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5)
- 2023(7440)
- 2022(6192)
- 2021(5603)
- 2020(4744)
- 2019(10398)
- 2018(9909)
- 2017(18016)
- 2016(10207)
- 2015(11072)
- 2014(10434)
- 2013(10225)
- 2012(9497)
- 2011(8426)
- 2010(8067)
- 2009(7427)
- 2008(7188)
- 2007(6383)
- 2006(5579)
- 2005(4820)
- 学科
- 济(34980)
- 经济(34931)
- 业(26379)
- 管理(25929)
- 企(20415)
- 企业(20415)
- 方法(16643)
- 数学(14942)
- 数学方法(14781)
- 学(13614)
- 农(10886)
- 财(9693)
- 中国(9076)
- 贸(8810)
- 贸易(8808)
- 易(8601)
- 业经(8278)
- 农业(7607)
- 环境(6279)
- 技术(6232)
- 制(6215)
- 务(5930)
- 财务(5923)
- 财务管理(5911)
- 企业财务(5635)
- 地方(5502)
- 产业(5296)
- 银(5291)
- 银行(5225)
- 融(5179)
- 机构
- 大学(147013)
- 学院(144853)
- 研究(58263)
- 济(54462)
- 经济(53464)
- 管理(50283)
- 理学(44320)
- 科学(43747)
- 理学院(43729)
- 农(43550)
- 管理学(42634)
- 管理学院(42414)
- 中国(41532)
- 业大(34800)
- 农业(34778)
- 所(33166)
- 京(32729)
- 研究所(31276)
- 中心(25106)
- 农业大学(23085)
- 院(22311)
- 财(22178)
- 江(21662)
- 省(21239)
- 室(20765)
- 北京(20522)
- 实验(19505)
- 科学院(18918)
- 实验室(18599)
- 业(18444)
- 基金
- 项目(111475)
- 科学(84746)
- 基金(81615)
- 家(78950)
- 国家(78391)
- 研究(66319)
- 科学基金(63354)
- 自然(46901)
- 自然科(45777)
- 自然科学(45753)
- 自然科学基金(44996)
- 基金项目(43580)
- 省(43519)
- 社会(41208)
- 社会科(39033)
- 社会科学(39020)
- 划(38501)
- 资助(33389)
- 教育(29017)
- 计划(26537)
- 重点(26482)
- 科技(25181)
- 发(23534)
- 科研(23488)
- 创(23007)
- 部(22828)
- 编号(22418)
- 创新(21711)
- 业(21161)
- 专项(20368)
共检索到20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赵博 杨璐 赵秀海 张春雨 闫子超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 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3)接种蚯蚓(SE);(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SE处理使SMBC和q 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 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云铎 白彦锋 沈杨阳 厉月桥 刘儒 姜春前 张卓文 王永健
为解决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下降、地力衰退问题,以赣中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设置不同施肥处理与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氮磷混合肥后杉木林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0.7%和36.7%,且显著高于施加单一肥料处理。与不添加凋落物对照处理相比,添加杉木+闽楠混合凋落物和单独添加闽楠凋落物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在杉木林生产中,提倡营造杉×阔混交林以及对现有杉木中幼龄纯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以改变其凋落物的组成、质量和数量,能充分利用多树种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加合效应,并配合施用氮磷复合肥料来改善杉木林土壤养分状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学霞 付迪 黎建强 赵彬阳 宋灯辉 付钇珊
[目的]研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功能的改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云南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试验(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设置凋落物正常输入(对照,CK)、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和淋溶层(O/ALess)6种不同凋落物处理。2019年3月,按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1)添加凋落物使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4%,8.05%和17.24%,而去除凋落物后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则分别减少了10.74%,8.05%和6.90%。(2)添加凋落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提高了12.99%,而添加、去除凋落物处理(DL、NL)和去除地下根系处理(NR、NI)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降低。(3)土壤pH、全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而土壤全磷和碳氮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添加凋落物对云南松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较其他处理更有利,凋落物不同处理往往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杨阳 白彦峰 靳云铎 刘园园 赵聪颖 刘超 厉月桥 刘儒 姜春前 张卓文 王永健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对各龄级杉木林土壤养分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南方杉木纯林营造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分宜不同龄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在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生物量氮(MBN)、生物量磷(MBP)的影响。【结果】无论添加何种凋落物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但添加不同类型凋落物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和近熟林协同效应表现最优,相较于对照组其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全磷分别提升36.8%及69.1%,同时混合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也表现较好,相较于对照组土壤全氮提升了40.4%,阔叶树种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N︰P,表明阔叶树种凋落物的输入显著改善了林地土壤中的养分比例。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处理的幼龄林土壤显著提高了MBN及MBP(分别提升了23.4%和23.9%),在近熟林中显著提升土壤MBN(提升了12.9%),而在幼龄林中显著降低了土壤MBN/MBP,微生物磷限制的情况得到缓解。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及微生物量磷均与土壤中有效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碳氮磷计量比呈负相关。【结论】在杉木人工林中可以通过引种阔叶树种方式来改善地力。在杉木纯林中引种阔叶树种或营造混交林,不仅能增加杉木林地凋落物量,还能输入阔叶树种凋落物,使林地表层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进一步加快土壤碳氮磷循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为宝 杨洪强
蚯蚓和微生物是重要的土壤生物,对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变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蚯蚓和微生物在改善土壤结构、调控土壤养分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通过吸附、富集、沉淀、溶解、氧化还原等行为,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产生的影响,目的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蚯蚓 微生物 养分 重金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迪 李良良 张红军 张建利 李苇洁
