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0)
2023(14685)
2022(12521)
2021(11801)
2020(10018)
2019(22731)
2018(22371)
2017(43652)
2016(23270)
2015(26175)
2014(25626)
2013(25123)
2012(22986)
2011(20485)
2010(20506)
2009(19044)
2008(19062)
2007(16888)
2006(14983)
2005(13833)
作者
(65072)
(54191)
(54117)
(51661)
(34919)
(26081)
(24446)
(20987)
(20950)
(19573)
(18470)
(18437)
(17445)
(17225)
(17037)
(16922)
(16319)
(15884)
(15866)
(15729)
(13484)
(13300)
(13186)
(12584)
(12154)
(12150)
(12085)
(11867)
(10950)
(10692)
学科
(91842)
经济(91695)
管理(77413)
(72359)
(63625)
企业(63625)
方法(41516)
数学(35348)
数学方法(34772)
(30303)
(24389)
中国(23855)
(23537)
业经(21755)
(19743)
财务(19676)
财务管理(19632)
企业财务(18666)
(18528)
(16853)
贸易(16842)
理论(16499)
(16341)
(16202)
(16050)
银行(16019)
农业(15709)
地方(15523)
(15184)
(15051)
机构
大学(330542)
学院(328907)
(135304)
经济(132492)
管理(128617)
理学(110576)
理学院(109433)
管理学(107440)
研究(107168)
管理学院(106801)
中国(83358)
(68585)
(68516)
科学(62611)
财经(53660)
(52751)
(50406)
(50135)
中心(49908)
(48631)
研究所(47113)
业大(45601)
北京(42775)
经济学(41908)
(41013)
师范(40538)
财经大学(39994)
(39666)
农业(39272)
(39134)
基金
项目(216725)
科学(172311)
基金(160051)
研究(158882)
(139087)
国家(137943)
科学基金(119703)
社会(102402)
社会科(97102)
社会科学(97075)
基金项目(83541)
(83470)
自然(77788)
自然科(76055)
自然科学(76032)
自然科学基金(74685)
教育(74575)
(70750)
资助(65815)
编号(63723)
成果(52617)
(49242)
重点(49133)
(45778)
(45397)
(44321)
课题(44006)
教育部(43126)
创新(42765)
国家社会(42617)
期刊
(151309)
经济(151309)
研究(98540)
中国(64343)
(56939)
管理(52046)
学报(49502)
(46319)
科学(46287)
大学(39082)
学学(36851)
教育(34961)
(33360)
金融(33360)
农业(30740)
技术(28564)
财经(27856)
业经(24581)
(23901)
经济研究(23458)
问题(19964)
(16585)
理论(16012)
(15869)
(15663)
财会(15286)
技术经济(15122)
现代(14526)
会计(14244)
实践(14190)
共检索到496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跃军  宋渊洋  金立印  左晶晶  
营销战略风格的激进或保守与公司治理因素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营销战略风格如何影响公司未来业绩?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控股股东卷入程度越低、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营销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说明被第二类代理问题左右的控股股东更倾向于拿中小股东的钱卷入高风险的营销战略;(2)过度激进的营销战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营业收入增长(做大),但是将显著损害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潜力(做强)。本文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解析了上市公司营销战略风格的成因,揭示了公司治理对营销战略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旭  吉祥熙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视角,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产生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绩效、创新、捐赠和信息披露质量方面,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对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旭  吉祥熙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视角,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产生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绩效、创新、捐赠和信息披露质量方面,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对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海燕  戚拥军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本文就民营上市公司选择激进或是保守避税战略的形成动因,以及避税战略影响公司价值的内在机理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卷入程度越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避税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避税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实施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掏空行为的动机越强烈,这将显著损害公司的业绩和降低公司的价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曹志鹏  高师师  
本文选取沪深A股市场2015-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股权集中度以及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股权集中度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机制研究中引入第二类代理成本,研究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第二类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第二类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第二类代理成本为二者关系的中介机制。异质性研究中,先后按照市场行情、企业性质、高管持股情况、两职合一进行分组,结果表明当处于熊市、企业性质为非国有、高管持股比例越低、非两职合一时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质量的治理效果更突出。本文拓展了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研究视角,并对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耀伟  
基于2004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考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互动机理,检验公司治理在两权偏离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左晶晶  唐跃军  眭悦  
文章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被第二类代理问题左右的控股股东缺乏进行持续高水平公司创新投资的动力;(2)提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更多地进行研发和创新投资;(3)民营上市公司其他大股东制衡有助于提高研发与创新投资,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其他大股东则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与制衡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世飞  
本文为理解公司股权集中及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前因后果提供了较完整的视角,分别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的普遍性及成因、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提炼出关于其实证影响的两类模型。本文发现,股权集中及第二类代理问题处于一个同时以控制权收益为起点和终点的因果循环系统中。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对系统外生影响因素的更广泛考察、对资本市场自动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引入以及对内生性问题的妥善处理可能是将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白颖  
在所有权集中的情况下,最终控制股东可以通过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来转移公司财富以增加个人私利。并且当对投资者的保护较弱时,这种偏离的程度越大,最终控制股东掠夺的动机就越强烈。本文对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陈百助  
本文从投资行为视角,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问题。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方法,研究发现股权集中、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导致公司过度投资,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行为,同时自由现金流水平也对过度投资有正向影响;现金流权水平的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则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实证上基于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这一研究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低效率投资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同时也为控股股东侵占提供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齐晓飞  关鑫  
终极股东控制问题已成为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和终极股东属性是对此展开系列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对两权偏离、终极股东属性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回顾和介绍,并对其作简要评论,指出相关研究的局限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引入外部监管的角度,基于终极控制权刻画控股股东控制权和大股东制衡机制,揭示属于不同利益阵营的公司大股东治理战略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独立董事规模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卷入程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少,独立董事比例越低;其他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慧香  孙莉  
基于2007~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三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控制权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度抑制企业创新,而超额董事席位和终极控股股东担任CEO均促进企业创新;终极控股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丹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能体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当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低于一个临界值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极度分离使控股股东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掏空行为;当股权集中度高于这一临界值时,控股股东就会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统一而勤勉工作。文章构建能够激励大股东勤勉工作的股权集中度模型。发现大股东勤勉条件与公司资产回报率、控股股东投资回报率、掏空被发现概率以及罚金有关。文章的结论一方面有助中小投资者判断公司控股股东掏空动机是否强烈,从而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监管层可通过改变大股东勤勉度的决定因素来影响该临界值,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