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5)
2023(5299)
2022(4393)
2021(3933)
2020(3237)
2019(6977)
2018(6548)
2017(11942)
2016(6796)
2015(7076)
2014(6576)
2013(6408)
2012(5737)
2011(5112)
2010(4898)
2009(4390)
2008(4194)
2007(3519)
2006(2903)
2005(2309)
作者
(23284)
(19528)
(19455)
(18126)
(12408)
(9713)
(8536)
(7688)
(7450)
(6708)
(6684)
(6476)
(6346)
(6337)
(6169)
(5974)
(5906)
(5819)
(5727)
(5484)
(5298)
(4882)
(4638)
(4442)
(4309)
(4281)
(4252)
(4239)
(4155)
(4002)
学科
(22843)
经济(22814)
(18162)
管理(18067)
(13791)
企业(13791)
方法(11611)
数学(10645)
数学方法(10564)
(7471)
(7200)
(6580)
(6381)
贸易(6381)
(6244)
中国(5674)
业经(5396)
农业(5128)
技术(4572)
环境(4512)
(4187)
财务(4186)
财务管理(4182)
企业财务(3993)
产业(3738)
(3731)
(3544)
地方(3405)
(3368)
(3367)
机构
大学(96074)
学院(95357)
(36044)
研究(35548)
经济(35518)
管理(34491)
理学(31380)
理学院(30944)
(30287)
管理学(30286)
管理学院(30155)
科学(27503)
农业(24592)
中国(24272)
业大(24174)
(20160)
(19590)
研究所(19262)
农业大学(16947)
中心(15241)
(14102)
(13736)
(13316)
实验(13279)
(13149)
(13106)
实验室(12719)
(12702)
财经(12194)
重点(12046)
基金
项目(76992)
科学(58652)
基金(56897)
(54863)
国家(54433)
研究(44659)
科学基金(44556)
自然(32713)
自然科(31993)
自然科学(31970)
自然科学基金(31457)
基金项目(31127)
(30749)
社会(29242)
社会科(27807)
社会科学(27799)
(26677)
资助(22143)
教育(19635)
计划(18644)
重点(17874)
科技(17526)
(16603)
科研(16191)
(16060)
(15885)
(15741)
创新(15631)
编号(14730)
(14600)
期刊
(31383)
经济(31383)
学报(29497)
(26184)
科学(22848)
大学(20566)
研究(20465)
学学(20289)
农业(17582)
中国(14717)
管理(10329)
(9920)
业大(9746)
(9333)
农业大学(8175)
林业(7419)
(7294)
科技(6760)
经济研究(6229)
业经(6108)
(5733)
金融(5733)
财经(5639)
自然(5458)
中国农业(5248)
技术(4921)
商业(4831)
(4766)
自然科(4737)
自然科学(4737)
共检索到122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徐大平  陈羽  王凤珍  Nicholas Malajczuk  
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材料 ,1993和 1994年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外生菌根菌接种试验 ,均采用裂区设计 ,4次重复 ,每试验均 2个树种为主区 ,菌根菌处理为副区。试验 1有 8个外生菌根菌处理 ,每处理小区 6株或 9株 ,试验 2有 3个外生菌根菌处理 ,每处理小区 9株。造林后 ,定期观测树高、地径或胸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内菌根菌效应分析发现 ,巨尾桉所有指标在菌根菌间存在显著差异 ,尾叶桉只是某些指标在菌根菌间有显著差异 ,表明两树种对相同菌根菌处理的反应不同 ;树种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试验 1中所有指标在区组间、树种间、菌根菌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 ,从方差分量看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对桉树幼苗进行人工菌根接种的结果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及菌根感染率。其中,内生菌根(Glomus epigaeum)菌土接种的苗木高为对照苗木的247%,地径为对照的193%;外生菌根菌(Pisolithus tinctorius)纯培养接种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7.4%,地径增加9.9%;P.t孢子粉剂接种的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03%;罐栽法纯培养芽苗接种的以Scleroderma(H4331)为好,对赤桉和尾叶桉高生长可增加42.83%~44.29%,Loccaria(E4100)对赤桉高生长增加53.9%;Mycobeads对刚果12号桉扦插苗的接种效果以Piso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佳琦  曹文琪  冷平生  胡增辉  
