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0)
- 2023(7881)
- 2022(6420)
- 2021(5849)
- 2020(5130)
- 2019(11446)
- 2018(11443)
- 2017(22379)
- 2016(11988)
- 2015(13205)
- 2014(12852)
- 2013(12832)
- 2012(11599)
- 2011(9730)
- 2010(9808)
- 2009(9343)
- 2008(9916)
- 2007(8792)
- 2006(7741)
- 2005(7196)
- 学科
- 业(77217)
- 企(74183)
- 企业(74183)
- 管理(57636)
- 济(56472)
- 经济(56404)
- 财(25326)
- 业经(25110)
- 方法(24655)
- 务(22365)
- 财务(22358)
- 财务管理(22346)
- 企业财务(21305)
- 农(20165)
- 数学(17327)
- 数学方法(17230)
- 农业(15451)
- 技术(14964)
- 制(12865)
- 策(12583)
- 划(12402)
- 企业经济(12068)
- 经营(11496)
- 和(11075)
- 体(10874)
- 理论(10558)
- 技术管理(10147)
- 体制(9744)
- 中国(9342)
- 决策(9203)
- 机构
- 学院(171899)
- 大学(163453)
- 管理(75495)
- 济(73274)
- 经济(71989)
- 理学(64663)
- 理学院(64125)
- 管理学(63515)
- 管理学院(63186)
- 研究(46083)
- 中国(40821)
- 财(37249)
- 京(34048)
- 财经(29391)
- 江(26938)
- 农(26673)
- 经(26557)
- 科学(25573)
- 商学(22970)
- 业大(22787)
- 商学院(22763)
- 中心(22470)
- 所(21823)
- 州(21493)
- 财经大学(21493)
- 农业(20927)
- 经济学(20903)
- 北京(20769)
- 经济管理(20390)
- 研究所(18981)
- 基金
- 项目(107553)
- 科学(87751)
- 研究(81475)
- 基金(80213)
- 家(67127)
- 国家(66441)
- 科学基金(61050)
- 社会(53375)
- 社会科(50679)
- 社会科学(50666)
- 省(44048)
- 基金项目(43664)
- 自然(40150)
- 自然科(39296)
- 自然科学(39289)
- 自然科学基金(38665)
- 教育(36193)
- 划(34399)
- 编号(32998)
- 资助(31735)
- 业(29815)
- 创(26299)
- 成果(24436)
- 部(23683)
- 创新(23483)
- 重点(23032)
- 制(22913)
- 发(22773)
- 人文(21634)
- 国家社会(21436)
共检索到256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忠雪 周婷婷
纵观国内外,凡是存在控股股东攫取利益行为的公司,都与企业集团密不可分。集团形式不仅加强了控股股东对所属上市公司的控制,隐匿了控制人身份,而且,为控股股东实施地下"掏空"行为提供了较好的便利条件。文章以鸿仪系为例,具体分析了控股股东是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控制和逃避市场监管,从而有效地实施利益攫取行为的。
关键词:
控股股东 鸿仪系 掏空 企业集团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堀冈 萩原寺田晶子 苏丹
过去二十年间,在全球大部分的经济体中,家庭储蓄率显著下降造成的影响被企业储蓄率的迅速增加抵消了。即便如此,很少有研究致力于探索企业储蓄率决定因素。这一部分的主题就是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现金是企业储蓄中非常重要也是最具流动性的一部分。现有文献大多都认为,现金仍然是企业有效运营的"王道",且至少对某些企业来说,借债能力并不能提供与现金等同的危机保护作用。因此,我们基于亚洲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重点探讨企业为什么愿意持有现金,以及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为什么企业愿意持有现金?一个企业如果不面临任何融资约束,当现金流增加时,它不一定提高现金持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少林 肖静 陈云坤 覃庆红 王晓芳 邹颖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的稳定的、多层次的、产权网络化的法人联合体。本文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海
一文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发展规律和目前的发展状况。文章认为,国有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和经济效益上有所下降,但仍起着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尽快缩小与国际大企业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
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集团 发展 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明
控股性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及股权投资价值与其控股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控股结构的特点和经济评价的内容;建立了三种基本控股关系结构的股权投资收益及价值计算模型,以及对控股结构进行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实例阐述了优化控股结构的经济评价方法。
关键词:
企业集团 控股结构优化 经济评价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军鹏
目前,在我国组建和培育由政府控股的大型外贸企业集团,是一件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 首先,组建大型外贸企业集团,是增强我国外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展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外贸市场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结合的产物,与其它要素市场相比,它更多地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摆脱竞争劣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樵生
应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国家控股公司试点陈樵生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而成为经济界关心的热点。国家控股公司从何而来?理论界和有关部门认为有三个来源:组建国家投资公司、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改造、有条件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洪雁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核心在于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形成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内部资本市场,必须以发展完善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为基本的运行平台。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最佳模式应是以资本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运行机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颖 罗党练 张宇
长期以来,高校控股企业因产权和责任问题受到市场较多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改革方案也正在推行。以我国最大高校控股企业方正集团为例,研究公司治理在该企业破产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制度的缺失是方正集团破产重整的根源。在高校控股的情况下,管理层牢牢控制公司,经理人和股东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控制人通过大量无效率的多元化投资转移资产,通过关联交易侵占股东利益,最终致使公司经营绩效变差,债务高企,走向破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颖 罗党练 张宇
长期以来,高校控股企业因产权和责任问题受到市场较多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改革方案也正在推行。以我国最大高校控股企业方正集团为例,研究公司治理在该企业破产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制度的缺失是方正集团破产重整的根源。在高校控股的情况下,管理层牢牢控制公司,经理人和股东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控制人通过大量无效率的多元化投资转移资产,通过关联交易侵占股东利益,最终致使公司经营绩效变差,债务高企,走向破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新红 饶书源
本文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集团化经营视角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投入;第二,相比于独立上市公司,集团化经营加剧了股权质押对公司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第三,相比国有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进行股权质押后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第四,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是影响创新的重要路径,掏空程度越高,资金占用越多,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是:第一,应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进行限制,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第二,应重点关注我国集团化经营的上市公司,打造符合我国特色的集团分类分层治理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帅 孔祥婷 谭劲松
以央企集团建立规范董事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控股股东董事会改革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能够显著降低控股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现金股利和R&D投资的增加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央企集团规范董事会对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的抑制作用会受到规范董事会特征、董事个体异质性、央企集团所有者缺位程度、上市公司功能分类与金字塔层级,以及央企集团对上市公司管控力度的影响。央企董事会改革能够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结构,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规范董事会 现金持有 控股股东 代理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夏银桂
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理论,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公司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正自由现金流易导致过度投资;并且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正自由现金流更易导致过度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地方政府作为控股股东,减弱了持股比例上升带来的积极治理作用,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为理解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 过度投资 控股股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孟晖 江豆 薛坤坤
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方,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提升企业资本市场效率。本文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非控股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投票率作为其参与治理的代理变量,探究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提升企业资本市场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通过抑制控股股东私利(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且这种影响在非控股股东相对力量大以及审计质量低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