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04)
2023(15121)
2022(12615)
2021(11650)
2020(9196)
2019(20633)
2018(20199)
2017(38317)
2016(20849)
2015(23347)
2014(23505)
2013(22896)
2012(21851)
2011(19992)
2010(20753)
2009(19681)
2008(19405)
2007(18240)
2006(16665)
2005(15339)
作者
(60012)
(50258)
(49990)
(47716)
(32146)
(24114)
(22767)
(19321)
(19274)
(18301)
(17331)
(16933)
(16370)
(16024)
(15854)
(15300)
(14885)
(14629)
(14622)
(14599)
(12954)
(12389)
(12144)
(11587)
(11552)
(11448)
(11322)
(11236)
(10210)
(10061)
学科
(87948)
经济(87756)
管理(62304)
(61753)
(47169)
企业(47169)
(36681)
中国(31164)
方法(26651)
业经(25708)
(24884)
地方(24754)
农业(24395)
(24022)
数学(20604)
数学方法(20233)
(17721)
银行(17702)
(17127)
(16769)
金融(16766)
(16395)
(15653)
(15543)
(15413)
(15261)
贸易(15244)
理论(14882)
(14749)
(14092)
机构
学院(302109)
大学(297935)
(125578)
经济(122538)
管理(110245)
研究(108828)
理学(92078)
理学院(90991)
管理学(89438)
管理学院(88836)
中国(85736)
(64488)
(64284)
科学(62479)
(54820)
(51634)
(50691)
中心(50295)
研究所(48376)
财经(47424)
(42795)
(42649)
师范(42440)
北京(41417)
业大(40656)
(39973)
(39123)
农业(38723)
经济学(37941)
(36679)
基金
项目(186284)
科学(147531)
研究(144801)
基金(132517)
(112988)
国家(111842)
科学基金(95939)
社会(93982)
社会科(87951)
社会科学(87931)
(74345)
基金项目(68186)
教育(66395)
(61527)
编号(60788)
自然(56872)
自然科(55519)
自然科学(55509)
自然科学基金(54480)
资助(53478)
成果(52659)
(45125)
课题(44015)
重点(42004)
(41389)
(40195)
(38468)
(38175)
国家社会(37940)
发展(37120)
期刊
(162499)
经济(162499)
研究(100549)
中国(76664)
(54386)
(50122)
管理(44425)
学报(42711)
教育(42605)
科学(41755)
(37776)
金融(37776)
农业(35710)
大学(34565)
学学(32252)
业经(28825)
技术(26821)
财经(24311)
经济研究(24165)
(21039)
问题(20533)
(16072)
(15956)
(15446)
世界(14766)
现代(14245)
技术经济(14127)
(14078)
论坛(14078)
国际(13821)
共检索到499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高辉  朱侃  
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全消除,如何发展和完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既是稳固脱贫攻坚的基础问题,又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问题。立足于此,从贫困治理政策间关系视角去探究农村扶贫政策与乡村社会政策的演变动态、发展动力与未来方向。以G省L县进行历史制度分析发现:(1)贫困政治化是扶贫政策吸纳乡村社会政策的前提,作为政治任务的扶贫运动可以调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资源,从而呈现扶贫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悖论共存;(2)党建扶贫实践中的社会政策发展体现了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推进道路,其本质是中央的贫困治理政治势能转化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3)该过程通过价值宣传路径、组织嵌入路径与资源输入路径体现了乡村社会政策发展的思想动力、权威动力与利益整合动力,并且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结构性基础。创新之处可能在于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问题,从社会政策视角进行了回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高辉  朱侃  
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全消除,如何发展和完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既是稳固脱贫攻坚的基础问题,又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问题。立足于此,从贫困治理政策间关系视角去探究农村扶贫政策与乡村社会政策的演变动态、发展动力与未来方向。以G省L县进行历史制度分析发现:(1)贫困政治化是扶贫政策吸纳乡村社会政策的前提,作为政治任务的扶贫运动可以调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资源,从而呈现扶贫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悖论共存;(2)党建扶贫实践中的社会政策发展体现了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推进道路,其本质是中央的贫困治理政治势能转化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3)该过程通过价值宣传路径、组织嵌入路径与资源输入路径体现了乡村社会政策发展的思想动力、权威动力与利益整合动力,并且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结构性基础。创新之处可能在于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问题,从社会政策视角进行了回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标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电商平台深挖农村市场,农村电子商务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转型等,成为影响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首先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实,并从经济社会各方面分析电子商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机制,并给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惠霞  胡海峰  曾玉藤  
