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9)
2023(15411)
2022(13401)
2021(12702)
2020(10510)
2019(23983)
2018(23866)
2017(45274)
2016(24893)
2015(28041)
2014(27803)
2013(26662)
2012(24171)
2011(21869)
2010(21794)
2009(20354)
2008(19729)
2007(17241)
2006(15084)
2005(13365)
作者
(68520)
(56808)
(56574)
(53693)
(36254)
(27198)
(25679)
(22145)
(21670)
(20272)
(19312)
(19010)
(17893)
(17795)
(17453)
(17303)
(17013)
(16794)
(16250)
(16163)
(14013)
(13897)
(13539)
(12976)
(12678)
(12663)
(12613)
(12520)
(11457)
(11107)
学科
(90982)
经济(90839)
管理(75546)
(67556)
(58828)
企业(58828)
方法(40576)
数学(33915)
数学方法(33446)
(26976)
中国(25409)
(23930)
业经(22281)
(21393)
(20927)
理论(19118)
(17168)
财务(17093)
财务管理(17060)
地方(16615)
(16345)
贸易(16335)
企业财务(16171)
(15861)
教育(15814)
(15731)
农业(15564)
(15246)
银行(15208)
(14903)
机构
大学(348054)
学院(342011)
管理(134476)
(131536)
经济(128504)
理学(116594)
理学院(115263)
管理学(113184)
管理学院(112554)
研究(111352)
中国(81757)
(73472)
科学(68179)
(64581)
(54341)
财经(51220)
中心(49974)
(49965)
(49594)
研究所(49331)
业大(49199)
(47534)
师范(47129)
(46446)
北京(46305)
(40828)
(40357)
经济学(39785)
农业(39000)
财经大学(38215)
基金
项目(233894)
科学(184474)
研究(175588)
基金(168769)
(145532)
国家(144304)
科学基金(124663)
社会(110116)
社会科(104145)
社会科学(104123)
(91320)
基金项目(89438)
教育(82343)
自然(79832)
自然科(77925)
自然科学(77911)
(76941)
自然科学基金(76490)
编号(72923)
资助(68393)
成果(60705)
重点(52313)
(51823)
课题(50455)
(49250)
(48900)
(45951)
创新(45685)
项目编号(45677)
大学(45627)
期刊
(145805)
经济(145805)
研究(105409)
中国(67145)
学报(53056)
(50543)
管理(50019)
教育(49352)
科学(48042)
(45849)
大学(41615)
学学(37824)
农业(31779)
技术(28611)
(27915)
金融(27915)
财经(25348)
业经(24317)
经济研究(23073)
(21628)
图书(19446)
问题(18489)
理论(16882)
科技(16444)
(15800)
(15749)
实践(15445)
(15445)
现代(15228)
技术经济(15060)
共检索到501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万力维  周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金圣  
从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视角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既可指大学学术权力实践获得规则的保障、规范与认知的认可,并被逐渐视为当然而广泛接受的过程,也可指历经这种历时性过程后学术权力实践及相关互动关系所达到的一种确定状态或稳定秩序;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意旨与目标在于权力实践的制度化,其实施涉及到结构、规则与活动三个方面;实施主体方面须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家和文化等基本实施者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教育家型校长这两种关键"制度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在实施路径方面,有必要统合基于回报递增的制度化、基于承诺递增的制度化和随着日益客观化而增加的制度化这样三种基本的制度化路向,齐头并进,以期获取最佳成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蕾  黄旭华  
中世纪学生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现了"一个中心,两个制度"的特点。学生权力构成其中心和灵魂,制度的设计、控制、实施都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制度和保障制度以契约形式明确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它蕴含的学生权力理念不仅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西方社会普遍接受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学生的参与,同时还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审视学生权力的意义与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昕宇  张力  
在现阶段大学制度改革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对于高校内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这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就结合当前时期大学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从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更好地促使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高校自身的运营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青山  薛天祥  
总结了大学学科制度建设中四个问题,并提出了三条创新的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晓明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大学分类的"中间群体",这类大学的组织属性决定其组织活动需要配置学术权力,并具有配置学术权力的相应组织要素。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权力配置体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学术决策事务增多的特性。因此,可以从立法、组织体系、文化支持、保障激励机制以及打造学术本位型组织五个方面来进行学术权力制度建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原  黄晶  
纵观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很多具有理论见地和较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部控制研究上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诸如内控定义、缺陷、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在许多企业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都被忽略,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因此,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内部控制定义及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雄胜  
全球性会计丑闻、中国新会计法的实施及内部会计控制一系列规范的出台,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广泛关注,但是,内部控制发展至今的理论基础仍然薄弱。本文从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入手,提出内部控制研究只有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控制口径来定位,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宇  凌一鸣  
图书馆学学科认同问题一直存在,图书馆学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图书馆学的学科认同:学科史研究和对学科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辨性讨论。从学科制度视角构建图书馆学学科认同是一条新的途径,通过"自我认同"、"他者认同"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构建图书馆学的学科认同,有利于增强图书馆学人的学科自信和学术自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雄  顾海良  崔延强  
论文基于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已有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厘清其发展、演变脉络,重点分析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对当前大学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分六章。第一章基本理论分析,探讨了学术的内涵和特点,对评价、学术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万力维  
大学各门学科地位差异的形成,源于不同主体建构的一整套评价标准。学者们按照专门化、规范化、理论化标准判定学科的学术地位;政府、大学和求学者等社会主体则根据各门学科对各自的功能意义对大学学科赋予不同的等级。在学科等级规范得到规定者和参与者的广泛认同后,等级标准遂演化为一种社会公意,控制着学科建设实践并将其制度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庞青山  陈永红  
学科制度是近两年我国学术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本文在对它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认为大学学科制度具有的基本功能是训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个派生功能:约束、秩序与激励,并从四对矛盾中归纳出它的四个局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文达  任增强  秦春生  张玉清  
提出了来自学科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学科交叉的动力,说明了大学学科交叉能力的三个要素,即学科的综合性、多科性,基础学科的水平及学科带头人队伍,最后指出了大学学科交叉的特色与创新原则、开放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原则、结构合理原则和绩效优先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杏华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对排污者的排污行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利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传导机制,影响排污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利润获取,从而间接诱导企业进行污染预防的制度。作为"激励—诱导"型经济政策,要求排污费费率的设定必须科学合理,才能对企业发挥较强的诱导作用;要求排污费的征收必须建立在对排污者排污量的有效监控上,杜绝企业的偷排行为;要求降低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为污染企业提供防治污染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支持;要求征收的排污费通过竞争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传达给排污者或是消费者,从而影响排污者的排污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