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0)
- 2023(13142)
- 2022(11770)
- 2021(10947)
- 2020(9325)
- 2019(21678)
- 2018(21642)
- 2017(41218)
- 2016(23092)
- 2015(26371)
- 2014(26847)
- 2013(26199)
- 2012(24106)
- 2011(21624)
- 2010(21929)
- 2009(19767)
- 2008(19408)
- 2007(17223)
- 2006(15129)
- 2005(13296)
- 学科
- 济(87453)
- 经济(87340)
- 管理(66028)
- 业(61496)
- 企(51459)
- 企业(51459)
- 方法(43427)
- 数学(37631)
- 数学方法(37066)
- 农(23959)
- 财(23701)
- 中国(23416)
- 学(19634)
- 业经(19344)
- 理论(18217)
- 地方(18182)
- 制(17847)
- 农业(15920)
- 教育(15577)
- 务(15568)
- 财务(15493)
- 财务管理(15447)
- 贸(15319)
- 贸易(15306)
- 易(14782)
- 企业财务(14636)
- 和(14161)
- 技术(14126)
- 银(13731)
- 银行(13678)
- 机构
- 大学(322276)
- 学院(321726)
- 管理(125948)
- 济(119242)
- 经济(116074)
- 理学(108207)
- 理学院(107008)
- 管理学(104925)
- 管理学院(104352)
- 研究(101493)
- 中国(76269)
- 京(69196)
- 科学(64024)
- 财(57864)
- 所(50909)
- 江(50478)
- 农(50081)
- 中心(47925)
- 业大(47634)
- 财经(46111)
- 研究所(45874)
- 范(44488)
- 师范(44087)
- 北京(44017)
- 经(41678)
- 州(41090)
- 农业(38871)
- 技术(37197)
- 院(37152)
- 经济学(35290)
- 基金
- 项目(215473)
- 科学(167711)
- 研究(160969)
- 基金(152617)
- 家(131489)
- 国家(130312)
- 科学基金(112173)
- 社会(97196)
- 社会科(91925)
- 社会科学(91901)
- 省(86122)
- 基金项目(80536)
- 教育(76976)
- 自然(73413)
- 划(71782)
- 自然科(71655)
- 自然科学(71640)
- 自然科学基金(70326)
- 编号(68348)
- 资助(64925)
- 成果(56772)
- 课题(48089)
- 重点(48062)
- 部(47247)
- 发(44789)
- 创(44328)
- 项目编号(41936)
- 大学(41430)
- 科研(41169)
- 创新(41130)
- 期刊
- 济(133715)
- 经济(133715)
- 研究(96136)
- 中国(66991)
- 学报(51002)
- 教育(48737)
- 管理(45450)
- 农(44860)
- 科学(44665)
- 财(44553)
- 大学(38732)
- 学学(35518)
- 农业(30841)
- 技术(30740)
- 融(28040)
- 金融(28040)
- 图书(22278)
- 业经(22222)
- 财经(21983)
- 经济研究(19954)
- 经(18591)
- 问题(16923)
- 理论(16821)
- 实践(15729)
- 践(15729)
- 书馆(15397)
- 图书馆(15397)
- 业(15381)
- 技术经济(15370)
- 版(14997)
共检索到479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彩云 张宇 刘洪韬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具有科研潜质的博士考生应具备的素质,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某西部地学研究所2012~2017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等竞争性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导师进行访谈调查,并追溯分析这些博士生在招考阶段与其他博士生在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心理素质、报考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总结了在招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和考查的博士考生素质,讨论了如何通过优化招考工作环节选拔出具有培养潜质的博士考生。
关键词:
博士考生 素质 能力 科研潜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穆胜
大多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忽略了为培养对象引入"实践机会"及"经验拥有者"两类软资源,因而无法巩固培训中获得的显性知识,也无法获得充足的隐性知识。本文基于重庆机场集团成功构建"软资源"平台实施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人才培养"硬资源"及"软资源"平台的概念,分析了"软资源"平台的优势及构成。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资源平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世明 陈云敏
探索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新路———从岩土工程博士生教育谈起吴世明陈云敏一、引言研究生教育影响国家长远发展,我国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但如何使工科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次,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培养既能满足当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维海 李树岳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识别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共同、典型特征构建群体画像模型,是甄选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服务有效教与学的新手段。基于1500份毕业博士样本,本研究构建出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群体画像,党员身份、父母高学历、高学习投入、高能力素养、学科竞赛获奖或获得综合性奖励是两类群体画像的共有特征,体育锻炼习惯、前置学校双一流、实习实践的经历是人文社科类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画像的独有特征,较好的家庭经济水平、高课堂投入、高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则是理工农医类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画像的独有特征。基于画像模型的发现,选拔优秀博士生需要认识到党员身份、获奖的信号作用和家庭资本、高学习投入的支持作用,培养中要重视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统整融合,将课堂开设在广阔的大地上加强实践锻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江曼 何沛芸 黄斌 云如先
