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8)
2023(14885)
2022(13019)
2021(11966)
2020(10139)
2019(23143)
2018(22806)
2017(43803)
2016(24046)
2015(27170)
2014(27223)
2013(26696)
2012(24701)
2011(22210)
2010(22112)
2009(20575)
2008(20595)
2007(18255)
2006(16020)
2005(14257)
作者
(69145)
(57423)
(57234)
(54508)
(36801)
(27604)
(25993)
(22545)
(21896)
(20746)
(19822)
(19440)
(18213)
(18171)
(17811)
(17715)
(17187)
(17094)
(16580)
(16427)
(14266)
(14213)
(13815)
(13061)
(12818)
(12801)
(12772)
(12723)
(11563)
(11309)
学科
(96244)
经济(96095)
管理(78515)
(72217)
(61369)
企业(61369)
方法(46056)
数学(39951)
数学方法(39483)
(30461)
(25238)
中国(24702)
(22507)
业经(21506)
(19951)
(19932)
财务(19873)
财务管理(19832)
企业财务(18950)
地方(17975)
(17016)
贸易(17003)
农业(16866)
(16488)
理论(16117)
(15696)
银行(15648)
(15491)
技术(15103)
(15008)
机构
大学(348157)
学院(343725)
管理(137587)
(136338)
经济(133305)
理学(119275)
理学院(117992)
管理学(116012)
管理学院(115390)
研究(111058)
中国(83755)
(73675)
(67805)
科学(67271)
(54849)
财经(53773)
(52527)
中心(50973)
(50516)
业大(50183)
研究所(49396)
(48807)
北京(46527)
(44244)
师范(43833)
经济学(41366)
农业(41018)
(40732)
(40497)
财经大学(40060)
基金
项目(233166)
科学(183841)
研究(171610)
基金(170557)
(147363)
国家(146168)
科学基金(126573)
社会(108848)
社会科(103240)
社会科学(103216)
基金项目(90383)
(90008)
自然(81981)
自然科(80048)
自然科学(80034)
教育(79187)
自然科学基金(78621)
(75487)
资助(70741)
编号(69638)
成果(57641)
(52200)
重点(51445)
(47979)
(47957)
课题(47533)
(45875)
教育部(45361)
创新(44803)
国家社会(44778)
期刊
(148787)
经济(148787)
研究(102961)
中国(66461)
学报(54440)
(53952)
管理(51250)
科学(48888)
(48000)
大学(42096)
学学(39482)
教育(39026)
农业(32765)
(31094)
金融(31094)
技术(29192)
财经(27186)
业经(23333)
(23044)
经济研究(22989)
问题(19271)
图书(17699)
理论(17682)
(16497)
技术经济(16317)
(16225)
实践(16107)
(16107)
科技(15947)
现代(15164)
共检索到505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昭灶  李善民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但在发生控制权转移等资产重组过程中,公司内部人可能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以2002-2004年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盈余反应系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样本公司会计信息的盈余质量比非样本公司低,控制权转移公司内部人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降低了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燎原  王平心  
控制权转移被誉为解决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有效工具,有效惩罚那些低效经营的管理者。本文希望通过对控制权转移这一特定事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过程中,被接管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二是被接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无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并据此提出监管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克敏  刘博  
本文基于控制权市场理论,研究控制权转移公司高管为应对离职风险而与买方合谋策略及其后果。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存在向下盈余管理;且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股权转让价格越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留任福利越多;特别地,国有公司民营化前更显著地向下盈余管理,且转让价格更低,民营化后高管留任、加薪福利更多,公司业绩更好。研究表明,在资本市场不完善且公司治理不健全条件下,高管通过向下盈余管理协助买方降低受让成本以换取个人福利的行为更严重;且控制权转移前的盈余管理策略使控制权转移效率玄机更大。本文拓展了控制权市场理论,丰富了股权转让各主体博弈、目标公司盈余管理及民营化效率的研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冯红卿  佟岩  华晨  
本文以2007-200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DD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尽管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特征后发现,协议转让的公司、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的公司更偏好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勇  干胜道  刘博  
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根据控制权的不同把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股权转化为民营股权时,第一大股东有盈余管理动机,即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第一大股东由民营转变为民营时,第一大股东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即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民营企业间时,由于民营企业是一种"理性经济人",因而显著地存在对业绩的盈余管理问题。当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无论是无偿转让还是有偿转让,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明显。而民营转为国有的例子在我国当前几乎不存在,但未来有可能出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晓慧  殷红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控制权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以莲花味精控制权转移为例,研究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市场反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控制权转移前大股东尤其是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倾向于向下进行盈余管理,调减利润,以便通过政府部门审查并获取定价优势;在控制权转移中,投资者对控制权转移公司抱有乐观预期,从而导致市场出现积极反应;信息提前泄露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存在表明我国目前的控制权市场还不健全,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宇  李琳  孙铮  
