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5)
- 2023(3765)
- 2022(3328)
- 2021(3093)
- 2020(2637)
- 2019(5868)
- 2018(5752)
- 2017(11380)
- 2016(6062)
- 2015(6463)
- 2014(6387)
- 2013(6328)
- 2012(5912)
- 2011(5031)
- 2010(5298)
- 2009(4759)
- 2008(4916)
- 2007(4319)
- 2006(3870)
- 2005(3537)
- 学科
- 济(27370)
- 经济(27348)
- 业(21755)
- 管理(20626)
- 企(19098)
- 企业(19098)
- 方法(13358)
- 财(12500)
- 数学(12397)
- 数学方法(12328)
- 务(9939)
- 财务(9925)
- 财务管理(9915)
- 企业财务(9527)
- 制(6543)
- 农(5954)
- 中国(5925)
- 地方(5357)
- 业经(4709)
- 体(4678)
- 税(4500)
- 银(4370)
- 银行(4362)
- 税收(4308)
- 收(4288)
- 农业(4247)
- 融(4243)
- 金融(4243)
- 行(4007)
- 贸(3989)
- 机构
- 学院(81755)
- 大学(81508)
- 济(36216)
- 经济(35613)
- 管理(30848)
- 理学(26405)
- 理学院(26136)
- 研究(25813)
- 管理学(25776)
- 管理学院(25615)
- 中国(21516)
- 财(20682)
- 京(16626)
- 财经(15976)
- 经(14569)
- 科学(13522)
- 所(12899)
- 江(12134)
- 财经大学(12031)
- 中心(12026)
- 经济学(11773)
- 研究所(11159)
- 农(10846)
- 经济学院(10730)
- 北京(10540)
- 州(9785)
- 业大(9774)
- 商学(9747)
- 商学院(9668)
- 院(9095)
- 基金
- 项目(49956)
- 科学(39678)
- 基金(37449)
- 研究(36553)
- 家(32117)
- 国家(31870)
- 科学基金(27814)
- 社会(24255)
- 社会科(23097)
- 社会科学(23091)
- 基金项目(19541)
- 省(18708)
- 自然(18034)
- 自然科(17686)
- 自然科学(17682)
- 自然科学基金(17404)
- 教育(17268)
- 资助(15862)
- 划(15641)
- 编号(14272)
- 成果(11974)
- 部(11755)
- 重点(11406)
- 教育部(10527)
- 性(10350)
- 人文(10319)
- 创(10122)
- 发(10097)
- 国家社会(10094)
- 大学(9957)
共检索到127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莫小东 蔡幸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宣告动因和潜在动因。通过财务分析我们发现公告给出的增持理由并不成立。把再融资需求和上市公司的增持行为联系起来,我们发现前期股价表现不佳的公司,其再融资需求与增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股价表现不佳的公司的股份增持大部分发生在再融资之前。研究结果说明,控股股东增持动因并非是公开宣称的看好公司未来前景或股价低估,规避再融资失败经常是控股股东增持的真实动因。本文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控股股东增持动因的认识,为监管部门规范控股股东增持行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增持 动因 再融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丹 朱建军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然后对融资成本的定义进行拓展,计量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指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控股股东 融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泽霞 李莎 郜鼎
本文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控股股东私人产权收益攫取方式的转向——由"掏空"到"多重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中科云网为案例研究对象,揭示公司控股股东以获取超额资本收益为主、侵占上市公司资源为辅的行为动机,较为系统地展示控股股东攫取私人产权收益的"多重复合式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康轶 陈耿 呙竹
以我国A股市场中在2008年和2011年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原因。研究发现:增持可能是大股东在一定政治目的下结合公司自身财务情况而采取的行为。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东增持 股东性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杰
近期,关于王石的万科和姚振华的宝能系博弈的新闻一直占据各大财经新闻媒体的头条,一时间风头无二,甚至关于两位核心当事人王石和姚振华的家庭身世、发家史、个人隐私甚至幕后老板等也都被一一八卦。以王石、郁亮等为代表的万科高管层,从万科的创立到发展壮大到今天成为A股"蓝筹白马股"的代表和全球最大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人利益 股权结构 溢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燕 杨桐 杜为公
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二元性股权配置格局,为发挥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扫除了制度性障碍。但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证券市场使控股股东的股份获得了流通性,从而可能带来控股股东的减持和资本市场大规模扩容所带来的市场压力和心理压力等,在证券市场已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减持甚至可能引起市场动荡。鉴于此,本文研究控股股东减持的动机、风险与防范措施,对稳定证券市场、重拾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流通 控股股东 减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燕 杨桐 杜为公
