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2)
- 2023(10500)
- 2022(8866)
- 2021(8125)
- 2020(6862)
- 2019(15089)
- 2018(14631)
- 2017(28673)
- 2016(15462)
- 2015(17135)
- 2014(16640)
- 2013(16349)
- 2012(14802)
- 2011(13233)
- 2010(13104)
- 2009(12396)
- 2008(12679)
- 2007(11194)
- 2006(10004)
- 2005(9033)
- 学科
- 管理(58584)
- 济(58507)
- 经济(58393)
- 业(56882)
- 企(50201)
- 企业(50201)
- 财(27053)
- 方法(26150)
- 数学(22879)
- 数学方法(22721)
- 制(21008)
- 务(18729)
- 财务(18701)
- 财务管理(18671)
- 企业财务(17950)
- 农(15754)
- 体(14827)
- 业经(14606)
- 中国(14057)
- 体制(13122)
- 贸(12113)
- 贸易(12106)
- 易(11847)
- 银(11632)
- 银行(11597)
- 行(10866)
- 学(10750)
- 农业(10313)
- 融(10173)
- 金融(10171)
- 机构
- 大学(223907)
- 学院(221976)
- 济(94039)
- 经济(92339)
- 管理(87799)
- 理学(76482)
- 理学院(75758)
- 管理学(74751)
- 管理学院(74361)
- 研究(71514)
- 中国(56497)
- 财(49655)
- 京(45117)
- 科学(42088)
- 农(40216)
- 财经(38940)
- 所(35768)
- 经(35516)
- 业大(34900)
- 中心(33022)
- 江(32622)
- 研究所(32053)
- 农业(31714)
- 经济学(29329)
- 财经大学(29315)
- 北京(27753)
- 经济学院(26566)
- 院(25779)
- 商学(25522)
- 商学院(25319)
- 基金
- 项目(150274)
- 科学(119413)
- 基金(113622)
- 研究(104415)
- 家(100673)
- 国家(99876)
- 科学基金(86239)
- 社会(70673)
- 社会科(67184)
- 社会科学(67169)
- 基金项目(60517)
- 省(57011)
- 自然(56977)
- 自然科(55714)
- 自然科学(55695)
- 自然科学基金(54817)
- 划(48579)
- 教育(47490)
- 资助(45622)
- 编号(38927)
- 部(34327)
- 重点(33880)
- 制(33245)
- 创(32005)
- 成果(31388)
- 国家社会(30416)
- 发(30105)
- 创新(30047)
- 教育部(29862)
- 科研(29449)
共检索到32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双燕 汪晓宇
当现金并购支付方式优先于股票被大量采用时,以往研究认为这源于主并方控股股东避免控制权稀释导致控制权私利受损的动机,忽视了并购发生时和并购后有持续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潜在需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态性的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理论框架。对2004-2007年上市公司774个并购事件的实证分析表明,并购支付决策是控股股东在控制权稀释威胁、债务融资约束及预期并购后所面临的监督之间权衡的结果,前者促进了现金支付偏好,而后两者均减低了该偏好。所隐含的政策启示是,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创新本质上要与抑制控制权私利活动结合起来。
关键词:
控制权稀释威胁 控制权私利 并购支付方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严复海 彭丽敏
我国企业并购具有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特征,以往研究认为其主要受主并方股权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主并方控股股东通过并购行为掏空中小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本文以2006~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的1793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新模型,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票支付间存在并非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且主并方控股股东较少考虑控制权私利损失威胁和公司债务融资的约束,表现出掏空中小股东的倾向;而在非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为防止其控制权私利受损,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文兵 李心合 李运
本文以1998-2007年间我国沪深两市的253起并购事件为对象,从公司控制权和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了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当主并方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30~60%)时,为避免控制权转移,主并方一般选择现金支付(包括承债支付);而当持股比例较低或较高(超出30~60%)时则更倾向于股票支付;(2)交易双方的相对规模愈小,信息不对称愈小,主并方愈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但交易双方是否位于相同行业,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无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主并方的资金实力与现金支付正相关,而财务杠杆、投资机会、有形资产等因素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 信息不对称 并购支付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启军 张俊
本文以沪深两市2011~2013年A股419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并购方控制权和信息不对称对支付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并购方越倾向于现金支付,而并购方控制权对支付方式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 信息不对称 支付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淑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份额,通常会选择企业并购,企业并购相比于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要更加迅速,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并购的相关概念以及并购理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并购支付的三种形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综合证券支付,并对三种支付方式进行了比较与适用范围分析。第三部分对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曙明 王倩 张勤勤
