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4)
2023(12386)
2022(10383)
2021(10042)
2020(8558)
2019(19709)
2018(19138)
2017(37068)
2016(19483)
2015(21819)
2014(21327)
2013(21120)
2012(19271)
2011(17099)
2010(16581)
2009(15267)
2008(15032)
2007(12672)
2006(10587)
2005(9375)
作者
(51659)
(43329)
(43173)
(41091)
(27792)
(20733)
(19781)
(16890)
(16549)
(15181)
(14868)
(14680)
(13547)
(13432)
(13427)
(13360)
(12803)
(12562)
(12530)
(12282)
(10463)
(10455)
(10232)
(10003)
(9822)
(9651)
(9398)
(9044)
(8564)
(8377)
学科
(88970)
经济(88889)
管理(61623)
(60069)
(50728)
企业(50728)
方法(48037)
数学(44050)
数学方法(43656)
(26351)
中国(23110)
(20318)
(18727)
财务(18691)
财务管理(18657)
企业财务(17942)
(17798)
贸易(17785)
(17382)
(16690)
业经(16520)
(14366)
金融(14365)
(13953)
银行(13948)
农业(13292)
(13253)
(12486)
地方(12026)
(11684)
机构
大学(278255)
学院(274056)
(128417)
经济(126576)
管理(114652)
理学(100505)
理学院(99618)
管理学(98252)
管理学院(97746)
研究(87014)
中国(71380)
(58941)
(56246)
财经(48805)
科学(46824)
(44971)
经济学(41917)
中心(41466)
(40482)
经济学院(37997)
(37292)
财经大学(37135)
研究所(36557)
(36194)
业大(35950)
北京(35052)
商学(32441)
商学院(32164)
(31261)
经济管理(30934)
基金
项目(188984)
科学(153517)
基金(146538)
研究(136657)
(126456)
国家(125550)
科学基金(111083)
社会(93839)
社会科(89405)
社会科学(89386)
基金项目(77005)
自然(71536)
自然科(70069)
自然科学(70055)
自然科学基金(68898)
(67891)
教育(63210)
资助(60986)
(58337)
编号(51734)
(45067)
重点(41594)
国家社会(41249)
成果(40324)
教育部(40178)
(39661)
人文(38654)
(38352)
创新(37204)
大学(37104)
期刊
(125377)
经济(125377)
研究(78913)
(47810)
中国(45180)
管理(42351)
科学(37139)
学报(36499)
(31051)
大学(29776)
(28885)
金融(28885)
学学(28297)
财经(25439)
技术(22836)
经济研究(22393)
(21729)
农业(21274)
业经(17973)
教育(17750)
问题(17045)
(16261)
统计(15478)
技术经济(14046)
世界(13942)
国际(13858)
(13819)
理论(13592)
财会(12634)
(12584)
共检索到390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斌  何林渠  
近年,剥夺行为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丑闻类型。为分析影响剥夺行为的股权及治理因素,本文从终极控制人性质角度入手,论述其性质差异与剥夺行为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05年有关数据,并运用logistic逻辑回归检验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背景的董事比例与剥夺行为发生概率成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并不是影响剥夺行为是否发生的显著因素;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剥夺行为发生的概率与控股层级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负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海燕  
笔者以我国资本市场2000年~2010年378家财务困境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分析控股股东的支持行为对财务困境公司脱困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境况与支持行为正相关,财务状况较好的控股股东对困境公司的支持力度较为显著;控股股东的支持行为是公司脱困重要原因,财务困境好转公司获得控股股东支持力度显著高于财务困境恶化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性质与公司脱困路径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政府支持是国有控股财务困境公司成功脱困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勇  
笔者视新兴市场企业集团为一种类政治组织,将游说概念应用于解释相对微观的集团内部资本配置问题。从经理的服务年限、任现职年限、兼任或曾任集团中层以上职务和任集团单位董事等4个要素构建衡量经理游说能力的指数模型,检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集团控制型上市公司经理的相对游说能力对集团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理相对游说能力指数值越大,则经理的游说能力越强,获得的集团控股股东支持也越大;经理持股和经理相对游说能力的4个组成要素对集团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长征  方卉  
基于公司治理行为视角,聚焦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析控制股东剥夺行为是否为股价崩盘风险的"推手",研究公司治理行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而减弱,但不管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何,第二至第三大股东都有较强的掠夺动机;股价崩盘风险受控制股东掠夺行为直接作用不显著,其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作用,但控制股东掠夺行为显著加大了公司的成长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且二者风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表明控制股东掠夺风险会间接传染至股价崩盘,揭示出这种间接的风险作用使控制股东更易隐藏占款背后的"掏空"动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泽将  王颖  
财务分析师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如何作用于企业R&D支出及相应的经济后果较少受到关注。基于此,以2007—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分析师对R&D支出的影响和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1)财务分析师跟踪显著提高了企业的R&D支出水平;(2)上述关系受到财务分析师声誉的影响,表现为非明星分析师跟踪对R&D支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政治关联强化了财务分析师对R&D支出的促进作用;(4)R&D支出在财务分析师影响经营业绩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依据上述发现,认为未来在重视财务分析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同时,应减弱明星分析师业绩压力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松  檀晓云  