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二元性股权配置格局,为发挥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扫除了制度性障碍。但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证券市场使控股股东的股份获得了流通性,从而可能带来控股股东的减持和资本市场大规模扩容所带来的市场压力和心理压力等,在证券市场已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减持甚至可能引起市场动荡。鉴于此,本文研究控股股东减持的动机、风险与防范措施,对稳定证券市场、重拾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流通 控股股东 减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秦帅 谭劲松 谭燕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视角,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进行市值管理的行为。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概率和回购比例就越高;细分控制权转移风险发现,当控股股东面临质押预警风险、资本市场处于熊市行情、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较高、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所在省份市场化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更明显;细分股份回购计划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金额越多、完成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细分股权质押特征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质权方越多、质押笔数越多,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概率和回购比例也越高。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能够获得积极的市场回报,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获得的市场回报低于无股权质押的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企业多次发布股份回购计划时,其市场回报会逐次下降。最后本文排除了西方资本市场股份回购假说对本文的替代性解释。
关键词: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市值管理 股份回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程睿 王华 梁斯宁
不同于国内文献聚焦的股改限售股,本文以首发限售股解禁后原股东的减持事件为样本,实证分析不同类别的原股东的减持行为、市场影响及其减持动因。研究表明,原股东存在剥夺外部投资者利益的择机减持行为,且当减持发生于控股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民营控制公司时尤为如此。控股股东减持的主要原因源于公司业绩走低或所处地区法治水平较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时,会增加国有控股公司原股东逐利套现减持的可能性;非控股大股东的减持与公司市值高估、股权集中度较高、限售股解禁规模大有关,体现了其规避风险与择机套利的特性,并且在民营控股的公司中表现得更加显著;而原中小股东仅在受法律保护较低时才选择减持。根据不同类别原股东的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飞 张庆君
股权质押是指资金融入方将其所持有的股份质押给资金融出方以获取融资的一种方式,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广泛使用。然而,股权质押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加剧了股价波动,给二级市场稳定运行带来了冲击。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票增持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加剧了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第二,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更倾向于增持公司股票;第三,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其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行为能够有效降低股价波动,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之中,在国有企业中则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密切留意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质押信息,并警惕股权质押所带来的风险,同时避免盲目"杀跌";二是督促资金融出方在股权质押前对质押人进行尽职审查,在股权质押发生后建立完善的质押股东评级标准,对循环质押和质押集中度较高的质押股东加强动态监测,并严格控制其融资规模;三是在规范股权质押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推出适当的激励政策措施,引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面临股权质押风险时主动承担和化解风险,以维护中小股东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朝晖 张亚妮
本文以控股股东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投资者情绪理论分析了不同股市环境下以配合控股股东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不仅善于洞察市场情绪,择准时机在牛市高位减持;同时,通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来提升股价,以"创造"减持良机,但这种基于盈余管理创造减持良机的行为只发生在熊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从控股股东视角出发,利用2007~2015年间沪深A股11843个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控股属性、股东关系与大股东减持倾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中大股东减持倾向明显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较于股东合谋公司,股东制衡公司大股东更不倾向减持。同时,股东合谋的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有更强烈的减持欲望,而股东制衡公司的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减持倾向则低得多。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吴冬梅 庄新田
以减持限售股份为前提条件,建立起两期间的控股股东跨期投资并进行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将现金流权比例、限售股减持比例等作为影响变量,分析其对控制权私利产生怎样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产生的控制权私利分别与上述相关比例之间是呈负相关、正相关以及只与即期有关而与远期侵占无关的结论。同时,两期侵占模型中,控股股东的即期最佳水平与单期模型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为控股股东的减持以及侵占行为是长时间的,并且也是连续的,该行为是以获得最大收益为目的的。本文在理论分析的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大股东持股结构改善以及投资决策选择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