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11)
2023(14889)
2022(12337)
2021(11220)
2020(9240)
2019(20801)
2018(20388)
2017(38727)
2016(20941)
2015(22843)
2014(22414)
2013(22464)
2012(20659)
2011(18555)
2010(19007)
2009(17390)
2008(17691)
2007(15908)
2006(14325)
2005(13365)
作者
(61699)
(51321)
(51183)
(48008)
(32957)
(24856)
(23019)
(19980)
(19435)
(18457)
(17656)
(17025)
(16555)
(16508)
(16160)
(15549)
(15270)
(15191)
(14918)
(14815)
(13022)
(12573)
(12514)
(11892)
(11530)
(11477)
(11475)
(11434)
(10221)
(10023)
学科
(97650)
经济(97544)
(91598)
(83003)
企业(83003)
管理(76427)
方法(37796)
(33118)
业经(32081)
(29946)
数学(29294)
数学方法(29125)
中国(25915)
(24441)
财务(24411)
财务管理(24382)
企业财务(23237)
地方(22432)
(21681)
贸易(21665)
农业(21647)
(21086)
(20102)
技术(19346)
(16259)
(15905)
(15798)
(15015)
(14966)
银行(14926)
机构
学院(302789)
大学(295868)
(130558)
经济(128265)
管理(119809)
理学(102242)
理学院(101188)
研究(100943)
管理学(99943)
管理学院(99377)
中国(80990)
(62728)
(62504)
科学(59932)
(56991)
(51826)
财经(48789)
(47668)
研究所(46283)
中心(46174)
业大(45709)
农业(44772)
(44383)
北京(39502)
经济学(39062)
(37714)
(36002)
财经大学(35942)
经济学院(35367)
商学(34949)
基金
项目(194737)
科学(154634)
基金(142637)
研究(139857)
(124874)
国家(123679)
科学基金(107240)
社会(91757)
社会科(87225)
社会科学(87203)
(77899)
基金项目(75692)
自然(69687)
自然科(68169)
自然科学(68152)
自然科学基金(67021)
(64022)
教育(62278)
资助(57435)
编号(54517)
(46334)
(43862)
(43743)
重点(43632)
(42390)
成果(42278)
创新(40173)
国家社会(38133)
课题(37670)
科研(37358)
期刊
(152579)
经济(152579)
研究(88894)
中国(62774)
(53434)
(53223)
管理(51011)
学报(46355)
科学(43789)
农业(36180)
大学(35415)
学学(33972)
(33256)
金融(33256)
业经(27741)
技术(27106)
教育(25272)
财经(24971)
经济研究(24179)
(21943)
(21475)
问题(20108)
(17517)
技术经济(17097)
商业(15644)
世界(15542)
财会(15487)
国际(15310)
现代(15159)
(14208)
共检索到47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永乐  单怡雯  
本文以2012~2016年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控股股东从"台前到幕后"(即控股股东不担任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不担任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之后对企业的掏空动机增强,控股股东不再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的,而是倾向于从企业攫取资源,对企业研发支出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退居幕后的时间越长,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表现的更加明显,企业的研发支出也会更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沈佳坤   李炳炎   张军  
根据创造共享价值理论中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内涵,将国有非控股股东增强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经济价值创造效用、社会价值创造努力以及资源掏空成本,引入终极控制人最优效用函数,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理论假设,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更加有效发挥国有股权积极作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理论推导与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东委派能够增强终极控制人对目标公司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作用,不能起到协同抑制目标公司资源掏空的作用,而国有持股仅对终极控制人提升公司社会价值的努力具有促进作用;国有股东委派能够直接提升目标公司的经济价值,并减少目标公司资源被掏空,但国有持股不能产生直接影响,且国有股东在提升企业社会价值方面还需加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巩娜  
本文以2008~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权激励理论、堑壕理论以及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以民营企业控股股东以及行业为调节变量,分析了民营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民营企业控股股东的堑壕防御程度对于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会产生抑制作用,而高科技行业则会强化股权激励对于研发的正向影响,同时,高科技行业也会抑制民营企业控股股东的堑壕防御程度。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红波  余明桂  
本文以2001-2005年直接IPO上市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政治关系对控股股东利益输送和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关系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程度高于非政治关系公司,而且这种效应在金融发展落后的区域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政治关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较弱。在不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况下,政治关系能改善企业绩效;但是,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况下,政治关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建立政治关系不仅出于政治资本投资的需要,而且是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需要。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进我国银行市场化改革,减轻政府官员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以改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洋洋  吴昊旻  
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度高、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相比于自然人和短期投机型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外资及长期战略型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拓展性检验显示,上市公司减持管制政策削弱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而放松卖空管制政策则会强化这种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具有正向价值效应,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建华  姬琳琳  
基于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探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短贷长投,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实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程度低以及退出行为可信性高的样本组中,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华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受到内部特征和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通过针对公司内部特征因素的研究,了解到控股股东在公司的财务行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对破产企业控股股东行为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总结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经验。促进民营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化,优化民营企业的财务决策。分析企业衰败的缘由和控股股东所起的负面影响,以及企业在崛起时控股股东的正面影响,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规范控股股东行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秋  
欧洲央行行长之争的台前幕后…………………许健秋5月2日举行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作出了三项决议,其中确定11个成员国明年1月1日启动欧元、各成员国按照其在欧洲汇率机制中的双边汇率加入单一货币机制的问题,得到欧盟国家的一致赞同;而未来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这一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培友  杨贝贝  高太光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独立董事、监事等传统治理手段作用受限。在逐渐兴起的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现实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6 570个年度观测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退出威胁通过抑制两类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高战略差异度可增强退出威胁治理效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或退出更可信时,退出威胁治理效应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企业绩效研究,从退出威胁角度验证了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效应,为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英英  潘爱玲  
资金直接被占用的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出现投资不足;在资金未被占用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获取私有收益,需要增加控制性资源,从而导致了过度投资。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越大、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越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就越严重。而股票的全流通、投资者保护程度、中小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有助于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克兢  
非控股大股东可以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和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有效的制约。传统研究认为,非控股大股东通过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来实现公司治理,但对退出威胁机制的作用关注不足。本文以1999-2015年中国沪深A股26 485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机理,并考察了退出威胁在股权分置改革、股价崩盘风险和股市行情等情境下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两类代理成本。平均来说,退出威胁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第一类代理成本会降低0.68个百分点,第二类代理成本会降低0.14个百分点,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退出威胁之所以能发挥治理作用,是因为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在乎公司股价;进一步检验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或当股市处于熊市阶段时,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揭示了退出威胁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对监管层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爱群  刘耀娜  
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且当企业为非国企或工业企业、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股价越敏感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越明显;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洋洋   王生年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效率变革是促进质量变革的有效手段,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以2012~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增加,企业投资效率先升后降,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地,探究了倒U型关系的拐点。以自由现金流理论与宏观环境动态变化为基础的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在有充足自由现金流、获得政府补助以及面临较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结论为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芳  索成瑞  
非控股大股东作为并购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其退出威胁方式的隐性治理作用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基于此,以2013—2019年沪深A股的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并购绩效的关系及其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有效改善和提升企业并购绩效,作用方式为抑制管理层私利及吸引媒体关注,且在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更为可信、威胁程度更强、非国有及信息环境质量较好的企业中,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提升企业并购绩效的有效性,为非控股大股东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参与公司治理和完善公司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