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18)
- 2023(19022)
- 2022(16226)
- 2021(15045)
- 2020(12874)
- 2019(29484)
- 2018(29080)
- 2017(56329)
- 2016(30410)
- 2015(34109)
- 2014(33653)
- 2013(33242)
- 2012(30177)
- 2011(26841)
- 2010(26765)
- 2009(25033)
- 2008(24953)
- 2007(21988)
- 2006(19340)
- 2005(17180)
- 学科
- 济(125747)
- 经济(125570)
- 业(110073)
- 管理(104997)
- 企(97799)
- 企业(97799)
- 方法(59426)
- 数学(49183)
- 数学方法(48595)
- 财(41112)
- 农(37528)
- 业经(35592)
- 中国(30146)
- 务(28449)
- 财务(28364)
- 财务管理(28315)
- 制(27914)
- 企业财务(26940)
- 农业(26036)
- 技术(22560)
- 理论(22151)
- 学(21913)
- 地方(21872)
- 和(21247)
- 贸(21100)
- 贸易(21087)
- 划(20556)
- 易(20459)
- 体(20279)
- 策(19148)
- 机构
- 学院(431124)
- 大学(429579)
- 管理(176533)
- 济(175706)
- 经济(172077)
- 理学(152759)
- 理学院(151216)
- 管理学(148794)
- 管理学院(147987)
- 研究(134263)
- 中国(104651)
- 京(89862)
- 财(85812)
- 科学(80226)
- 财经(68194)
- 农(67925)
- 所(65362)
- 江(63637)
- 业大(62378)
- 中心(62322)
- 经(62049)
- 研究所(58744)
- 北京(56058)
- 经济学(53186)
- 农业(53050)
- 范(52537)
- 师范(52064)
- 州(50896)
- 财经大学(50696)
- 院(48982)
- 基金
- 项目(290539)
- 科学(230926)
- 研究(214666)
- 基金(213646)
- 家(184068)
- 国家(182491)
- 科学基金(159654)
- 社会(137367)
- 社会科(130302)
- 社会科学(130270)
- 省(113129)
- 基金项目(113086)
- 自然(103472)
- 自然科(101119)
- 自然科学(101098)
- 自然科学基金(99317)
- 教育(98770)
- 划(94039)
- 资助(87834)
- 编号(87141)
- 成果(70084)
- 部(64889)
- 重点(64080)
- 创(61957)
- 发(60421)
- 课题(58956)
- 创新(57377)
- 国家社会(56723)
- 制(56603)
- 教育部(56526)
- 期刊
- 济(192800)
- 经济(192800)
- 研究(125543)
- 中国(80259)
- 财(70643)
- 管理(68779)
- 农(62710)
- 学报(62654)
- 科学(59248)
- 大学(49296)
- 学学(46725)
- 农业(42957)
- 教育(42700)
- 技术(38956)
- 融(38749)
- 金融(38749)
- 财经(34146)
- 业经(33357)
- 经济研究(29849)
- 经(29200)
- 问题(25146)
- 业(24005)
- 技术经济(22149)
- 财会(20642)
- 理论(20315)
- 现代(20299)
- 版(19839)
- 商业(19659)
- 科技(19637)
- 统计(19303)
共检索到629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祥飞 林钟高
文章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下,控制权转移能否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导致企业绩效的降低,而控制权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其抑制程度会因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尽管具有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于企业绩效的负面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企业要密切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各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控制权转移,有的放矢地发挥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祥飞 林钟高
文章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下,控制权转移能否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导致企业绩效的降低,而控制权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其抑制程度会因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尽管具有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于企业绩效的负面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企业要密切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各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红 郭彤梅 张玥 郭秋云
在高动荡性和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保持组织韧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的关键方式对组织韧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内部控制对组织韧性的影响作用,探索了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内部控制影响组织韧性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组织韧性具有正向影响,且此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PSM与GMM等内生性检验依然稳健;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内部控制对组织韧性的提升效应在衰退期表现最强,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则逐渐递减;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视角来看,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两个要素对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内部监督这一要素对组织韧性的提升效应在企业衰退期更显著,而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在成熟期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通过“风险管理赋能”、“资本赋能” 与“投资赋能”三条路径实现对制造业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异质检验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供应链集中度较高、非沉淀冗余资源水平较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情境下,内部控制对组织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拓展了组织韧性前因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制造业企业提升组织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管理启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企业生命周期 组织韧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劲松 张亦弛
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一般采取末端治理模式,导致企业的总成本增加,并且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然而以产品生命周期为理念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力图建立以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环境成本为导向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并提出控制各阶段环境成本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在资源不足、矛盾日益突出的环境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处理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关键词:
生命周期 环境成本 成本控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焱
