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0)
2023(6498)
2022(5391)
2021(5301)
2020(4213)
2019(9732)
2018(9339)
2017(16858)
2016(8794)
2015(10048)
2014(9917)
2013(9687)
2012(8925)
2011(8269)
2010(7995)
2009(7422)
2008(7069)
2007(6136)
2006(5333)
2005(4885)
作者
(23389)
(19575)
(19480)
(18840)
(12379)
(9149)
(8835)
(7648)
(7484)
(6905)
(6781)
(6467)
(6320)
(6219)
(6073)
(5991)
(5753)
(5597)
(5499)
(5393)
(4893)
(4624)
(4549)
(4542)
(4396)
(4367)
(4202)
(4063)
(3986)
(3849)
学科
(39136)
经济(39093)
(21361)
管理(20758)
方法(15231)
中国(14948)
(14152)
数学(13933)
数学方法(13845)
(13242)
企业(13242)
(10253)
贸易(10247)
农业(10131)
(10115)
(8349)
(7922)
业经(7515)
(6739)
银行(6735)
(6588)
收入(6425)
(6414)
(6354)
金融(6352)
(6197)
关系(6153)
地方(6017)
环境(5984)
(5905)
机构
大学(124763)
学院(124349)
(61173)
经济(60291)
研究(48654)
管理(44069)
中国(39078)
理学(37622)
理学院(37170)
管理学(36742)
管理学院(36494)
(26602)
(26329)
科学(25920)
(23623)
研究所(21569)
中心(21229)
财经(21163)
经济学(20901)
(19527)
经济学院(18839)
(18244)
(17505)
北京(17461)
(16846)
师范(16718)
(16351)
财经大学(15781)
科学院(14837)
业大(14648)
基金
项目(81440)
科学(65214)
研究(63906)
基金(61155)
(53219)
国家(52785)
科学基金(44484)
社会(43155)
社会科(40934)
社会科学(40928)
基金项目(31113)
教育(28856)
(28243)
自然(25166)
编号(24991)
(24912)
资助(24898)
自然科(24588)
自然科学(24579)
自然科学基金(24165)
成果(21389)
(19935)
中国(19931)
国家社会(19505)
(18794)
重点(18756)
课题(17739)
教育部(17520)
(16986)
(16917)
期刊
(67301)
经济(67301)
研究(41656)
中国(25965)
(19252)
(18306)
科学(17357)
学报(17021)
管理(16459)
教育(14282)
大学(13667)
学学(12749)
农业(12715)
(12352)
金融(12352)
经济研究(12228)
财经(10935)
(9998)
(9648)
技术(9630)
业经(9628)
世界(9367)
问题(9211)
国际(8857)
(7005)
技术经济(5834)
经济问题(5816)
(5490)
(5329)
论坛(5329)
共检索到190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霆  
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相关数据,检验和估计了贫困农民群体的脱贫路径以及相关脱贫路径的性别差异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政治资本的提升、非农就业以及家庭劳动就业状况的改善是贫困农民群体脱贫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而发展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脱贫效应十分有限;此外,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家庭劳动就业状况的改善所产生的脱贫效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莲  王若男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全国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微观调查数据,测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同时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和对扶贫政策的认知、评价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脱贫致富比较有信心,仅有8.96%的受访者比较没信心,10.17%的受访者非常没信心,对脱贫致富没信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等、靠、要"的主体。户主的健康状况良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更大;合理的人情往来支出有助于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但是超出合理限度之后的人情往来支出越多,贫困户对脱贫致富越没有信心;对国家扶贫政策了解程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认为扶贫资源分配公平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对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钢  蔡荣  金强  石奇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舟曲县15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从可得性和匹配性两个角度考察互助资金对贫困户脱贫的支持程度。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的拟合结果,来自深度贫困地区舟曲县的经验表明资金互助社扶贫模式存在资金可得性高而匹配性弱的现象:在互助资金的可得性方面,为优先满足当地政府监管考核的要求,资金互助社对于贫困户的互助资金申请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性";在互助资金的匹配性方面,回款风险成为资金互助社优先考虑的因素,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嫌贫爱富"选择性特征。对此,改进当前的监管方式,完善互助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互助资金供给导向并推广小组联保制,将有助于提高互助资金扶贫的精准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志雄  王娟  丁士军  张银银  
