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0)
2023(9102)
2022(7797)
2021(7042)
2020(6087)
2019(13510)
2018(13509)
2017(24794)
2016(13938)
2015(15607)
2014(15838)
2013(15136)
2012(14081)
2011(12760)
2010(13008)
2009(12156)
2008(12304)
2007(11348)
2006(10146)
2005(9601)
作者
(42557)
(35617)
(35539)
(33987)
(22544)
(17127)
(16207)
(13955)
(13561)
(12952)
(12378)
(11988)
(11771)
(11691)
(11672)
(10850)
(10725)
(10546)
(10343)
(10019)
(9110)
(9017)
(8813)
(8142)
(8132)
(8097)
(8093)
(7752)
(7530)
(7299)
学科
(47950)
经济(47862)
管理(43477)
(37565)
(31773)
企业(31773)
(17145)
方法(16518)
(16403)
(15232)
中国(14745)
数学(13543)
数学方法(13310)
业经(12550)
(12461)
(12029)
(10781)
银行(10743)
(10313)
(9845)
金融(9837)
(9802)
财务(9759)
理论(9733)
财务管理(9733)
地方(9452)
体制(9322)
农业(9294)
(9237)
贸易(9229)
机构
学院(197379)
大学(196930)
(75284)
经济(73372)
研究(72366)
管理(69371)
理学(58298)
理学院(57582)
管理学(56385)
管理学院(56010)
中国(55362)
科学(45267)
(43250)
(41206)
(40237)
(38611)
研究所(34765)
中心(33031)
(32611)
农业(32532)
业大(32342)
财经(30138)
北京(27361)
(27133)
(26250)
(26083)
(25426)
(25274)
师范(24895)
技术(23884)
基金
项目(130125)
科学(100290)
研究(94257)
基金(91625)
(82302)
国家(81578)
科学基金(67598)
社会(57750)
社会科(54498)
社会科学(54486)
(52761)
基金项目(47639)
(44583)
教育(44142)
自然(43540)
自然科(42499)
自然科学(42485)
自然科学基金(41708)
编号(38102)
资助(37459)
成果(33266)
重点(30608)
课题(28765)
(28692)
(28276)
(28171)
(27385)
创新(25691)
计划(24967)
科研(24874)
期刊
(89630)
经济(89630)
研究(59581)
中国(48500)
(38966)
学报(37862)
(33612)
科学(31813)
管理(28408)
大学(28146)
学学(26653)
教育(25990)
农业(25838)
(20818)
金融(20818)
技术(17583)
财经(15670)
业经(14443)
(13815)
(13484)
经济研究(13393)
问题(11461)
(11181)
业大(10460)
科技(9899)
(9716)
农业大学(8971)
理论(8549)
职业(8538)
国际(8468)
共检索到313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杨克诚  潘光堂  荣廷昭  
【目的】研究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窄基群体P3C0和P4C0的改良效果,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群体主要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GCA)改良效果明显,但对群体与测验种的特殊配合力(SCA)却没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基础群体P3C0及其改良后代,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C5为最大,其GCA分别以C2和C5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4和C2为最大。基础群体P4C0及其改良群体,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分别以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以玉米群体P4C0及其经过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经2~3轮选择后,从总体上看,群体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群体内单株间遗传距离、基因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进行5轮改良后,虽然每轮减小幅度较小,但累计减少较多。群体基因型数总体上是减小的趋势,但不同地点改良群体基因型数表现减少与增加交替出现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在改良低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持,而多代改良则可能会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下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穿梭式群体改良,对加快改良进程,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提高选择效率都有一定的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杨克诚  
研究了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和半同胞-S2:3(HS-S2:3)轮回选择对2个玉米基础群体P4C0和P5C0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基础群体P4C0,其改良群体P4HSC1、P4MSC1和P4MSC2的单株产量分别比P4C0提高21.64%,10.29%和8.70%,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于基础群体P5C0,其改良群体P5HSC1的单株产量比P5C0降低7.53%,达显著水平;改良群体P5MSC1和P5MSC2平均单株产量变化与P5C0相比,分别降低和提高了2.67%和3.6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控制双亲混合选择改良群体,其产量的显著改进伴随着株高和穗位高的显著增加;HS-S2:3轮回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泽斌  刘新芝  孙福来  
用格子混合选择法完成了对中综 3号玉米群体 6轮的产量性状的选择 ,兼顾抗性、株型、早熟性等性状。经 1995~ 1996年在北京、安徽、河南 2年 3点联合试验 ,结果表明 ,6轮群体子粒产量每hm2 增加了 1155kg( 2 4 0 5% ) ,平均每轮每hm2 增加 192 4 5kg( 4 0 1% ) ,与线性回归响应 (b=187 8kg)相吻合。子粒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部性状发生了变化。穗长每轮增加 1 8cm( 12 7% ) ,每行粒数增加 4 1粒 ( 10 9% ) ,千粒重增加 2 7 2 g( 12 5% ) ,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 ,株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海英  库丽霞  李家富  侯本军  张君  郭书磊  陈彦惠  
利用群体改良方法,充分挖掘地方优异种质的遗传潜力是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黄金群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材料,通过1年2点产量比较试验,分析了混合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方法对黄金群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选择方法对群体产量改良是有效的,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黄金群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3.78%,其中,混合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4.27%,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2.07%;虽然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3%下降到12.80%,但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通过改良群体穗部性状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改良效果显著,分别提高14.71%和17.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燕  任纬  杨克诚  
