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5)
2023(12445)
2022(10970)
2021(10448)
2020(8636)
2019(19808)
2018(19720)
2017(37396)
2016(20564)
2015(23161)
2014(23329)
2013(22916)
2012(21327)
2011(19389)
2010(19516)
2009(18285)
2008(18185)
2007(16407)
2006(14571)
2005(12547)
作者
(60400)
(50140)
(49772)
(47662)
(31861)
(24156)
(22638)
(19792)
(19162)
(18107)
(17325)
(16835)
(15931)
(15900)
(15352)
(15300)
(14922)
(14706)
(14408)
(14108)
(12506)
(12438)
(12123)
(11582)
(11297)
(11224)
(11154)
(11133)
(10126)
(9973)
学科
(81748)
经济(81638)
(61740)
管理(59041)
(46766)
企业(46766)
方法(35965)
(35765)
数学(30084)
数学方法(29653)
农业(24437)
中国(21529)
业经(21415)
(20823)
(19689)
地方(17121)
(16876)
理论(15227)
(13409)
贸易(13401)
(13322)
教育(13283)
(13005)
(12987)
财务(12931)
财务管理(12898)
(12281)
企业财务(12244)
银行(12241)
环境(12219)
机构
大学(301076)
学院(299040)
管理(118161)
(111366)
经济(108609)
理学(102003)
理学院(100858)
管理学(99038)
管理学院(98494)
研究(97914)
中国(72893)
(64188)
科学(62139)
(52918)
(52605)
(48998)
业大(45933)
中心(45065)
(44978)
研究所(44445)
(42890)
师范(42561)
财经(42124)
北京(40584)
农业(39905)
(38069)
(36621)
(34859)
师范大学(34214)
经济学(32073)
基金
项目(201200)
科学(157292)
研究(150127)
基金(144638)
(125284)
国家(124104)
科学基金(106088)
社会(93080)
社会科(87636)
社会科学(87613)
(78951)
基金项目(76986)
教育(68519)
自然(68061)
自然科(66415)
自然科学(66403)
(65879)
自然科学基金(65201)
编号(63129)
资助(58764)
成果(52902)
重点(44313)
(44009)
课题(43047)
(42347)
(40867)
项目编号(38176)
创新(38005)
科研(37730)
教育部(37689)
期刊
(130975)
经济(130975)
研究(88938)
中国(58068)
(53628)
学报(50739)
科学(45941)
管理(41333)
(40437)
大学(39027)
教育(37827)
学学(36486)
农业(36182)
(25452)
金融(25452)
技术(25072)
业经(23671)
财经(21108)
图书(18324)
经济研究(17946)
(17901)
问题(17363)
(16904)
(15495)
理论(15192)
科技(14697)
实践(14127)
(14127)
技术经济(14052)
现代(13481)
共检索到440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许汉泽  
作为深入乡土社会的"事件",精准扶贫触发了国家政权和乡土社会之间的分歧。在数字化治理技术与乡土生活模糊性之间、国家正式权力与农村内生秩序之间、"区分逻辑"与乡土社会"平均主义"之间,两者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分歧,农村基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采取"村民评议"制度形成"接点治理"格局。研究发现,村民评议形成的接点治理主要包括以下治理机制:以熟人社会构成治理的信息机制,以多元主体参与构成治理的权威机制,以协商讨论构成治理的合法化机制。这一制度创造了新型制度场域和治理接点,有利于实现国家政权与乡土社会之间的融合。推进对湘西B村"村民评议"的个案分析,发掘其中的治理机制,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从接点分离到接点融合,推进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君  
以甘肃省L县B村为例,从村民参与角度探讨了整村推进的实践逻辑和扶贫效果。研究表明,在一个县域之内扶贫机制既定的情况下,村民参与机制是影响整村推进扶贫效果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由于对扶贫资源的性质和利益相关者认识不清,在村民集体参与下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资源的平均主义分配导致益贫效果减弱;贫困户能力贫困,自愿参与项目中资源获致受限,造成资源向中等及以上农户集中,影响整村推进的目标实现。为了实现整村推进的扶贫目标和精准扶贫,建议明确整村推进资金和项目的性质,对农户分类,加强贫困群体的参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胜  
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村官违纪行为,侵蚀了执政党和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削弱了村"两委"的公信力,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阻碍了国家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村官违纪问题的产生,既有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外界监督不力、村民自治"失灵"以及农村社会人情规则等客观原因。因而,预防和遏制村官违纪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活化教育,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又应立体监督,确保村官权力的正确运用;既要"硬化"制度,规范村官行为,又应严查重惩,增加村官违纪行为的成本,积极预防村官违纪行为的发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胜  
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村官违纪行为,侵蚀了执政党和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削弱了村"两委"的公信力,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阻碍了国家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村官违纪问题的产生,既有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外界监督不力、村民自治"失灵"以及农村社会人情规则等客观原因。因而,预防和遏制村官违纪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活化教育,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又应立体监督,确保村官权力的正确运用;既要"硬化"制度,规范村官行为,又应严查重惩,增加村官违纪行为的成本,积极预防村官违纪行为的发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秀丽  徐百川  
精准扶贫是国家通过转移国家财政和资源,精准定位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重要工程,也是实现政府公共目标的过程。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主要由村民自治组织通过自治管理方式展开,其效果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和精准脱贫任务完成。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不仅有助于乡村治理进程推进,更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富裕县相关情况的大量调研和访谈,以精准扶贫政策为背景和基础,分析了该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自治的重要性以及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时存在的困境,进一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秀丽  徐百川  
精准扶贫是国家通过转移国家财政和资源,精准定位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重要工程,也是实现政府公共目标的过程。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主要由村民自治组织通过自治管理方式展开,其效果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和精准脱贫任务完成。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不仅有助于乡村治理进程推进,更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富裕县相关情况的大量调研和访谈,以精准扶贫政策为背景和基础,分析了该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自治的重要性以及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时存在的困境,进一步探讨了通过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促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性。通过发展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基层民主,落实扶贫工作中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等关键环节,促进乡村贫困户精准脱贫。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万根  马冀群  
