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8)
- 2023(6512)
- 2022(5545)
- 2021(5024)
- 2020(4312)
- 2019(9478)
- 2018(9443)
- 2017(17197)
- 2016(9886)
- 2015(11040)
- 2014(10905)
- 2013(10640)
- 2012(10067)
- 2011(9183)
- 2010(9256)
- 2009(8869)
- 2008(8894)
- 2007(8118)
- 2006(7213)
- 2005(6827)
- 学科
- 济(33348)
- 经济(33268)
- 管理(32601)
- 业(27461)
- 企(24073)
- 企业(24073)
- 财(13108)
- 制(13057)
- 方法(12143)
- 学(10381)
- 数学(10019)
- 数学方法(9881)
- 中国(9412)
- 体(9058)
- 农(9045)
- 业经(8523)
- 务(7812)
- 财务(7794)
- 财务管理(7770)
- 体制(7766)
- 企业财务(7404)
- 银(7208)
- 银行(7168)
- 行(6834)
- 融(6796)
- 金融(6792)
- 划(6006)
- 环境(6003)
- 度(5622)
- 制度(5615)
- 机构
- 大学(145177)
- 学院(142485)
- 研究(56605)
- 济(54861)
- 经济(53625)
- 管理(46902)
- 中国(41492)
- 理学(39599)
- 理学院(39061)
- 管理学(38240)
- 管理学院(38002)
- 科学(37445)
- 农(36277)
- 京(31716)
- 所(31651)
- 财(29586)
- 农业(29563)
- 研究所(28722)
- 业大(26840)
- 中心(24681)
- 江(24093)
- 财经(22060)
- 省(21332)
- 经(19942)
- 院(19895)
- 北京(19514)
- 农业大学(18643)
- 州(17868)
- 科学院(17714)
- 经济学(17548)
- 基金
- 项目(96339)
- 科学(74234)
- 基金(70483)
- 家(65291)
- 国家(64793)
- 研究(63352)
- 科学基金(53014)
- 社会(39423)
- 省(38292)
- 社会科(37195)
- 社会科学(37185)
- 自然(36876)
- 基金项目(36406)
- 自然科(36025)
- 自然科学(36008)
- 自然科学基金(35391)
- 划(33476)
- 教育(29223)
- 资助(28835)
- 编号(23117)
- 重点(23079)
- 制(21467)
- 部(21329)
- 计划(21103)
- 创(20507)
- 发(20368)
- 成果(20317)
- 创新(19469)
- 科研(19306)
- 业(19188)
共检索到226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晶晶 魏子尧 杨春艳 王文艳 朱星洁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目的]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地区、季节适应性及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基因调控,遗传基础复杂。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控制抽穗期的基因,调控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法]本研究通过60Co-γ辐射诱变水稻品种‘南粳35’,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抽穗期延迟突变体ah(t)。对突变体×野生型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突变体ב93-11’F2群体(大于10 000株)进行基因定位。[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突变体较野生型迟抽穗50 d,在人工短日照条件下,迟抽穗23 d。遗传分析发现:抽穗延迟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os sEt34。利用定位群体将os sEt34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突变体 图位克隆 甲基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晶晶 魏子尧 杨春艳 王文艳 朱星洁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目的]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地区、季节适应性及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基因调控,遗传基础复杂。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控制抽穗期的基因,调控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法]本研究通过60Co-γ辐射诱变水稻品种‘南粳35’,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抽穗期延迟突变体ah(t)。对突变体×野生型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突变体ב93-11’F2群体(大于10 000株)进行基因定位。[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突变体较野生型迟抽穗50 d,在人工短日照条件下,迟抽穗23 d。遗传分析发现:抽穗延迟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Os SET34。利用定位群体将Os SET34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突变体 图位克隆 甲基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晓峰 胡渊 黄晓龙 金涛 李海申 田云录 江玲 周时荣 万建民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感受蓝光并调控抽穗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宁粳2号’及其晚抽穗突变体lhn2,lhn3为材料,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利用MutMap的方法定位并克隆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为研究候选基因OsFKF1的功能,观察水稻原生质体中OsFKF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处理检测OsFKF1对Ehd1表达的影响。通过酵母文库筛选实验寻找与OsFKF1互作的蛋白,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lhn2、lhn3突变体抽穗期较野生型均延迟26 d左右,株高、粒长、粒宽、千粒重均显著下降。MutMap分析结果表明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均为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FKF1在水稻原生质体中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OsFKF1仅在蓝光下诱导Ehd1表达,且蓝光处理3 h达到峰值。利用酵母文库筛选实验筛到与OsFKF1互作的一个含有泛素结合相关结构域的蛋白HGW,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证实了OsFKF1与HGW的互作。[结论]蓝光诱导Ehd1的表达部分依赖于OsFKF1。推测OsFKF1和HGW可能形成复合体通过泛素化降解蛋白途径调控水稻抽穗。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蓝光 OsFKF1 HGW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晓峰 胡渊 黄晓龙 金涛 李海申 田云录 江玲 周时荣 万建民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感受蓝光并调控抽穗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宁粳2号’及其晚抽穗突变体lhn2,lhn3为材料,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利用MutMap的方法定位并克隆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为研究候选基因OsFKF1的功能,观察水稻原生质体中OsFKF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处理检测OsFKF1对Ehd1表达的影响。通过酵母文库筛选实验寻找与OsFKF1互作的蛋白,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lhn2、lhn3突变体抽穗期较野生型均延迟26 d左右,株高、粒长、粒宽、千粒重均显著下降。MutMap分析结果表明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均为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FKF1在水稻原生质体中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OsFKF1仅在蓝光下诱导Ehd1表达,且蓝光处理3 h达到峰值。利用酵母文库筛选实验筛到与OsFKF1互作的一个含有泛素结合相关结构域的蛋白HGW,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证实了OsFKF1与HGW的互作。[结论]蓝光诱导Ehd1的表达部分依赖于OsFKF1。推测OsFKF1和HGW可能形成复合体通过泛素化降解蛋白途径调控水稻抽穗。