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2)
- 2023(14059)
- 2022(11347)
- 2021(10355)
- 2020(8749)
- 2019(19447)
- 2018(19462)
- 2017(38131)
- 2016(20807)
- 2015(23267)
- 2014(23258)
- 2013(22655)
- 2012(20659)
- 2011(18313)
- 2010(19043)
- 2009(18211)
- 2008(18543)
- 2007(17025)
- 2006(15449)
- 2005(14703)
- 学科
- 业(93321)
- 济(88691)
- 经济(88554)
- 企(85867)
- 企业(85867)
- 管理(82906)
- 财(34449)
- 方法(33699)
- 业经(31323)
- 农(29294)
- 制(24937)
- 数学(24730)
- 务(24604)
- 财务(24562)
- 财务管理(24531)
- 数学方法(24482)
- 中国(23772)
- 企业财务(23334)
- 策(20447)
- 农业(20357)
- 技术(18917)
- 体(18356)
- 划(17219)
- 贸(16375)
- 贸易(16363)
- 理论(16328)
- 易(15976)
- 和(15809)
- 银(15699)
- 银行(15683)
- 机构
- 学院(300389)
- 大学(294145)
- 济(131338)
- 经济(128730)
- 管理(120607)
- 理学(101837)
- 理学院(100928)
- 管理学(99747)
- 管理学院(99162)
- 研究(97175)
- 中国(79828)
- 财(68993)
- 京(61367)
- 财经(52401)
- 科学(51962)
- 江(48305)
- 所(47736)
- 经(47424)
- 农(44751)
- 中心(44386)
- 研究所(41780)
- 经济学(39244)
- 北京(38791)
- 财经大学(38406)
- 州(37776)
- 业大(37574)
- 经济学院(35190)
- 院(35086)
- 商学(34772)
- 农业(34499)
- 基金
- 项目(182171)
- 科学(146499)
- 研究(140210)
- 基金(133920)
- 家(113068)
- 国家(111997)
- 科学基金(98915)
- 社会(91287)
- 社会科(86636)
- 社会科学(86618)
- 省(71050)
- 基金项目(69660)
- 教育(63990)
- 自然(61441)
- 自然科(60077)
- 自然科学(60066)
- 自然科学基金(59090)
- 划(58190)
- 编号(57433)
- 资助(54378)
- 成果(47974)
- 部(41396)
- 创(40789)
- 制(40698)
- 重点(40318)
- 课题(39864)
- 发(39364)
- 业(38761)
- 性(37873)
- 国家社会(37390)
- 期刊
- 济(158951)
- 经济(158951)
- 研究(95879)
- 中国(62719)
- 财(59040)
- 管理(53394)
- 农(43805)
- 融(37056)
- 金融(37056)
- 科学(37034)
- 学报(35547)
- 教育(29805)
- 农业(29539)
- 大学(29329)
- 学学(27765)
- 技术(27479)
- 财经(27335)
- 业经(27256)
- 经济研究(24678)
- 经(23480)
- 问题(20518)
- 贸(18104)
- 业(17778)
- 国际(17395)
- 财会(16416)
- 技术经济(16294)
- 现代(16113)
- 世界(16095)
- 会计(14712)
- 商业(14279)
共检索到47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渊洋 李元旭
国际化是企业重大战略举措,控股股东和CEO分别作为战略决策者和执行者,对国际化经营存在深刻影响。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国际化经营数据,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当控股股东拥有战略决策控制权时,企业更可能采用国际化战略,并且国有控股股东比民营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采用国际化战略。采用国际化战略后,国际化扩张的快慢取决于CEO努力程度,控股股东需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CEO的积极性。总体上,薪酬、股权激励均有助于实现CEO激励相容,但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突出。对民营企业而言,股权激励的效果优于薪酬激励;而对国有企业而言,薪酬激励的效果更佳,股权激励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研究清晰有效地区分了控股股东和CE...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慧辉 奚玉芹 闫宇坤
以2009~2014年已实施股权激励的非国有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控股股东动机、股权激励与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监督型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侵占型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虽能抑制公司的投资不足,但会加剧公司的过度投资。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提供的风险激励对投资不足的抑制更强,但在终极控股股东掏空环境下对过度投资的加剧也更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辉 潘飞 奚玉芹
以2009-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直接控股股东类型和股权激励的交互作用对公司投资决策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水平与过度投资水平呈U型的区间效应;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更容易产生加剧过度投资的"管理层防御"效应;国有公司为直接控股东更能保障股权激励产生的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的发挥,也能有效地抵制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加剧过度投资的"管理层防御"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继英 张敦力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2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股权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未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更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分配的力度显著更高。(2)股权激励程度越高的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强,现金股利发放的力度更大。(3)控股股东拥有较强的控制地位对高管的自利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高管股权激励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越不显著;股权激励显著影响股利政策在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成立,隐含了拥有较高控制权的股东能够抑制高管的自利...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现金股利 控股股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军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747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经验关系,考察了控股股东性质对财务杠杆价值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杠杆对公司价值(成长性)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另外,控股股东性质对财务杠杆的价值效应和激励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财务杠杆在法人控股的公司中能够发挥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栋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控股股东控制下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负债与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但负债对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水平抑制作用较弱;负债抑制了低成长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对于高成长公司,负债抑制了其正常投资;短期负债相比长期负债相机治理作用较强;银行借款对非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支出抑制作用更强;企业投资与银行借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国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而非国有控股企业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化不会对投资与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企业投资 负债融资 公司治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万立全 陈峻博