稳健主义是财务会计中一项重要的惯例,是传统会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将 Basu 模型进行扩展,检验了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越强,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就越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博  干胜道  王宏昌  
以2002~2009年我国A股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东特质的视角,考察了控制权转移、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当年和第二年,当控制权从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或者从民营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时,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呈现出负的相关关系;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第三年,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当控制权转移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盈余管理与业绩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云霞  王亚军  吴联生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估计非预期应计利润是盈余管理的主要计量方法,但它的计量不够精确。已有文献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公司在控制权转移之前的盈余管理,但后续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以上两方面,通过考察控制权转移公司的后续资产处置行为,来研究中国控制权转移公司的后续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论表明,业绩低于阈值的控制权转移公司,它会通过资产处置而使公司报告业绩高于阈值,其概率与业绩和阈值之差成正相关,与线下项目成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另外,研究结论还发现,控制权转移公司在控制权转移之后的第0年和第1年通过资产处置达到扭亏的程度显著高于第2年和第3年,而在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佟岩  王化成  
控股股东通常使用关联交易追求控制权收益(包括私有收益和共享收益)。在不同控制权收益驱使下,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也完全不同。本文使用2001、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在50%及以下时,更多通过关联交易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结果降低了盈余质量;而当控股股东持股超过50%时,偏好通过关联交易获取控制权共享收益,最终提高了盈余质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克敏  王志超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分析框架,应用LISREL模型,深入分析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控制权对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然而,在引入高管控制权影响条件下,即当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单位或兼任董事长时,高管控制权的增加提高了高管报酬水平,但却降低了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高管控制权缺乏监督和制衡时,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失效,导致总经理寻租空间增大,由此,相对抑制了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的程度,即在追求个人报酬最大化的动因下,反而减少了高管选择风险和成本都比较高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支晓强  童盼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 ̄2003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变更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公司控制权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独立董事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越高。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要比未变更第一大股东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懂事”,但不够独立。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是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未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项超  
对中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协议收购初次公告之前存在超额收益,但没有要约收购显著;控制权转移时间与协议收购超额收益的关系是U型的,控制权转移时间越长,收购股东的财富损失就越大;协议收购中超额收益与目标公司的资产波动率正相关,与利息支出占比、资产规模负相关;市账比MTB并不是协议收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彩萍  
文章以2001~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前后机构持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接管事件发生之前,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绩效并降低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在2003年控制权转移事件之后,机构持股已能够影响公司治理并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晋平  
本文考察了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交易特征,发现国有收购方的受让比例和实际持股比例均高于非国有收购方,这可能是由于国有收购方受到较强的行政干预,而非国有收购方具有更强烈的投机性动机所致;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转移价格有正面影响,而总股本有负面影响,国有控制权的转移价格较高;股东权益对转移溢价率有负面影响,控制权转移数量有正面影响,新兴行业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率高于传统行业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