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崭新表现。日本普惠金融振兴乡村行动的背后有一套有效政策供给、涉农贷款风险化解机制与政策红利所构成的动力机制。日本经验的启示在于,普惠金融振兴乡村的关键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但我国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受到城乡经济循环堵点、断点与农村金融结构不佳的制约,有必要通过持续性制度变革和结构优化等方式畅通普惠金融动力机制。通过引入金融社工机制、融合绿色理念、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等行动路径,普惠金融体系将自身打造为乡村振兴赋能平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美银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根本举措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机制是城乡融合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包含多方面动力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外部运行机制,农业农村改革是内部运行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外部运行机制与内部运行机制的联结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发挥政策体系协同作用;坚持差异化原则,适应乡村不同发展水平;对传统思维进行扬弃,及时更新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猛  李富强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后,中央企业帮扶工作随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开启,进入探索和实践新阶段。中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方面开展工作,时间更为长久,任务从未减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并且需要发展和美学相结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乡村振兴时期央企开展帮扶工作的关键领域。为做好央企帮扶工作,建议: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科学研定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打造示范亮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捷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金炜   于潇   刘金秀  
终身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巨大,通过综合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发现,终身教育在促进农民技能培训、推动文化创新,以及加强乡村社区凝聚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乡村居民的学习动机缺失,以及文化、经济和地理因素的制约,都对其深入实施造成了挑战。为了最大化终身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效果,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需加强合作,制定并执行更为科学、精准及创新的政策和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雅  
“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有助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赋予乡村现代化发展重要支撑力,进而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增强内循环最深厚最重要的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通过剖析“双循环”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耦合性,从马克思城乡关系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理论溯源,由此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姚树荣   陈锴民  
党的二十大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乡村发展掀起新的高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视角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多维目标的基础支撑。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着“无人种粮、无地种粮、无力种粮”的难题,生态安全面临着“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资金匮乏”的挑战,社会安全面临着“乡村危机、农民进城、改革冲击”的风险。基于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护发展:一是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与农民收入提升,着力强化财政支农、耕地保护、产业强农等政策措施,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二是统筹推进生态安全保障与和美乡村建设,从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统筹推进社会安全保障与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城乡融合制度障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飞  王中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三农"工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抉择,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突破,乡村旅游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不容忽视。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运用主成分及文献分析法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发达国家经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乡村旅游可分为政府推动型、企业开发型、居民参与型、混合发展型4大基本模式。②中国乡村旅游的核心驱动力涵盖经济发达度驱动、交通便捷度驱动、环境舒适度驱动。最后,总结出益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中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发挥政府的核心引导作用,重视乡村资源和文化,加强相关设施与服务建设,创新旅游模式与品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金焱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实现普惠的“五个难”,即商业可持续性难、降低交易成本难、克服金融排斥难、金融风险防控难、有效监管约束难。其次,说明了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坎”,即金融科技靠得住、数字金融落得下、农村地区接得住。再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五大融合”。最后,针对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诗园  郑联盛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广大、最深厚、最艰巨的地区。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是“十四五”时期需要关注的重大政策议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系统关联四个环节、政策目标耦合五个“实现”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进行详细探讨。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存在的一系列有待加强的方面,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