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8)
2023(15905)
2022(13955)
2021(13040)
2020(11111)
2019(25292)
2018(25002)
2017(49006)
2016(26604)
2015(29815)
2014(29763)
2013(29179)
2012(27005)
2011(24254)
2010(24432)
2009(22803)
2008(22657)
2007(19955)
2006(17821)
2005(16012)
作者
(74770)
(62277)
(61687)
(58934)
(40035)
(29768)
(28108)
(24149)
(23645)
(22488)
(21255)
(20923)
(19824)
(19610)
(19486)
(19086)
(18511)
(18374)
(17912)
(17786)
(15474)
(15345)
(14931)
(14236)
(13913)
(13884)
(13769)
(13749)
(12474)
(12095)
学科
(104736)
经济(104574)
管理(84977)
(80288)
(68273)
企业(68273)
方法(48171)
数学(41958)
数学方法(41485)
(33898)
(28753)
中国(27464)
(25143)
业经(23523)
(21741)
财务(21666)
财务管理(21620)
(20681)
企业财务(20655)
地方(19478)
(19347)
贸易(19337)
(18782)
农业(18663)
(18010)
银行(17970)
(17371)
金融(17365)
(17059)
(16867)
机构
大学(378891)
学院(375641)
(154139)
管理(151357)
经济(150758)
理学(130510)
理学院(129120)
管理学(127153)
管理学院(126444)
研究(123627)
中国(94228)
(80015)
(77603)
科学(72052)
(60797)
财经(60713)
中心(56354)
(56052)
(55669)
(55201)
研究所(54470)
业大(52321)
北京(50967)
(48383)
师范(48000)
经济学(46522)
财经大学(45175)
(44889)
(44669)
农业(43101)
基金
项目(250385)
科学(198202)
研究(187414)
基金(183491)
(158010)
国家(156458)
科学基金(135425)
社会(119183)
社会科(113003)
社会科学(112975)
基金项目(96610)
(95770)
自然(86802)
教育(86108)
自然科(84742)
自然科学(84724)
自然科学基金(83239)
(80666)
编号(76722)
资助(76281)
成果(64035)
(56729)
重点(55107)
课题(52325)
(51948)
(51725)
(49906)
教育部(49489)
国家社会(48798)
人文(48408)
期刊
(171221)
经济(171221)
研究(116558)
中国(72380)
(61533)
管理(57092)
学报(54863)
(51143)
科学(50931)
大学(42883)
教育(42022)
学学(40203)
(38566)
金融(38566)
农业(34731)
技术(31561)
财经(30584)
业经(27121)
经济研究(26487)
(25930)
问题(22062)
理论(19064)
图书(18611)
技术经济(17913)
(17791)
(17495)
实践(17267)
(17267)
现代(17088)
科技(16943)
共检索到563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吕琼  王绍凤  
本文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角度研究股利政策的外因,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兼任公司高管的企业中分派较少的现金股利,且控股股东兼任总经理或董事长的公司派现低于控股股东兼任其他高管的公司;在家族控制企业中,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占比与现金股利的负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雷星晖  王寅  
当家族利益与上市企业利益相分离时,家族有动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采用控股股权转让与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度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达到30.56%;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显著负相关,与控股股权转让比例存在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离散度和大股东制衡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结构形式完整,控制权配置不合理的缺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华红  魏永红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很多,家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使其拥有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且存在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倾向。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并选取了2004-2008年1411家A股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所研究内容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志华  吴育辉  李常青  
家族控制所衍生的双重委托代理冲突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本文以2004~2008年137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家族控制、双重委托代理冲突对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家族上市公司具有相对消极的现金股利政策,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家族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要比非家族上市公司低35%以上:(2)在我国两类代理冲突都会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产生显著负向影响;(3)家族上市公司具有相对消极现金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族控制加剧了第一类代理冲突而非第二类代理冲突并进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贾明  张喆  万迪昉  
所有权集中的治理结构使得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引入控制权私人收益概念则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存在收益独占性问题以及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影响到谁占有什么收益等问题。本研究围绕以控制权私人收益为切入点的文献资料从概念定义、度量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以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对控制权私人收益概念界定不清,度量方法不够准确,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淦未宇  万迪昉  
本文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内涵、控制权私人收益引发的治理后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防范等几个方面对控制权私人收益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建明  
在证券市场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股权的高度集中使控制权问题更加明显。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在全流通情况下,一些新的公司治理问题将逐步显现。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1年间发生的80起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协议转让交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转让比例、变更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代理问题以及财务杠杆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私人收益与股权转让比例正相关,与变更股权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两职合一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控制权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新春  
控制权私人收益是控股股东和经理人享有而其他股东不能按持股比例分享的那部分收益,是研究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概念。目前,学界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常用测度方法有大宗股权溢价法、投票权溢价法和配对样本法,其中大宗股权溢价法最适合测度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配对样本法由于样本量过少而难以进行大样本研究。近年出现的测度新方法有累积异常收益率法和结构模型法,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与应用,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探索更加科学准确的测度方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林亚清  黄寿峰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家族控制、金融发展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发现,家族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显著低于非家族上市公司,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族上市公司面临着比非家族上市公司更高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地,在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中,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显著更高,而且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家族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并推动其现金股利的发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骁  魏晓平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委托代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以谋求自身利益,该自身利益因不在股东之间分配而被称为控制权私人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立全  
笔者对不同定价基础的协议转让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为政府控制主体和非政府控制主体,并对2003年~2008年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所降低;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冬梅  庄新田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间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本文将控股股东的类型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和个人持股,分别测算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研究发现:(1)国有法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高,私人控股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次之。(2)在国有股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有股比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采取在职消费等隐蔽方式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3)在私有股份中,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成反比但作用有限,这种现象在个人控股公司中更为普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军  杜凤君  
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伴随公司法人制度的产生而出现,并日益成为公司治理上的一个难题。国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探讨和立法规则很少针对国有公司,因而国外的理论和经验用于分析中国的国有公司往往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围绕着中国国有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出现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却产生了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加剧控制权私人收益、否认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三个逻辑上的悖论,从而在理念和现实两个方面都导致中国国有公司的治理困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视中国国有公司在价值目标和市场地位等方面的独特秉性,立法上对因内部人控制而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则不能有丝毫的迁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