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蓝光 OsFKF1 HGW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贾育红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以N ipponbare(japon ica)/Kasalath(ind ica)//N 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 inQTLCart 1.13 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抽穗期 QTL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倩莹 吕凤 王启明 王倩 尤世民 柏文婷 郑海 王沛然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水稻的育性对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水稻雌、雄不育(female and male sterility)突变体fms进行表型研究和基因图位克隆以丰富水稻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甲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化学诱变粳稻品种‘宁粳4号’,获得1个稳定的雌、雄不育突变体fms,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半薄切片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花药和胚囊进行细胞学观察和比较;利用FMS/fms杂合子和‘N22’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图位克隆。[结果]细胞学观察发现:fms的花药壁中绒毡层和中间层缺失,花粉母细胞发育停滞,导致雄配子完全不育;突变体胚囊发育早期孢母细胞增多,成熟胚囊完全退化或出现多于8个的细胞核,导致雌配子不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将FMS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分子标记RM27877和RM28404之间。进一步扩大群体并加密分子标记,最终将候选基因定位在标记Ta-4和Ta-7之间,物理距离818 kb,该区间内预测有13个开放阅读框。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fms在Os12g0472500的第1个外显子上有1个碱基突变,使色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提前终止。表达分析显示FMS在花药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胚囊中表达量较高。[结论]水稻育性突变体fms突变性状由Os12g0472500基因的隐性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影响水稻花粉和胚囊的发育。
关键词:
水稻 不育 突变体 基因克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新华
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分别是由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水稻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造成的损失巨大。通过改良水稻自身防御体系来控制病害,是一种既经济又绿色的方法。鉴定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研究水稻抗病机理对改良水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分化 基因克隆 NAC转录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分化 基因克隆 NAC转录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骅 唐琪 剧成欣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特点。【方法】常规中熟籼稻品种黄华占(耐热品种)和双桂1号(热敏感品种)与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种植于盆钵,于抽穗和灌浆早期(始穗后0—10 d)设置高温(日最高温度为37.5℃)、干旱(土壤水势保持在-30±10 kPa)、高温+干旱3种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且正常供水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温、干旱和高温+干旱3种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各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结实率和产量;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崩解值,增加了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高温及高温+干旱处理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干旱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成 姜树坤 刘梦红 徐正进 陈温福
利用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F2群体对抽穗期进行定位分析表明,该群体共定位到7个控制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6和7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在9.7%~23%之间。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多数控制抽穗期的QTLs在不同的材料、不同遗传背景下重演性较好。同时,发现一个新的QTL位点,这些为北方粳稻育种的生育期选择提供基础性数据。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步勇 李丹蕾 王峰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T–PCR及RACE技术,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出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hE 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基因Ab–TCTP。该基因序列全长8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6 bP,编码18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0 930,等电点为4.68;Ab–TCTP蛋白属于稳定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该蛋白功能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含有TCTP保守结构域,属于TCTP超家族(TCTP suPERfAmily)。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Ab–TCTP蛋白与秀丽隐杆线虫TC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广林 罗群昌 陈远孟 陈传华 蒋显斌
为筛选出在抽穗扬花期具有强耐冷性的种质以供水稻耐冷研究与育种利用,利用人工气候室创造的低温条件,对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初步鉴定具有耐冷性的82份种质材料进行抽穗扬花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①筛选出抽穗扬花期耐冷性极强(1级)和强(3级)的种质资源分别有7份和14份,占供试材料的8.54%和17.07%;②供试种质中,项目组创建的种质材料耐冷性整体上强于外引种质材料,21份强或极强耐冷性种质有13份为项目组创建的种质材料,占61.90%;③在21份耐冷性强或极强的种质中,属于迟熟类群的有15份,占71.43%,从迟熟类群中挖掘强或极强耐冷种质资源的潜力较大。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耐冷性 鉴定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春元 范淑秀 刘进 朱琳 杨绮文 刘丹 马殿荣 王嘉宇
穗部性状与水稻品种的丰产潜力密切相关,而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能否在一个地区种植的决定因素,了解穗部性状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粳稻笹锦和籼稻北陆129杂交、回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和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和穗粒数在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抽穗期与结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检测到8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其中qHD3、qHD7和qHD8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介于7.03%27.48%之间,具有较强的延长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苗苗 陶章生 陈婷婷 夏涛 彭良才 丰胜求
纤维素合酶是参与纤维素-β1,4-葡聚糖链延伸的主要催化亚基,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中纤维素合酶的作用机理,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1、CesA2、CesA3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3种纤维素合酶的融合蛋白,通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纯化系统获得融合蛋白,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多克隆抗体。
关键词:
水稻 纤维素合酶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