民族高校立足于民族地区,兼具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拓宽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渠道、培养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为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等作用。但是,许多民族高校在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对基层干部培养的重视不充分、对农村扶贫的科研支持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民族高校要加强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针对性教育,提高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水平,提升对农村产业发展领域的科研支持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参与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能力,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进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教育扶贫不仅有利于乡村人才培养与就业,对于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湘西地区教育扶贫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继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农民职业教育推进力度,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集聚体制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晓茹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更是检验我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湘西苗族十八洞村作为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其在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中创造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村级样本"。湘西十八洞村整村脱贫的经验叙事回应了当前精准扶贫何以能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的时代命题,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注重扶贫先锋队的引领以及紧紧围绕赋力村庄来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透过十八洞村双贫困的样态,扶贫先锋队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从抓住贫困问题导向、重塑村庄秩序和赋力村庄这三个方面来践行"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主张。同时在认清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主体的基础上,扶贫先锋队在引领上以激发村庄内生动力为核心,统合扶智、扶志和赋能三项工作,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而真正实现赋力村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君  
当前,在贫困地区如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定义及发展出发,着力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与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全文以精准扶贫的发源地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其在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出贫困地区应结合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君  
当前,在贫困地区如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定义及发展出发,着力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与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全文以精准扶贫的发源地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其在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出贫困地区应结合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晶晶  朱力  
基于基层扶贫治理的实践情况,不难发现,在当前我国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基层政府"强势"扶贫、贫困群体在扶贫中主体地位缺失以及扶贫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结构化治理困境。这些结构化治理困境不仅蚕食着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而且也使我国扶贫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变得更加困难,无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贫困群体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要想推动国家精准扶贫朝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必须从优化当前基层扶贫治理结构入手,加快基层政权的角色转换,重塑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积极构建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治理格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郭占锋  
精准扶贫是30年来扶贫治理的经验总结,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4个环节,从"漫灌式"转向"滴管式",注重"靶向治疗",使贫困资源聚焦贫困人口,保障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精准脱贫需要在社区治理结构与治理基础上,依靠社区治理主体的配合进行。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不仅有利于贫困社区整体转型,更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实施及其效果。基于陕南F村的实地调研,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贫困社区治理中遭遇的实践困境,进而探讨通过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保障精准扶贫有效落地的可行性。通过倡导参与式贫困治理、构建弹性治理结构、完善动态治理机制、强化社区治理技术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最终落实精准扶贫的4个环节,实现"六个精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文胜  
本文从金融反贫困一般定义出发,从中国脱贫攻坚新常态对金融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分析角度入手,运用金融扶贫的一般原理对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实践进行总结梳理,指出创新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文胜  
本文从金融反贫困一般定义出发,从中国脱贫攻坚新常态对金融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分析角度入手,运用金融扶贫的一般原理对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实践进行总结梳理,指出创新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