在精准脱贫考核评估过程中,脱贫认同是衡量贫困户是否真正脱贫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已脱贫农户的脱贫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脱贫程序规范性、家庭发展能力、脱贫公平感和脱贫成效满意度均对已脱贫户的脱贫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县、村、户不同层面的脱贫考核评估中,应重视脱贫认同这一主观性指标;在脱贫客观标准上,应重视家庭发展能力考核指标的构建,对发展后劲不足但收入暂时达到脱贫线的农户不应强制脱贫,对"硬伤户"的剔除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自身发展能力问题,还应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农户的长期发展能力问题;精准脱贫不仅要通过鼓励农户参与以体现互动性公平,更要理顺精准管理的体制机制,以体现脱贫考核的过程公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楠  张磊  伏绍宏  
基于凉山彝区812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脱贫户的生计资本及风险。结果发现:精准扶贫促进了脱贫户居住水平的提升,但其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等因素水平仍较低;部分脱贫户仍面临大病致贫、环境致贫、习俗支出致贫和市场冲击致贫等风险冲击。政府应重点对生计不稳定脱贫户实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的追踪支持,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拓展非农生计策略,以提升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廖文梅  邱海兰  秦克清  彭泰中  
本文通过识别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5种中间传导变量,构建了"健康水平——中间传导机制——贫困退出"的分析框架。基于江西省789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健康水平影响农村贫困户退出贫困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贫困户的健康水平在整体上对贫困退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会阻碍贫困退出;村庄为贫困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健康水平对贫困退出的阻碍作用更为显著;健康水平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贫困户退出贫困。可见,扶贫政策若仅关注收入增长,忽视贫困户收入增长可持续机制,容易造成脱贫假象,政府扶贫政策应长期化和精准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咏梅  常坤  
西方贫困理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构成了当代西方贫困理论研究体系。然而,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缺陷及其反贫困理论的资本主义立场,注定其难以认清贫困的本质,更不可能为贫困人口开出有效的减贫药方。西方国家长期陷入的反贫困的"伊斯特利悲剧"陷阱,是西方反贫困理论逻辑缺陷的现实反应,同时也暴露出了这些国家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表明西方国家较难从根本上克服贫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过70余年的努力,使7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指导,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宇涵  黄滢  郑新业  
脱贫攻坚实现了对农村地区的整体改造。精准扶贫除对贫困人口带来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社会资本积累和相对收入位置变化对非贫困人口产生溢出效应。本文利用中国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库中针对非贫困户展开的调查数据,估计了脱贫攻坚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脱贫攻坚产生了"贫困村效应",即贫困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整体提升,显著提高了非贫困户的生活满意度;而贫困户收入的相对增长能够促进农村社会资本积累,但同时会导致非贫困户相对收入位置下降,分别产生正向的"邻善效应"和负向的"位置效应"。更换不同形式的变量和模型,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研究显示,脱贫攻坚对不同收入水平的非贫困户的影响是不一致的。随着收入的提高,脱贫攻坚的"贫困村效应"增加;而贫困户收入相对增长产生的"邻善效应"和"位置效应"均对于中等收入非贫困户更为显著。综合考虑以上机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发现,脱贫攻坚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其中对高收入群体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脱贫攻坚影响的评价维度,为全面准确地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总体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郁步生  
农村贫困户难以脱贫的症结在哪里据对江苏省滨海县5个贫困村50户农民家庭经营情况调查分析,发现除少数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智力低下、天灾人祸外,多数是属以下几种贫困类型:(1)“志短”型。这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怕经大风大浪。同样看中一条致富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