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1)
- 2023(5777)
- 2022(4994)
- 2021(4622)
- 2020(3986)
- 2019(8933)
- 2018(8766)
- 2017(17234)
- 2016(9432)
- 2015(10686)
- 2014(10571)
- 2013(10359)
- 2012(9358)
- 2011(8288)
- 2010(8452)
- 2009(8248)
- 2008(8631)
- 2007(7838)
- 2006(7024)
- 2005(6632)
- 学科
- 管理(45964)
- 业(41290)
- 企(39743)
- 企业(39743)
- 济(35670)
- 经济(35582)
- 财(21001)
- 务(15892)
- 财务(15872)
- 财务管理(15846)
- 方法(15494)
- 制(15297)
- 企业财务(15286)
- 数学(13088)
- 数学方法(12999)
- 体(11256)
- 体制(10108)
- 业经(9582)
- 技术(8220)
- 划(7858)
- 中国(7568)
- 农(7540)
- 银(7062)
- 银行(7057)
- 行(6537)
- 策(6409)
- 技术管理(6339)
- 融(6333)
- 金融(6331)
- 人事(6049)
- 机构
- 大学(136249)
- 学院(134936)
- 济(57578)
- 经济(56417)
- 管理(56373)
- 理学(48470)
- 理学院(48074)
- 管理学(47617)
- 管理学院(47354)
- 研究(39481)
- 财(34329)
- 中国(33350)
- 京(27337)
- 财经(25915)
- 经(23385)
- 江(20744)
- 科学(20173)
- 财经大学(19273)
- 所(18783)
- 中心(18646)
- 经济学(17467)
- 北京(16942)
- 商学(16916)
- 商学院(16787)
- 农(16173)
- 业大(16171)
- 研究所(16097)
- 州(15875)
- 经济学院(15599)
- 院(14369)
- 基金
- 项目(84681)
- 科学(68673)
- 基金(64506)
- 研究(63612)
- 家(54325)
- 国家(53903)
- 科学基金(48338)
- 社会(43251)
- 社会科(41139)
- 社会科学(41132)
- 基金项目(34417)
- 省(32169)
- 自然(30557)
- 自然科(29853)
- 自然科学(29847)
- 教育(29641)
- 自然科学基金(29380)
- 划(26475)
- 资助(25827)
- 编号(24743)
- 制(23332)
- 成果(21235)
- 部(20378)
- 重点(18730)
- 创(18512)
- 教育部(18483)
- 国家社会(18035)
- 人文(18026)
- 性(17720)
- 创新(17325)
共检索到207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甄 胡军
本文以2003—2011年A股发生终极控制人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四类控制权变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国有转民营和民营转国有都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而国有转国有和民营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并不显著;(2)民营转国有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源于隧道效应的减弱,而国有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则是隧道效应的减弱和经理人代理问题的降低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结论说明,产权性质的改变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所有制结构在治理问题上各有优缺点:国有企业往往面临更为严重的经理人代理问题,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隧道效应更为严重。所有权性质的转变导致治理形式的转换,新的治理形式克服了原先治理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慧琳 唐宗明
本文实证检验中国沪市A股市场大宗股权转让中,大股东控股和交易后高管层的变动等控制权因素是否对目标企业交易后的绩效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的程度如何。实证研究的结果证明沪市A股市场大宗股权转让的高管层变动和关联交易会导致目标企业绩效变差,影响较为显著;而大股东控股对目标企业绩效有正的效应;实证结果的进一步挖掘表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过度掠夺会导致绩效变差,对公司价值产生负影响;反之,私人控制权合理的部分则对公司价值存在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转让绩效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筠笙
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 ,其实质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对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进行效率评价 ,主要是看对这一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改善和提高了公司价值 ,从而增进了社会福利。本文在对获取公司控制权收益的主体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一个对公司控制权转让效率进行分析的总体框架。运用该框架对集中和分散两种所有权结构下的公司控制权转让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为 :在促进有效率的公司控制权转让发生方面 ,集中的所有权结构要优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 ;但在防止无效率的公司控制权转让方面 ,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则优于集中的所有权结构。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转让 协议转让 要约收购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郭梦岚 李明辉
借鉴Simunic的审计定价模型,构建关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公司治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解释力有限,说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决定审计收费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因素考虑较少。具体而言,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低,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之间大体上呈U型关系,即股权适度集中和管理层适度持股最有利于降低审计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的U型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研究还发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
关键词:
审计定价 公司治理 控制权 审计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莉萍 陈工孟 辛宇