文章以2010—2018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且这一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制衡力量更强的公司中会减弱。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在二者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倾向于进行真实的盈余操纵,增加信息风险,从而导致资本成本上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晓林  
资本市场有效性根据价格反映的信息量划分三个层次,以往文献以及文章的大量实证数据也表明中国资本市场虽已达到弱势有效,离强势有效还有距离。基于弱势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技术分析难以获得超额收益。对于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策略问题,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将公开信息进行细分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基本面分析跑赢大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为群  
经济发展其实就是制度演进的过程,理论证明,制度演进对于生产力有良好的释放作用。制度演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评判一个制度演进是表面上的,还是实质性的。从效果上讲,一个实质性的、有生命力的制度演进会产生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而一个表面上的、虚假的制度演进将对市场和人们的心理形成打击。对于证券市场来说,尤其如此。在对TCL行为的研究上,我们采纳以股东绩效作为验证标准、并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关鑫  高闯  
随着第二类公司治理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新焦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的剥夺行为越发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双重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终极股东控制权与其现金流权之间的偏离加大,导致控制权私利增大,这种被"修正"后的控制权私利,即被"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的控制权溢价放大的"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的控制权私利,才是终极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剥夺的根本动因。沿着这一分析思路,文章分别对终极股东利益输送渠道的选择、剥夺行为的逻辑起点、"隧道挖掘"行为以及"二次剥夺"等问题进行剖析和深刻解读,并特别提出了显性剥夺和隐性剥夺两种剥夺形式,从而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终极股东的剥夺机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志  
应计利润分离法是盈余管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本文使用2006年新准则颁布后的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研究中常用的四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了效力检验。这四种模型分别是基本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综合样本估计还是分行业样本估计,四种模型的拟合性都较好,但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的表现更为突出;分年度、分行业样本估计的效果要优于综合样本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盈余持续性检验结果说明四种被检验模型都能有效地揭示盈余管理;二项检验结果显示,基本Jones模型、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犯第一类错误的频...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敬东  
在投资者保护理论中,已有数位中外学者研究过现金流权比例对终极股东剥夺约束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建立的函数模型均以终极股东“不出售股票”的假设为前提,因而限定了模型的普遍适用性。本文将在修正和扩展现有学者的研究假设之下,建立关于终极股东“出售股票”前提下的收入函数,并进一步探寻在股票价格和控制权的作用下现金流权对于限制剥夺的临界比例数值,以更进一步清晰地度量终极股东持有的现金流权比例对于其剥夺的约束程度,为外部股东防范被剥夺提供预警信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巾英  左佳红  
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选取我国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与效果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基于降低平仓风险和促进公司创新的动机,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倾向更高。当市场股价整体下滑、质押股价接近平仓线时,这一正向效应更明显,但在此情境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仅能实现短期"股价管理"以降低平仓风险,长期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和持续,甚至会大量出现浮亏倒挂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巾英  左佳红  
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选取我国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与效果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基于降低平仓风险和促进公司创新的动机,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倾向更高。当市场股价整体下滑、质押股价接近平仓线时,这一正向效应更明显,但在此情境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仅能实现短期"股价管理"以降低平仓风险,长期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和持续,甚至会大量出现浮亏倒挂现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14年一直有境外股东持股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量不同类型外资持股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境外股东持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基金和非金融类外资股东的治理效应是显著的,QFII未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此外,外资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治理效应优于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14年一直有境外股东持股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量不同类型外资持股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境外股东持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基金和非金融类外资股东的治理效应是显著的,QFII未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此外,外资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治理效应优于国有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