本文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过度投资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长期公司内部控制治理作用不显著,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从相关系数来看,衰退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两类代理冲突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内部控制 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越冬 刘伟伟
文章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与不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进行分组、对比,发现其业务复杂性、企业变化性、上市时间、资金投入可能性和获利能力等企业自身内部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考虑行业和年度变量的情况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企业内部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从内部控制缺陷中分离出来研究,且把企业内部特征划分为五类,并考虑事务所特征、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等企业外部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验证基于不同层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治理的作用,扩展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江萍 于丹
本文从理论视角研究与探讨企业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因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即内部控制措施对于资源配置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旨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生命周期 资源配置 经营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津津 赵巍 李海燕
本文采用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研究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缺陷与存货管理业绩的关系,并从通货膨胀预期的视角探讨其对企业风险控制和企业能力的影响,进而考察其对两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缺陷与存货管理业绩显著负相关;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对存货管理业绩的负向作用将受到抑制。本文的结论从企业风险管理以及企业核心和动态能力提升视角,为企业"实质有效"地投入资源健全内部控制提供动机支撑,同时为通货膨胀对企业主体行为的影响微观化至计量模型做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瑾 赵纳晖
企业在全面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现象,信息披露与真实运营情况严重脱节,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基于机器学习的重大缺陷预测模型能挖掘特征信息,对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进行识别和预警,以防止潜在的经营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在发生损失后才引起重视。通过构建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外部环境风险、财务状况、监管与信息沟通四个维度的预测指标体系,利用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经过研究后发现:以XGBoost为代表的集成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强于个体学习器,在不平衡、高维度、相关关系不明确的数据集上的预测效果较为稳健,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产品市场竞争等指标对预测结果的贡献程度较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彪 杨刚
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机制检验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及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沉 李哲 王磊
两权分离导致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公司实际经营信息的流动,使信息使用者不能有效判断盈余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管理层具有自利行为动机,管理层薪酬激励大多依赖于经营业绩指标,管理层控制权的增加使其对公司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及成本等的控制能力增加。随着外部监管环境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较大,被外部发现的概率较高,给管理层带来较大的私有成本。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操控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等实现操控报告盈余的目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管理层自利行为视角,实证检验管理层控制权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珍 李学东
我国的中小家族企业数量多、潜力大,但生命力普遍较弱,难以持续发展。中小家族企业需要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内部控制是实现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针对各个阶段的企业特点,研究了处于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危机期的中小家族企业如何实施内部控制。
关键词:
生命周期 中小家族企业 内部控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曾嘉
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动态轨迹,企业需要沿着这一轨迹探寻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利用我国2009-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数据,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视角,对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了组内及组间的比较分析,实证检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内部控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各要素的差异性也有所不同。本文研究结果为企业生命周期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内部控制 差异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莫冬燕 杨真真 徐浩然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选取2013—2015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并进行3SLS回归,动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生命周期发展,企业受到的媒体关注呈逐渐递减趋势;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媒体关注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不同。在成长期,媒体关注有利于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具有显著的治理效用;在成熟期,这种正向治理效应依然存在但不再显著;而在衰退期,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与评价媒体在企业内部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雷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来考察控制权转移前后企业绩效、代理成本的变化。结果显示,企业绩效下降、代理成本增加对控制权转移有重大影响;控制权转移以后,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但这种改善不可持续,两三年后,绩效、代理成本有复原的迹象。另外,不同转移方式、转移对象转移后,绩效、代理成本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别。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企业绩效 代理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