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数据,研究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与投资效率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越高,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投资过度现象更为显著。第二,非控股股东通过高管股权激励路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第三,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存在一定局限性,要合理调控非控股股东权利,实现其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达到共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华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受到内部特征和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通过针对公司内部特征因素的研究,了解到控股股东在公司的财务行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对破产企业控股股东行为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总结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经验。促进民营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化,优化民营企业的财务决策。分析企业衰败的缘由和控股股东所起的负面影响,以及企业在崛起时控股股东的正面影响,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规范控股股东行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内部特征 企业绩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霞 温军 赵玮
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例,考察经营者股东权力关联、薪酬激励以及二者对企业绩效的交互影响,并基于2005~2011年431家政府控股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任命权力关联对两职合一公司绩效有消极作用,对两职分设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任职权力关联对企业绩效有消极作用;(2)领薪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但持股无助于改善企业绩效;(3)股东权力关联和领薪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交叉作用,股东权力关联和持股对企业绩效无显著交叉作用或存在负向交叉作用,后者主要表现为任命(任职)权力关联和持股交叉会损害两职分设公司的长期价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代彬 杨柏 彭程
异质的股东资源可能在公司治理中扮演了不同角色,而内部权力配置对股东资源与企业战略的耦合具有重要影响。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作为国际化战略的测度,通过整合"资源基础理论"与"代理理论",本文研究了股东资源以及CEO权力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股东相比于民营股东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上趋于保守,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外资股东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CEO权力能够对上述关系产生如下调节效应:一方面,CEO权力的增强可能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强权CEO的存在也可能有助于提升国有股东的国际化意愿,并进一步强化外资股东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积极态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颖 汪平 张丽敏
科学高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股权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价值,这是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研究发现,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更高,股权激励没有起到应有的公司治理效用,反而造成了管理层对股东财富的侵占;国家控股对于股权激励没有发挥正向作用,降低国家股东控股比例有助于抑制股权激励程度对股权资本成本的提升效应;非国家控股公司实施适度的股权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权资本成本。如何在我国国家股东占据主体的背景之下优化股权激励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控股股东 股权资本成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巩娜
以2005~2011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152家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根据管理层自利性假说和道德风险假说分析我国家族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股权激励计划定位与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避免管理层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而实施股权激励,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会影响股权激励给予的股权数量;家族内部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实际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控股股东也会影响股权激励实施的后果。
关键词:
家族企业 控股股东股权激励 定位与效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巩娜
本文以2008~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权激励理论、堑壕理论以及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以民营企业控股股东以及行业为调节变量,分析了民营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民营企业控股股东的堑壕防御程度对于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会产生抑制作用,而高科技行业则会强化股权激励对于研发的正向影响,同时,高科技行业也会抑制民营企业控股股东的堑壕防御程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仁俊 高开娟
本文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实现过程中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监督或冲突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股权性质和不同成长性公司中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对管理层的作用显著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明显,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增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冲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差;高新技术企业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冲突;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第一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不明显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从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环境角度解答了我国股权激励效果不佳的困惑,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启用管理层股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