【目的】探明贵州百里杜鹃生态旅游区马缨杜鹃凋落花朵的利用强度阈值,为景区合理利用凋落花朵、平衡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分析不同花叶质量配比(T_1,花叶配比为0∶10;T_2,花叶配比为1∶9;T_3,花叶配比为3∶7;T_4,花叶配比为5∶5;T_5,花叶配比为10∶0)的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凋落混合物中,当花叶配比为3∶7时,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最多,分别为150×10~5个/g和165.57×10~3个/g;纯叶片处理的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多,为21.89×10~3个/g;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随分解进程推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分解240 d时达最大值;不同花叶配比处理相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种类的土壤酶之间变化规律不同;在所有处理中,纯叶片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及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605和1.059 mg/g;花叶配比为3∶7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122.7 mg/g;花叶配比为1∶9时,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为54.49 mg/g。【结论】马缨杜鹃花叶凋落物中花的质量占比小于30%时,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的活性较高,是最佳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凋落物的利用配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思一 佘济云 杨庆朋 汪思龙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都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等经营措施对其影响如何还不太清楚。以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研为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均显著减小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酶活性,分别为对照样地的79.96%、76.69%和70.70%;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安琪 魏天兴 刘海燕 王莎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为该区植被恢复评价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山西吉县典型刺槐和油松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MIDI系统),分别对土壤表层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PLFA种类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工林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PLFA数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和丛枝菌根真菌PLFA含量及多样性指标(Shannon-Wiener、 Simpson及Pielou指数)均呈现出刺槐林最高、油松林次之,且均显著高于荒草地的趋势(P <0.05)。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全氮含量和pH值。【结论】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积极意义。与油松相比,刺槐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状况的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光军 田大伦 闫文德 朱凡 李树战
2007年1—12月,在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对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去除、添加凋落物处理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P<0.001),3者曲线格局相似,土壤呼吸速率的范围分别为34.45~321.16、61.26~649.44和38.6~466.49mgCO2.m-2h-1,年平均值分别为175.18,310.36和234.97mgCO2.m-2h-1。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分别使土壤呼吸速率降低24.96%和提高27.36%。去除、添加凋落物和对照的土壤呼吸Q10值分别为2.16,2.56和2.13,均表现出夏季最小,秋、冬季高的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陈建华 韦铄星 田育新 张珉 蒋燚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
关键词:
间作 凋落物分解 土壤养分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欧江 张捷 崔宁洁 陈亚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为了解人为采伐活动形成的林窗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以39 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m2、G6:1 225 m2、G7:1 600 m2)以及林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1林窗大小显著影响了林窗内各位置土壤MBC和MBP,对MBN影响不显著;MBN与MBC变化趋势相同,均随林窗增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型变化,但MBN变化幅度较小,MBP仅在林窗中央具有单峰型变化。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万才 闫文德 李忠文 梁小翠
为了阐明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运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添加实验,研究CK (0 g N·m-2·yr-1)、LN (5 g N·m-2·yr-1)、MN (15 g N·m-2·yr-1)和HN (30 g N·m-2·yr-1)4个氮添加水平对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年的分解时间内,凋落物干质量的损失率在29%~52%之间,并且凋落枝比凋落叶分解更快;2)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枝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下,并且LN、MN和HN处理的干质量残留率分别是对照处理(CK)的1.07、1.10和1.13倍;3)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叶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上,并且对照处理(CK)的凋落叶干质量残留率是LN、MN和HN处理的1.02倍;4)氮添加促进了凋落枝中的C元素和凋落叶中N元素的释放,并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有所增强,而对K、Ca、Mg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对凋落枝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而对凋落物叶的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氮添加对马尾松凋落物枝和叶的分解有不同的影响且与凋落物的初始元素含量有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芹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结果】1)随间伐强度增大,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先增后降,在中度间伐中观测到最大值;间伐降低了土壤C∶N、C∶P和N∶P。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MBC,MBN和MBP)含量,尤其是中度间伐;间伐提高了土壤MBC∶MBN而降低了MBN∶MBP,土壤MBC∶MBP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 0.05)。3)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肽酶(NAG+LAP)活性、酸性磷酸酶(AP)活性和(NAG+LAP)∶AP在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中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 <0.05)。【结论】间伐能够促进养分循环,尤其是中度间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林中养分循环、资源限制和生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彬 孙龙 胡海清 孙志虎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强度(重度、中度、轻度)及未火烧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于火烧结束3年后(2009年)的秋季,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不同强度火烧后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并研究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重度火烧区的Cmic显著高于中度、轻度和未火烧区,Nmic在不同强度火烧样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重度火烧区出现最高值。其中重度、中度、轻度和对照的Cmic平均为692.8、499.94、28.8和498.7 mg.kg-1,而Nmic分别为70.65、5.25、0.9和54.1 mg.kg-1。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 马元丹 郭慧媛 高岩 张汝民 侯平
采用不同酸碱度(p H 5.6,p H 4.0,p H 3.0)模拟酸雨、不同质量(400,500,600 g·m-2)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以及模拟酸雨与凋落物复合处理盆栽柳杉幼苗,研究酸雨和凋落物对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具有显著的影响,酸雨处理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和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真菌数量,影响程度均为p H 3.0>p H 4.0>p H 5.6。随着添加凋落物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和钾质量分数以及微生物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上升程度为600 g·m-2>500 g·m-2>400 g·m-2。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