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7)
2023(6014)
2022(4763)
2021(4627)
2020(3511)
2019(7889)
2018(7879)
2017(13303)
2016(7860)
2015(9272)
2014(9695)
2013(8746)
2012(8073)
2011(7215)
2010(7450)
2009(6665)
2008(6955)
2007(6863)
2006(5993)
2005(5091)
作者
(20264)
(16694)
(16586)
(15912)
(10477)
(7899)
(7805)
(6456)
(6402)
(6348)
(5679)
(5626)
(5409)
(5240)
(5228)
(5092)
(4938)
(4875)
(4858)
(4851)
(4259)
(4212)
(4135)
(4030)
(3901)
(3862)
(3801)
(3725)
(3411)
(3389)
学科
(21319)
经济(21296)
管理(18598)
(13937)
(11815)
企业(11815)
中国(11332)
教育(10023)
(9745)
理论(8521)
业经(8146)
地方(7664)
教学(7314)
农业(6191)
(5650)
(5586)
(5339)
方法(5131)
(4735)
工作(4554)
政治(4454)
学法(4411)
教学法(4411)
(4358)
思想(4278)
学校(4265)
研究(4235)
产业(4174)
思想政治(4104)
政治教育(4104)
机构
学院(99560)
大学(98991)
研究(31780)
管理(30886)
(28323)
经济(27121)
理学(24547)
理学院(24130)
中国(23523)
管理学(23402)
管理学院(23184)
(22242)
科学(19499)
(19065)
(19058)
师范(18923)
(16252)
(15810)
中心(15315)
教育(15313)
(15128)
技术(15123)
职业(14813)
北京(14550)
师范大学(14542)
(13411)
研究所(13048)
业大(12429)
(12366)
(11734)
基金
项目(57778)
研究(51677)
科学(43347)
基金(34265)
社会(28536)
(27774)
国家(27349)
教育(26849)
社会科(26452)
社会科学(26445)
(26329)
编号(25677)
成果(23718)
科学基金(22765)
(21094)
课题(19761)
(18052)
基金项目(17406)
项目编号(15459)
规划(13958)
(13796)
大学(13626)
(13611)
重点(13429)
研究成果(13098)
资助(13055)
(12543)
(12383)
(12160)
(11940)
期刊
(43821)
经济(43821)
研究(35632)
教育(34321)
中国(32320)
(14575)
学报(14537)
(14203)
图书(12839)
大学(12660)
管理(12434)
技术(11452)
科学(11212)
书馆(10125)
图书馆(10125)
农业(9970)
职业(9805)
学学(9610)
业经(9224)
(8533)
金融(8533)
(6959)
论坛(6959)
高等(6736)
(5764)
技术教育(5684)
职业技术(5684)
职业技术教育(5684)
高等教育(5599)
经济研究(5511)
共检索到174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勇华  
大学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思想库的重要源泉,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承担有重要的职责。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往往就处于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交锋地带,在促进不同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共存与共享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与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大学和谐文化要求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不断凝练和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和强化大学文化特色,创新和发展大学文化形式,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大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森  
无论依照经济学、管理学,还是依照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原则,利益共融、利益共享都是社会和谐、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保障,安徽省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遵循此种规律。在"和谐安徽"建设中,需要确定利益共享机制,遵从发展优先、公平公正、统筹兼顾、利益保障和利益补偿等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落实"和谐安徽"的利益共享机制中,可以从五个"实施"和"积极"、三个"坚持"和"着力"上下功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锋  
根据"工匠精神"中"道技合一"的核心要义,阐述了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对当下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特殊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企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的现象,分析了其校企文化冲突的原因,指出"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二者的利益契合点,应当以此推进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和质量评价等视角给出了基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麻富游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事关高职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从体现职业特征的视角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形式、建设路径等展开研究,认为,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的首要特性,校企文化互动是高职校园文化打造职业性特色的实现形式,应让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软着陆",构建体现职业性要求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欣  查文中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大规模的高校合并与扩建浪潮。许多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格局,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优化配置资源、培养更多优秀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苗振清  
高等学校之间在办学定位和价值取向上的同质化倾向,必然导致学科重复建设、教育资源浪费以及学校竞争力的缺乏。按照多元化的理念发展高等教育,坚持"特色办学",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增强办学生命力、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必然的选择。办学特色,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格与品质,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立足之本。高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稳定性、优质性、独特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登山  张树礼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首先是产教文化的融合,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地域特点、职教特性、大学品位、学校传统、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相结合,构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模型,创新文化建设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家寿  
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在反省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及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改造与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钱旭红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提升内涵,提高质量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此,结合华东理工大学近年来办学的规划、思考与行动,对未来学校的工作作进一步的展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山红红  
在我国,有一批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鲜明的重点大学,这些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教育支撑作用,这些大学的发展无疑可以对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重要的影响。在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将这些大学纳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同时也需要这些大学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强化优势,做好科学定位,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元风  
职业院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外部影响与自身努力,尤其是在与企业、社区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师生共享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它对师生的心理、行为和意识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应用协同理论,在对职业院校文化内涵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建设主体与要素两个维度构建了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模型,提出职业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渝瑾  潘锋  蔡婧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在嘉定分公司与奉贤分公司探索"幸福班组"建设路径,依托一对一访谈、团体培训、身心减压团辅等形式提升班组人员团队协作与沟通配合能力,优化班组人文氛围,助力打造幸福班组,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班组建设模型,以及行之有效的活动实施菜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双逢  冷树青  
中国社会系统的现代转型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推进和谐政治系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立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系统民主集中性、稳定性和复杂性的实际,社会主义和谐政治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求变、突出重点和阶段推进,而其主要路径则是构建科学的整合机制、推动制度化建设和促进意识形态社会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来启华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要重视文化建设对教育考试事业发展的影响。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灵魂和基石,在文化建设中处于纲举目张的重要位置。考试安全是维护考试公平,促进教育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充分认识教育考试,尤其是选拔性考试的高利害性和高风险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向勇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对高等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高等院校林立,其中不乏中外知名的综合性、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