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9)
- 2023(6813)
- 2022(5796)
- 2021(5690)
- 2020(4829)
- 2019(10973)
- 2018(10527)
- 2017(20784)
- 2016(11461)
- 2015(12665)
- 2014(12659)
- 2013(12311)
- 2012(11524)
- 2011(9724)
- 2010(10304)
- 2009(9495)
- 2008(10318)
- 2007(9239)
- 2006(8369)
- 2005(7583)
- 学科
- 业(47434)
- 管理(47404)
- 企(43419)
- 企业(43419)
- 济(39662)
- 经济(39599)
- 财(35668)
- 务(21664)
- 财务(21649)
- 财务管理(21597)
- 企业财务(20813)
- 方法(17907)
- 数学(15832)
- 数学方法(15635)
- 制(14224)
- 财政(13265)
- 农(11806)
- 中国(11705)
- 政(10733)
- 策(10386)
- 体(10000)
- 体制(8790)
- 业经(8762)
- 银(8169)
- 银行(8163)
- 税(7587)
- 行(7512)
- 度(7286)
- 制度(7283)
- 税收(7218)
- 机构
- 学院(152945)
- 大学(151449)
- 济(65444)
- 经济(64080)
- 管理(61848)
- 理学(52417)
- 理学院(51980)
- 管理学(51360)
- 管理学院(51074)
- 研究(48111)
- 财(46200)
- 中国(41258)
- 财经(31680)
- 京(30850)
- 经(28711)
- 科学(24807)
- 江(24056)
- 所(23783)
- 财经大学(23342)
- 中心(22614)
- 研究所(20143)
- 北京(20009)
- 经济学(19386)
- 州(18680)
- 农(18414)
- 商学(18386)
- 商学院(18257)
- 经济学院(17381)
- 院(17255)
- 范(16765)
- 基金
- 项目(90137)
- 科学(72081)
- 研究(69389)
- 基金(67196)
- 家(57096)
- 国家(56148)
- 科学基金(49357)
- 社会(44513)
- 社会科(42319)
- 社会科学(42306)
- 基金项目(34564)
- 省(33472)
- 教育(32118)
- 自然(31501)
- 自然科(30784)
- 自然科学(30777)
- 自然科学基金(30267)
- 资助(28985)
- 编号(28581)
- 划(28123)
- 成果(25293)
- 部(21409)
- 性(20443)
- 重点(19720)
- 教育部(19154)
- 课题(19091)
- 人文(18834)
- 项目编号(18746)
- 制(18614)
- 创(18540)
共检索到249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郑晓佳 蔡文婧
当控股家族退居"幕后"时,非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使得家族声誉和公司形象分离,由此可能加剧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本文以1999~2014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控股家族退居"幕后"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由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相比,非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企业的资本支出更少、创新水平更低、负债比例更高、债务期限结构更长、现金持有更多、股利支付更少。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时,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更多;管理层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离职—业绩敏感性较低而在职消费更高,表明控股股东与公司管理层存在合谋的倾向;而且,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的业绩表现要劣于家族成员任董事长的企业。这些研究结论表明,控股家族退居"幕后"降低了家族声誉受损成本,恶化了公司的代理问题,从而扭曲了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检验了家族涉入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为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参与企业财务决策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郑晓佳 蔡文婧
当控股家族退居"幕后"时,非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使得家族声誉和公司形象分离,由此可能加剧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本文以19992014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控股家族退居"幕后"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由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相比,非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企业的资本支出更少、创新水平更低、负债比例更高、债务期限结构更长、现金持有更多、股利支付更少。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时,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更多;管理层的薪酬—业绩敏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开玺
晚清时期,新继位的几位皇帝年龄太小,不能立即亲政,于是出现了非正常状态的太后理政、听政与垂帘等皇权运作模式。其实,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仪制,很快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界所谓慈禧太后三次垂帘听政的说法有误,至少不够准确。所垂之帘,只是黄色的纱幔或纱屏;至迟在同治九年六月,两宫太后召见大臣时,即已不再垂帘;听政的地点除了养心殿的明殿或东暖阁,后来又包括养心殿西暖阁、乾清宫西暖阁、西苑勤政殿的东暖阁、颐和园仁寿殿之北楹。严格说来,慈禧共有三次听政或训政,其中只有第一次是垂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胜昔 李培功
以2004-2014年A股上市的民营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出生人口性别比和离婚人口比例衡量家族文化,研究了家族文化对CEO变更和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文化越浓厚,CEO变更的可能性就越小,CEO变更的业绩敏感性也就越差。进一步研究发现,CEO变更后,家族文化越浓厚,资本结构和现金持有量的变化就越小。本文的研究表明,家族文化降低了CEO变更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安排的有效性,同时阻碍了CEO变更后公司财务行为的变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胜昔 李培功
