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5)
2023(9317)
2022(7518)
2021(7332)
2020(5929)
2019(13738)
2018(13962)
2017(25455)
2016(14412)
2015(16690)
2014(16828)
2013(16147)
2012(14639)
2011(13342)
2010(13958)
2009(12512)
2008(12439)
2007(11605)
2006(10322)
2005(9281)
作者
(40141)
(33710)
(33288)
(31843)
(20996)
(16224)
(15154)
(13072)
(12717)
(12298)
(11433)
(11413)
(10848)
(10504)
(10215)
(10176)
(10162)
(9717)
(9682)
(9593)
(8484)
(8457)
(8283)
(8020)
(7904)
(7652)
(7632)
(7388)
(7016)
(6796)
学科
(57892)
经济(57846)
(49170)
(42339)
管理(32853)
农业(32778)
方法(22026)
(21949)
企业(21949)
数学(19562)
业经(19069)
数学方法(18994)
中国(16915)
地方(13339)
农业经济(12427)
理论(11902)
(11757)
(11416)
教育(10139)
(10094)
教学(9859)
(9727)
(9629)
(9546)
农村(9525)
发展(9427)
(9405)
建设(8791)
(8743)
贸易(8734)
机构
学院(199657)
大学(190273)
管理(74563)
(73947)
经济(71977)
理学(63373)
研究(63281)
理学院(62727)
管理学(61124)
管理学院(60791)
(52189)
中国(50575)
(40847)
科学(39367)
农业(39316)
业大(36049)
(33736)
(32144)
(31751)
中心(31660)
(28301)
研究所(28242)
师范(28053)
(27063)
技术(25626)
北京(25371)
农业大学(24407)
财经(24259)
(23960)
经济管理(22490)
基金
项目(126974)
研究(100003)
科学(98207)
基金(85982)
(73704)
国家(72897)
科学基金(62310)
社会(59348)
社会科(55492)
社会科学(55475)
(54831)
教育(47953)
编号(46270)
基金项目(44933)
(43344)
自然(38549)
自然科(37628)
自然科学(37624)
成果(37175)
自然科学基金(36886)
资助(35475)
课题(32346)
(30145)
(28706)
重点(28562)
(27149)
(27127)
(26487)
(24999)
创新(24503)
期刊
(94658)
经济(94658)
(58760)
研究(55870)
中国(53070)
农业(39991)
教育(35509)
学报(30241)
科学(27835)
管理(24656)
大学(24578)
(24035)
业经(23443)
技术(23242)
学学(22551)
(19722)
金融(19722)
(18654)
农业经济(14705)
农村(14375)
(14375)
问题(13003)
(12974)
图书(12513)
职业(12385)
经济研究(11234)
财经(10756)
资源(10214)
技术经济(10208)
经济问题(10164)
共检索到313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学军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的高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突破口。高等教育在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工作上独具优势,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突出的城市取向,不仅高水平的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青  罗秋兰  黄秉钱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趋势,笔者分析了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广西工学院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晓霞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基础上,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树立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理想;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坚定信念;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晓兰  
近几年,为进一步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要求,强调相关规划要体现协调、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进一步总结提升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以下简称"小组微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收入增长差距仍然很大。在这一背景之下,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新农村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新农村这一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被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这一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拓延。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重视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通过创新创业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便是当前农村创新创业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农业相结合,采取更加信息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晓兰  
近几年,为进一步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要求,强调相关规划要体现协调、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进一步总结提升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以下简称"小组微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郎耀秀  
河池学院面向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将实习、培训、支教三结合,探索出三方联动的管理机制,双向互动的培训机制和科学的教学计划调整机制。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强化了师范生的从教信念、锻炼了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了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推动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质性地实现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闫春  赵巧艳  罗盛锋  
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解决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瓶颈的作用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混乱与无序的弊端,提出了建立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标准的观点,并详细探讨了培训标准的设立原则与具体的实施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素玲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处境尴尬、专业技能偏离等诸多问题。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建议统筹规划,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整合资源,有序开展岗前与在职教育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立乾  
农民工培训问题是继"三农"之后的又一前沿问题。加强农民工培训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民工培训面临着需求不旺和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的矛盾。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剖,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对策供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冬琴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要稳定,关键在农村;农村要发展,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提高,关键靠教育。由于现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知识化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巴中市李云一家培训的案例,运用人力资本形成理论从他们的年龄入手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不同年龄段农民培训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宣裕方  
高等农林院校在落实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过程中,以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以此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推动"三农"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农林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体制,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耀邦  
广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山区,经济欠发达,俗称"老、少、边、山、穷"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难度大。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广西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了以基础建设拉动、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能人带动、企业开发联动、政府扶持促动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取得较好成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怀增  熊亮  
1引言应急培训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应急指挥与救援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事故后果损失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通过培训,能够明确各应急人员的岗位与职责,加强单位、部门、人员的协调与联动,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过去,由于人们对应急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薄弱,培训的软硬件设施缺乏,加之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导致培训形式单一、普及程度较低,缺乏因人施教、因岗施教等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形式和课程,培训的实际效果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应急培训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投入的增加,用于培训的软硬件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