本文采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控制权发生转移之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改进情况。根据对1996 ̄2000年发生的262个控制权转移样本的研究,我们发现,只有有偿转让给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才会表现出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提高。此时,所增加的盈利能力主要来自于成本的节约和雇员人数的削减,而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越差,就越有可能被转移给民营企业。我们还发现控制权的频繁转让对经营绩效的提高是有害的,而CEO的变更和行业的转换对经营绩效的改进都有正面的效果。CEO的变更和行业的转换更有可能发生在控制权转移到民营企业的样本中。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产权改革 经营绩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崔学刚 谢志华 郑职权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考察终极控制权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保护性行业中,在控制公司规模、行业、上市地点、财务杠杆、治理因素以及上年度业绩的情况下,民营终极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业绩显著高于非民营上市公司。在保护性行业中,国有控制权与民营控制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本文提供了终极控制权性质与公司绩效的系统性经验证据,对于继续进行民营化改革的政策制定与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民营控制 国有控制 终极控制人 配对样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新 刘世春
本文选择2000~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间转让控制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强调控制权是"实际控制权",转让方式为有偿协议转让。同时使用事件分析法中的三种模型总体检验和分年度检验样本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应,系统分析了证监会在2000~2002年中颁布的26号文、75号文、105号文的监管绩效。研究表明,我国并购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控制权转让能给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三个年度中均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但市场提前反应程度不一。所以,监管层在制定法规政策时既要强调并购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又要强调并购操作程序的规范化,两者不可偏废。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实际控制权 转让效应 实证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琦 毛程连
以1995~2009年上市公司所发生的协议收购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比较取得控制权与未取得控制权的协议收购在第一次公告日和正式公告日前后五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研究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协议收购都可以获得正的累积超额收益,短期市场收益的大小与取得控制权与否、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到不同所有权性质的收购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控制权转让的时间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国有企业取得控制权的累积超额收益更大;而改革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未取得控制权的累积超额收益更大。
关键词:
控制权转让 市场反应 累积超额收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冬梅 庄新田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间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本文将控股股东的类型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和个人持股,分别测算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研究发现:(1)国有法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高,私人控股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次之。(2)在国有股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有股比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采取在职消费等隐蔽方式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3)在私有股份中,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成反比但作用有限,这种现象在个人控股公司中更为普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亮 崔学刚
市场失灵是"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化程度尽管是影响"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因素,但并不是独立发生作用的,而是通过控制权性质对公司层级特征产生影响;国有上市公司"金字塔"型股权控制结构的控制层级与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控制层级与市场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对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度要高于国有企业。因此,市场化程度与控制权性质是影响公司层级进而影响"金字塔"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此,建议政府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速市场化进程;完善信息披露,规范控股股东行为;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行为特征与利益动机不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立军 宋献中
本文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衡量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以最终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论述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中央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地方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当控制了负债融资约束这一变量之后,不受负债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表明了代理冲突"激励"企业投资受制于企业负债融资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丽梅
本文以2010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例,对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及其分离情况对绩效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现金流权、终极控制权分离状况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现金流权与经营绩效显现正相关关系。表明两种权利分离指标越高则公司绩效越差,反之,则越好。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公司绩效 现金流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群英
一、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一)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及两权偏离度界定本文以现金流量权衡量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所有权,而以终极控制权衡量终极控制人所拥有的表决权。从本质上看,终极控制人在投入资本后取得股份比例然后才能取得控制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权小锋 蒋军锋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