以2004-2014年A股上市的民营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出生人口性别比和离婚人口比例衡量家族文化,研究了家族文化对CEO变更和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文化越浓厚,CEO变更的可能性就越小,CEO变更的业绩敏感性也就越差。进一步研究发现,CEO变更后,家族文化越浓厚,资本结构和现金持有量的变化就越小。本文的研究表明,家族文化降低了CEO变更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安排的有效性,同时阻碍了CEO变更后公司财务行为的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立红
控股公司体制的独特性质决定了财务控制的必要性和核心地位。要使控股公司形成合力 ,实现规模经济 ,必须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系 ,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 ,合理确定控制框架和内容。控股公司财务控制从集权程度来考察 ,可划分为集权制、分权制、相融制 ,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及相适应范围。正确选择财务控制模式对于控股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从各公司实际出发 ,并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产品 (产业 )选择、管理素质以及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等影响因素。
关键词:
控股公司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虹 杨亚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即经理层与股东的代理问题和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我们对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决策的研究发现,我国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并不是为了解决经理滥用自由现金流的风险,而是和控制性家族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关。当其拥有现金流量权越高时,公司越倾向于分发较高比例的股利,非理性分红的欲望也越强;同时,其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越高时,公司越倾向于不分配或分配较低比例的股利,非理性分红的欲望越弱。实证研究还发现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决策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调控以达到监管层关于再融资的要求。
关键词:
家族控制 股利 代理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秋实 杨良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寿康
本文研究信息与公司财务决策的关系。通过一个决策模型从理论上得到如下结论 :信息是否对称影响公司决策 ,信息不对称时决策的披露具有信号效应 ,投资者将债务筹资看成一种“好消息” ,而将发行新股视为一种“坏消息” ,决策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发现公司的筹资决策与企业内在价值的波动形式密切相关 ,企业并不总是按照啄食理论假设的顺序进行筹资。本文还对新股发行的时机选择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资本结构 财务决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玲芳 任荣明
本文以2000-2002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公开交易的民营上市公司为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民营企业根据其控制上市公司家数的不同分为控股单家和控股多家公司。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形成超级金字塔控制链条,易导致经营和管理上的风险,尤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本文通过财务预警Z值模型计算出三组样本Z值,并通过配对样本检验和多因变量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最大,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为防范金融风险,文章最后给出相关监管措施和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忠华
自2001年3月证监会宣布实施股票发行核准制以来,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本文在对家族企业上市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的“一股独大”、“一夜暴富”以及关联交易现象,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家族控股 内部人控制 终极所有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靓倩 苗泽惠
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近期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非常严重。在家族上市公司中,我国家族控股股东和其他国家一样,也通过对投票权与现金流量权进行分离来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宋献中和罗晓林(2003)对26家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描述性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接近50%,再考虑到其可能间接持股,所以多数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在公司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2001年开始,被媒体报道的家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志康 苑学博
以现有文献研究为基础,综合考虑股价同步性信息效率观和噪声观,以2012—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非控股股东决策是否会对股价同步性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控股股东决策能够显著抑制股价同步性,这种负向效应,在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说明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这一行为能够被资本市场所捕捉,形成特质性信息或者化为噪音,从而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通过两阶段回归以及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不变。该研究有利于稳定我国金融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完善非控股股东决策制度,并为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提供稳定个股股价的新思路。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决策 股价同步性 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党宏欣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掏空 财务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