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6)
- 2023(6997)
- 2022(6035)
- 2021(5652)
- 2020(4898)
- 2019(10989)
- 2018(10894)
- 2017(21133)
- 2016(11985)
- 2015(13596)
- 2014(13539)
- 2013(13278)
- 2012(12535)
- 2011(11193)
- 2010(11563)
- 2009(10995)
- 2008(11630)
- 2007(10673)
- 2006(9582)
- 2005(9177)
- 学科
- 管理(47073)
- 济(44478)
- 经济(44374)
- 业(43766)
- 企(40114)
- 企业(40114)
- 财(23090)
- 方法(19691)
- 务(17051)
- 财务(17032)
- 财务管理(16998)
- 制(16941)
- 数学(16831)
- 数学方法(16665)
- 企业财务(16362)
- 体(11916)
- 业经(11028)
- 农(10837)
- 中国(10495)
- 体制(10359)
- 银(9094)
- 学(9081)
- 银行(9072)
- 融(8907)
- 金融(8903)
- 行(8519)
- 划(7645)
- 技术(7065)
- 理论(6981)
- 农业(6808)
- 机构
- 大学(178577)
- 学院(176080)
- 济(70262)
- 经济(68722)
- 管理(65987)
- 研究(59590)
- 理学(56004)
- 理学院(55382)
- 管理学(54511)
- 管理学院(54182)
- 中国(47754)
- 财(41134)
- 京(37716)
- 科学(34879)
- 所(31517)
- 财经(31241)
- 农(28815)
- 经(28272)
- 江(27929)
- 研究所(27845)
- 中心(26851)
- 业大(24136)
- 北京(24021)
- 财经大学(23358)
- 农业(22573)
- 州(21734)
- 经济学(21660)
- 院(21272)
- 范(21234)
- 师范(20974)
- 基金
- 项目(110238)
- 科学(87062)
- 基金(81609)
- 研究(79765)
- 家(71297)
- 国家(70715)
- 科学基金(60496)
- 社会(50948)
- 社会科(48221)
- 社会科学(48208)
- 基金项目(42985)
- 省(41695)
- 自然(39892)
- 自然科(38970)
- 自然科学(38956)
- 自然科学基金(38326)
- 教育(37439)
- 划(36084)
- 资助(33956)
- 编号(31273)
- 成果(27840)
- 部(25932)
- 制(25752)
- 重点(25267)
- 创(23062)
- 教育部(22389)
- 课题(22274)
- 性(22050)
- 发(21836)
- 创新(21727)
共检索到275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哲文
控股股东通过借款、违规担保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将上市公司推到破产倒闭或退市的边缘。因此,要加强监督,完善机制,提高违法成本,促进上市公司不断规范。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侵占 上市公司 资金 法律规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方召 符建华 尹龙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制衡 法律保护 关联交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南方
<正>要在认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其运用企业家精神发挥社会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其滥用控制权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步骤,但目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制不够完善,导致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造成公司治理内生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利辉 范乙凡
两权分离是否带来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本文在第二代理问题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家族转移假说",分析了财富转移的具体手法,讨论保护中小股东的基本机制。使用1344家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数据,我们发现,家族控股公司的两权分离引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利益侵占,显著降低了IPO长期回报率。分析利益侵占的具体机制,本文发现,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加大,家族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提高,资本支出降低,股利分配减少,关联交易增多。经理层激励和股东监督能够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但是,保护中小股东的根本举措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和提高法治水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中小股东 侵占动机 净收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霞 王化成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控制性股东侵占外部人利益提供了动机和便利,这类公司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机制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通过拓展LLSV对债权人法律保护的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正在逐步加强。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状态衡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高低,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公司有更低的银行负债增长率、更高的利息支付成本,说明随着债权人法律保护的加强,银行能够对控制性股东利用债务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总体偏低的银行长期负债率和高代理成本公司偏高的负债存量,也反映了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当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本文对股权集中下的控股股东侵占及相应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评述。具体来说,分别对股权集中现象及其形成机制、股权集中下控股股东侵占,以及股权集中下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进行回顾。在回顾中我们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导致股权集中及控股股东侵占,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以及影响公司投融资方式等进行侵占。相应地提高投资者法律保护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举措。同时,股权制衡作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的替代性机制,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系统回顾基础上,我们认为公司内部决策机制、非正式制度以及投资者非理性等很可能是今后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在针对中国市场研究中,需进一步结合国家控股、股权分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史洁琼 付立新
本文作者所议的问题是我国现在所有股份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问题发生在股份公司内,而问题的根源则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所造成的相关法规的欠缺。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内,习惯于用一般法来对待公司法所面对的市场各类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诉求冲突。不把在完全市场经济体内已经成熟的《公司法》有效嫁接在我们的市场体系内,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会流于“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的习惯作法,而“权力”则更多地会被引申为行政权力,而不是股权。希望研究股份公司管理和法规的学界专家和实践者能为我们提供类似的案例,展示处理方法及效果。我刊将持续关注此论题,以便为日益庞大的股份公司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并为今后的经济立法提供鲜活的案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忠党 韩丽荣 赵晓红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师选择 控股股东侵占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肖成民
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制度质量这一制度环境特征对公司会计与财务行为的影响。文章将制度弹性概念引入会计与财务分析,在对制度弹性进行一般性描述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为例,阐释了制度弹性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控股股东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度弹性概念的引入将有助于会计与财务研究更全面地解读制度环境对公司行为的影响,以及公司行为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晨蓓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私有收益 侵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