商业信用是拓展国家宏观调控渠道、增加企业流动现金额的重要手段。基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状,本文认为商业信用能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也能借由信号传递机制,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两条路径为企业提供间接融资,这使得并购企业可以凭借商业信用获得更多流动性,从而提高并购现金支付的概率。本文使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影响的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商业信用直接提升了并购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此外,商业信用还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和减少债务融资成本间接提高了并购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风险企业及所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安 潘永昕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并购中向交易对方支付现金的比例和用于支付的股票价格等因素对并购价格的影响,进而以2008-2015年底A股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现金支付比例和股票价格对并购定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现金支付比例越高,并购定价越低;股票价格越高,并购定价越高。监管机构应放弃将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上市公司并购定价依据的偏好,允许并购价格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现金支付比例挂钩,创新并购定价方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价格 现金支付比 股票价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立新 蔡曼莉 陈晓洁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丰富、灵活的并购重组支付方式是提高并购市场效率的关键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支付体系概况,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并购市场案例及实证数据,对并购创新支付工具作了评述,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支付体系的政策建议,包括在并购交易中先行推出定向可转债、引入储架发行制度、论证认股权证试点的可行性、支持券商提供并购支付融资工具等。
关键词:
公司并购 并购重组 支付方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秦凤鸣 李明明
本文使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评级存在性和评级水平两个方面考察信用评级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具有信用评级和高评级的企业在并购时支付的现金比例更高,且更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方式;进一步,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信用评级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越小。本文的结果表明:信用评级有利于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并购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晶 张永安
本文基于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尝试从主并方股权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选择进行研究,探讨主并方股权结构与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关联性。本文以2006-2008年间我国沪深两市的158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概率选择模型(Probit)实证分析了主并方股权结构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国有性质的控股股东采用现金支付的可能性更高;当主并方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时,为避免控制权转移,主并方倾向于现金支付,而当持股比例较低(低于20%)或较高(高于60%)时则更倾向于股票支付;主并方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采用现金支付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并购 股权结构 支付方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世攀 赵息 李胜楠
本文以2008至2011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控制和债务容量对支付方式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管持股比例越大,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比例越高;在大股东持股的中等区间内,股权比例越大,并购企业较多的使用股票支付,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借助并购重组的机会,出资人有明显的稀释股权的动机,在很低和很高的区间内,股权比例对支付方式影响不显著;债务容量越大的企业,由于具有更大的举债能力,现金支付的比例更高。本文结论对完善并购支付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并购实践和提高并购支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股权控制 债务容量 支付方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井林 刘淑莲 杨超
主要从控制权稀释威胁与委托代理的视角分别研究家族控制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以及并购绩效的影响。对505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于2007-2009年发起的347起并购事件构成的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表明:家族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正相关,家族终极控股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股票支付方式的使用正相关,控制权稀释与强化机制对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家族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正相关,利益协同效应占主导地位;并购支付方式对家族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家族控制 支付方式 并购绩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立芬
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决策,是公司并购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分析了中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财务状况乃至与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公司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完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公司并购 支付方式 比较分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结根
企业的并购活动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选择并购支付方式是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本文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绩效明显好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绩效。在有偿并购中,现金支付及现金与资产支付组合的绩效较为稳定,资产支付方式的绩效表现为高开低走,而现金与承担债务支付组合的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研究显示,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关联交易和并购类型是其他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支付方式 并购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颖
上市公司收购有多种支付方式及价格成本,它们都会对收购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收购支付方式进行分类描述,然后探讨了不同支付方式下的价格成本,以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支付方式问题及其成本价格决定。
关键词:
上市公司收购 支付方式 价格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