采用江苏某高校学生多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综合评价学生与普招学生在大学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表现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随在校时长的变化特点。研究发现:男生、城镇学生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高考分数越低的学生更有可能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入学,入学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表现均优于普招学生,但这种优势会随在校时长的增加而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两类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与课外表现差异在农村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高校应从设置农村专项计划、强化综合评价学生个性培养、注重跟踪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从选拔、培养到跟踪的一体化机制,促进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雯华 李玮 张衍泽 周智芳 谷晓红
从中医学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规律出发,分析目前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对中医学专业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不利影响。阐明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中医学专业自主招生选拔中的重要性,提出自主招生选拔中医学专业人才的路径与考察内容。
关键词:
中医学 兴趣 潜质 自主招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茹
新员工作为人才梯队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选拔产生高潜力青年人才库,进行系统个性化设计和培养,加速其成长为企业优秀专家人才的素质要求,为高层次人才梯队提供补充。本文在深入分析企业整体能力素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潜质青年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并连续两年应用在企业高潜力青年人才选拔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证明了本文构建的能力素质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电网企业高潜力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提供了先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模型。
关键词:
能力素质模型 高潜力青年人才 选拔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翱 孟成明
通过对H农业大学近四年内已回国的71名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调查发现,出国联合培养经历对提升博士生科研意识和精神、科研及协作能力的作用很大。同时,留学管理部门和高校应通过高水平培养支撑博士生国际化学习研究的承载能力,构建"短-中-长"期的多层次国际化培养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和强化质量控制,发挥好回国博士生的后续优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多国联合培养 博士生 科研素质 教育交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颖 郑贵安
在调查强军计划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对影响强军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提高强军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钢 何欣 万青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邓经超
设置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本质上来源于法学的实践知识性质,从法学的知识论源流与发展来看,实践性始终构成法学知识的核心意涵。法学知识的理论创新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但更为关键的是将这种实践知识有效运用于现实,这成为法律博士存在的根本意义。面向未来的法律博士生培养将面临法律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培养理念与现实的联结这两个棘手挑战,而这需要从创新培养模式与改革双导师制度两个方面尝试寻找解决与探索的方向。法律博士生教育应培养未来的“法律家”而不是“法学家”,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有别于法学博士生教育并具有行业特色的培养道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柳 赖晓凡
文章提出采用"特质选拔、分类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合高职企管专业的实际。首先,分析了"特质选拔、分类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施必要性,然后提出"特质选拔、分类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点,并总结了高职院校相关探索的实践经验,从而为进一步推动企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推广可借鉴经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佩国 孙艺铭
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逻辑起点,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经过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单独招生工作的实践,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新型招考模式。其模式以考生优势智能组合与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即"职业潜质"的程度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理论与实践证明,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考查与衡量出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莹 魏卫
从研究生公选课程"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研究生对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公选课程选课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习收获等方面的看法与需求,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生素质类公选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职业规划 素质培养 公选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