以48-2,9636,RP125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60个单株的配合力进行研究,以分析不同群体自交后代间、群体内S2株系间、株系内个体间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除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外,其余性状GP-5 S2GCA优于GP-4 S2,多数性状群体内S2株系间GCA具有较大差异,株系内个体间经济性状GCA的差异远远大于农艺性状;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群体自交后代所配组合SCA效应值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数目均有一定差异,且GCA与SCA无明显相关关系。55,57,89,93,105,107株系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GCA,可能有较大利用潜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张培高  焦兰  田俊明  徐春霞  龙明丽  付思明  陈洪梅  
本研究选取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共配制66个杂交组合。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不同性状进行配合力和对照优势等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82、YML5986和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CML166、YML46单株产量配合力高、综合性状优良,用它们作亲本较易组配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育种潜力较大;杂交组合YML5986×YML46、YML1216×YML46、YML1071×CML486、YML1071×YML5986、YML582×YML46,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苗头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雪  胡学爱  杨荣  梁燕  刘世建  卢双才  
以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开发中心近年来育成的部分玉米新自交系和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个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个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交系YA3729、YA3237、YA8201和YA8801能显著改进F1的产量,其产量配合力显著高于平均效应,属于高配合力自交系,用其作亲本易组配出高产杂交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盛玉萍  黄其椿  吴子恺  周琼  
【目的】探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微胚乳玉米)在胚乳很少的状态下,其含油率等主要性状的特性表现。【方法】利用10大类型24个玉米材料,通过测定籽粒重和含油率,胚和去胚籽粒(即籽粒除了胚以外的其它部分)的重量和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并分析胚重/籽粒重比值及对以上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分析3大类微胚乳玉米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性状差异。【结果】在籽粒含油率、去胚籽粒含油率、胚重与籽粒重之比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大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籽粒重和去胚籽粒重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小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蛋白质含量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排在10大类中第1、3、5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任洪  赵晓燕  沈建华  王竹  曹绍书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兵伟  黄安霞  覃永嫒  覃嘉明  时成俏  
用NCⅡ遗传设计分析方法,选择10个糯玉米自交系1(SN9-111)、2(SHN1111)、3(SHN321)、4(SN602-111)、5(珍5124)、6(JNF20)、7(DW613)、8(YL6113)、9(SNF611)、10(SN668-211)作为父本,10个糯玉米自交系A(SNM121-1)、B(珍5112)、C(SNHN11)、D(SN紫1)、E(YL6112)、F(YL6114)、G(DW62122)、H(宜糯1-112)、I(SN606-1)和J(CT4211)作为母本,进行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父本系间和母本系间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润秀  黄开健  黄爱花  韦新兴  贺囡囡  邹成林  郑德波  谭华  翟瑞宁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耐低氮玉米自交系与自育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有效评估CIMMYT种质的育种潜力,为我国玉米自交系利用途径扩增和强优势玉米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Ⅱ设计,以20个CIMMYT耐低氮玉米材料为母本与6个自育骨干自交系为父本组配120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粒和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2组亲本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除父本系中的穗粗外,其余性状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其余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亲本A2、17、A5、20和19的综合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具有较大潜力的育种材料,应用这些亲本组配出较高产量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中A2×20(桂A10341×CLYN463)组合产量的SCA效应值最高。【结论】A2(桂A10341)是最理想的玉米亲本材料,A2×20(桂A10341×CLYN463)是筛选出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苟才明  黄宁  徐克成  张吉海  李志龙  刘卫  余世权  
以宜宾市农科院玉米所新育成的17个自交系和西南地区目前常用的11个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自交系行了杂优类群分析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按GCA聚类,供试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按单株产量SCA聚类,17个新选系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行粒数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振江  张锦芬  Lazar Kojic  
198 5~ 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9C0 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 1998年在唐山对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对C4~C6等共计 10个轮回群体与 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群体产量和杂交组合产量以及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还表明 ,中国、南斯拉夫异地育种在提高南斯拉夫玉米群体自身产量、杂交组合产量的同时 ,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 ,使产量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同时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春阳  杜锦  韩芸  孟宪刚  刘均革  
对适于饲用的高油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利于饲用高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于2007~200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利用NCⅡ设计,对25个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穗粗、单株鲜重、株高、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籽粒含油率、单株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单株粒重、籽粒含油率、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单株鲜重和穗粗。广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单株粒重、单株鲜重、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籽粒含油率、行粒数和株高,狭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单株鲜重、百粒重、穗粗、穗行数、穗位高、单株粒重、穗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