【目的】揭示外生菌根在槲树Quercus dentata生长和生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槲树实生苗为材料,使用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eteus和厚环乳牛肝菌S. grevillei进行接种,分析其对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铆钉菇、美味牛肝菌和褐环乳牛肝菌显著提升了槲树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P <0.05),叶片P含量的增加幅度最大,较对照高73.20%。【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增强了槲树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升了光合能力,最终能促进了槲树幼苗的生长。经过综合比较,在接种的4种菌根真菌中,美味牛肝菌对槲树生理和生长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其中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文君  莫惠芝  方素琴  刘强  吴永彬  许建新  庄雪影  
本文研究了可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共生细菌或真菌及其共生效应,为华南石灰岩地区乡土树种壮苗培育提供理论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不施菌为对照组(CK),比较研究光合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RG)2个稀释浓度(RG50,RG100)和2种AM菌根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AT),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及其混合菌剂(Mix)对圆叶乌桕幼苗菌根侵染率、生长及根系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光合菌可显著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玉洁  洪文君  黄久香  唐光大  
【目的】研究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的接种效应,筛选较佳的菌种,为毛棉杜鹃高效育种提供参考,并初步揭示菌根提高植株抗性的机理。【方法】选用7种从野生毛棉杜鹃中分离并鉴定的杜鹃类真菌回接到毛棉杜鹃无菌组培苗中,定期观察生长情况,测定苗高与生物量增长率、菌根侵染率、病情指数、PAL酶与LOX酶活性。【结果】(1)对照组2周后枯萎,而接菌组均生长良好。(2)7号菌组苗高生长率与生物量增重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1.81%与83.62%,其次是17号与14号处理组。(3)16号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天龙   李慧奇   宁瑞渊   刘博文   张满让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未接种菌剂为对照,研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N、P、K)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嘎啦和富士的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后富士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较嘎啦根系显著提高25.49%。与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62%和8.12%,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提高5.13%,8.27%,16.9%和5.36%,5.11%,16.7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2.12%,7.69%,17.3%和16.67%,15.62%,31.14%,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色饱和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12%,6.17%,16.24%,5.92%和9.10%,6.18%,6.20%,7.48%,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7.89%和11.76%。【结论】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可以形成共生体,促进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叶秦  
对广东、广西及福建3省(区)7种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中VA真菌的种类资源及组成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桉树根际已知的26种VA真菌中,包括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硬囊霉属和盾巨囊霉属等4个属。其中,球囊霉属17种(包括未定种),占已知VA菌总数的65.4%;硬囊霉属4种,占15.4%;无梗囊霉属3种,占11.5%;盾巨囊霉属1种,占3.8%。所有样品中全部包含VA菌根真菌;其中福摩萨球囊霉、地球囊霉、多果无梗囊霉、地表球囊霉及球囊霉属未定种第23号,为不同类型桉树根际的优势种;福摩萨球囊霉和地球囊霉分别为广东及广西桉树人工林中的重要资源菌种;主要分布于北方碱性土中的摩西球囊霉,在华南地区中性偏碱或碱性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多根硬皮马勃9215、彩色豆马勃9216及西澳粘滑菇E4070菌株是广东地区应用较多、效果也较好的菌根真菌,为摸清其培养条件,分别进行了适温范围、最适pH以及C源、N源需求的测定。其结果表明:菌株9216适温范围最广,为10~38C,菌株E4070适温范围最窄,为15~30C;最适pH范围以9215菌株最广,为3~7,菌株E4070最窄,仅为5~7;除菌株9216不能利用有机N源中的牛肉膏及酵母浸膏外,其它8种N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利用,9215菌株对有机N利用较好,而9216菌株对氨态N利用较好;除9215菌株对果糖的利用较差外,其它C源差异不大,菌株9216对麦芽糖及葡萄糖利用较好,而E40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幸来  Sherwin Lopez  Dacid C.Coleman  
