文章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CEO薪酬溢价在企业财务乱象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财务乱象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CEO薪酬抑制能对企业财务乱象起到较好的治理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显著抑制企业财务乱象;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企业财务乱象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通过降低大股东掏空的方式抑制企业财务乱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峰  魏涛  刘锦华  
由新兴资本市场股权高度集中所引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核心问题。除已有基于内外部控制系统的制度设计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能否发挥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值得探究的时代议题。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视角切入,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抑制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更为突出,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漏和不足时发挥补充完善作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治理、财务治理和风险治理渠道抑制了股权质押后的控股股东掏空。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制约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后,既增强了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也提升了企业长期投资价值,贴合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本文在深刻解答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公司治理的同时,亦为后续如何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决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佳旭  刘志远  
文章对控股股东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将其作用机理归纳为监督机制、财富分散化机制、非经济收益机制和控制权私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应从研究内容、度量指标、验证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这对于推进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