1989年在佐治亚大学生态所温室用缺速效磷的灭菌河沙土,在328个无菌盆栽中研究了棉花等7种作物接种G.etunicutum等5种VAM真菌孢子混合液后的生长反应情况,每立方厘米无菌土中接入3个混合孢子为+VAM处理, 对照不接,对比法排列,生长期70多d.结果表明,+VAM处理的棉花、玉米、大豆、西红柿的苗干重分别比各自的对照高947%.74.2%,27.8%和124.9%,而西瓜和油菜则无显著反应(t检验);G.macrvcarpum菌种可能有较强的孢子生产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连润  杨松光  刘家迅  陶磅  高正清  孔令明  姚青  钟利  
以草炭与珍珠岩(体积比1∶1)及以红土、松针腐殖土与锯末(体积比1∶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取侵染率为65.6%的2年生南高丛蓝莓幼嫩根段作为菌剂进行接种,比较接种与非接种处理条件下南高丛蓝莓扦插苗生长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基质下接种处理均促进了南高丛蓝莓扦插苗的生长,其中接种在草炭与珍珠岩基质中的蓝莓,其枝数、枝长、叶片数及根长平均比非接种处理增加了91.67%、114.20%、144.29%及5.79%;在红土、松针腐殖土与锯末基质中的蓝莓,其枝数及根长平均比非接种处理减少7.25%和3.42%,而新枝数、枝长及叶片数平均比非接种处理增加了86.67%、91.22%和177.0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武元   黄诗宸   林会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进行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陈应龙  
应用 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菌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 ,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对桉树菌根化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 ,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 %~ 72 .78% ;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 ,发病率比未接种苗降低 2 0 %~ 38.9% ;在新造林地上造林 ,发病率仅 8.3% ,比未接种苗降低 11.8%~ 2 4.5 %。因此 ,利用菌根技术 ,实行桉树苗木菌根化 ,是目前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明  钟章成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缓解铝(Al)毒对三峡库区林木胁迫的机理,该文研究了使用Al3+浓度为0、0.5、8和15mmol/L的酸性Al溶液胁迫10周后,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樟树幼苗的形态、生物量以及不同器官的磷(P)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对照(c(Al3+)=0 mmol/L)和轻度胁迫(c(Al3+)=0.5 mmol/L)下,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生物量和不同器官的P含量等大部分指标,接种的植株显著好于不接种的植株;而在中度胁迫(c(Al3+)=8 mmol/L)和重度胁迫(c(Al3+)=15 mmol/L)下,接种植株的上述指标要略好或接近于不接种的植株.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赋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漫   杨圣艳   周冰洁   吴新亮   胡琦鹏   侯智霞  
【目的】明确蓝莓在不同铁素环境中的生长和营养特性及其对菌根真菌Phialocephala的响应特征,为探索生产中蓝莓缺铁问题的成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一年生盆栽蓝莓‘薄雾’苗为试材,在正常铁(M2)、只有难溶铁(M3)及缺铁(M0)3种环境下以及该铁素环境下接种菌根真菌Phialocephala(M2J、M3J、M0J)培养180 d后,分析蓝莓苗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特性。【结果】M2苗生长健壮,枝叶和根系状态最好,株高、基径、根长及根表面积均最大,M0和M3出现新生叶失绿、卷曲等症状;M2的根系N、K、Mg、Fe和Zn含量均显著高于M0和M3,M0的根系P含量显著高于M2和M3,M3苗的各部位Mn含量均显著高于M0和M2;蓝莓苗的枝长、基径均与P和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径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根系生长指标与除P和Mn外的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接种后,Phialocephala对蓝莓苗的侵染率达57.14%~63.46%,M0J和M3J仍出现新生叶失绿、卷曲等症状,M2J单株生物量增大;各接菌处理根长较未接种处理显著增长;各接菌处理叶和茎中的N含量显著下降,根系P和Mn含量显著上升;M2J的茎、叶中Fe、Zn和Mn含量以及M3J根系中的N、K、Fe和Zn含量均显著上升;苗的枝长和基径均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长和根表面积与N、P、K、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缺铁和难溶铁环境会抑制蓝莓苗的生长;接种菌根真菌Phialocephala显著提升了正常铁环境下的植株生物量及所有处理的根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蓝莓苗对营养元素的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