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5)
2023(3930)
2022(3172)
2021(2635)
2019(4577)
2018(4466)
2017(8635)
2016(4053)
2015(4680)
2014(4818)
2013(4840)
2012(4885)
2011(4705)
2010(4984)
2009(4716)
2008(4310)
2007(3967)
2006(3884)
2005(3674)
2004(3331)
作者
(12997)
(11191)
(11082)
(10626)
(7199)
(5101)
(5022)
(4247)
(4196)
(4047)
(3953)
(3733)
(3590)
(3476)
(3461)
(3398)
(3258)
(3173)
(3144)
(2989)
(2821)
(2661)
(2625)
(2621)
(2604)
(2570)
(2268)
(2255)
(2178)
(2169)
学科
(47142)
经济(47123)
地方(14015)
地方经济(11359)
管理(11154)
方法(10821)
数学(9755)
数学方法(9732)
中国(7898)
业经(7312)
(7298)
(6859)
经济学(6015)
(5744)
环境(5207)
(5154)
企业(5154)
产业(4699)
(4653)
(4552)
(4539)
(4480)
金融(4480)
(4329)
总论(4167)
资源(4013)
信息(3979)
农业(3793)
(3691)
信息产业(3687)
机构
学院(72700)
大学(70744)
(44109)
经济(43451)
研究(28850)
管理(24117)
中国(21562)
理学(20013)
理学院(19778)
管理学(19561)
管理学院(19421)
(17365)
经济学(15609)
科学(14421)
(14282)
(14248)
财经(13763)
经济学院(13674)
研究所(12673)
(12303)
中心(11913)
(11236)
(9989)
财经大学(9876)
北京(9411)
社会(9344)
科学院(9211)
经济研究(9101)
(8861)
(8741)
基金
项目(40425)
科学(31894)
研究(31391)
基金(29099)
(24320)
国家(24135)
社会(22524)
社会科(21422)
社会科学(21415)
科学基金(20613)
(15733)
基金项目(14651)
教育(13505)
资助(12106)
(12076)
编号(11750)
(11467)
经济(11379)
(10729)
自然(10547)
自然科(10260)
自然科学(10258)
自然科学基金(10064)
国家社会(9925)
发展(9562)
(9445)
成果(9326)
重点(9233)
(8884)
课题(8797)
期刊
(60338)
经济(60338)
研究(29707)
中国(13667)
经济研究(12599)
(12572)
管理(11196)
业经(8688)
财经(8110)
科学(7688)
技术(7626)
学报(7333)
(7333)
金融(7333)
(7308)
(7222)
问题(7189)
商业(6094)
大学(6075)
学学(5922)
技术经济(5759)
世界(5236)
(5099)
统计(5011)
经济问题(4771)
农业(4738)
经济学(4655)
国际(4477)
教育(4341)
改革(4291)
共检索到122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伟  
首先祝贺《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出版200期。《中国流通经济》在25年间出版200期,她对中国流通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对流通经济实践的总结和传播,对流通经济领域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以及对外交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春玉  
学科视角不同,流通的含义也不同。本文将流通问题研究的学科视角限定为经济学或管理学,进而将流通界定为不包括货币、资金、劳动力、服务的有形商品或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流动,指出了流通与交换、贸易、商业、营销、分销等概念的异同。本文认为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用经济学与管理学两种分析工具对流通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两种流通理论,前者可称为流通经济理论,后者可称为流通管理理论。同时,本文用机构分析法、商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社会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流通经济理论(学)的体系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木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圆满完成预定议程即将落下帷幕,我代表北京物资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内各级领导、学术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论邓小平对流通经济理论的贡献本刊特约评论员邓小平流通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他的流通管理思想、技术流通与服务流通思想、资本流通思想、国际流通思想等在我国参与国际流通体系、吸引国际资本、发展进出口贸易和对外劳务交流、实施流通管理等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声书  
本文认为,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就会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存在于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各个社会形态的商品流通又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运行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公有制资产在价值形式上的变化,并实现不断增值来强化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文章提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流通过程及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流通经济学必须探讨流通产业的变化规律;商品商流、商品物流、商品信息流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是流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商务经济运作模式自21世纪开始便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此为基础的商贸流通业得以拥有愈发广阔的发展空间,行业渗透率和覆盖率迅速扩大,在国民经济领域当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为了能够创设更好的环境以助推商贸流通业经济效应的进一步扩大,推动流通经济学理论的重塑和发展实为必要举措。然而结合商贸流通业现状来看,其虽然发展良好,但流通经济学理论研究却表现出边缘化趋势,学科定位模糊且科学化研究范式缺失,深化流通经济学理论研究促进其重塑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商务经济视域下探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建中  
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学术期刊要适应形势发展与市场需要,深入推进期刊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办刊理念,即转变传统的被动的政治宣传为主动的舆论引导;转变传统的"等米下锅"办刊模式为积极主动的"找米下锅"办刊模式;转变传统的"输血功能"为现在的"造血功能"经营理念;转变过去"研究推动刊物"为现在的"刊物引领研究"的理念。专业学术理论刊物要成为该学科理论创新的领头羊、火车头、助推器,引领和推动本学科的学术理论创新:一是把握时代脉搏,站在学术前沿,以发布最新成果的领先地位与龙头刊物推动理论创新;二是紧扣最新动态,搞好选题策划,凝聚学科研究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引领学术研究;三是建立创新平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冬芳  周扬明  
本文认为,当前中观条件下流通费用有居高不下的走向,流通不经济或交易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文章提出,为降低流通费用,必须在中观制度安排下,走出制度与组织的悖论;从本质上去认识流通费用,对流通费用进行分解,分门别类作出具体、客观的评价,以理性地遏制流通费用的不断升高;下大力气对流通体制、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治理或重新构建流通体制框架,加大宏观尤其是中观调控力度,降低流通费用,实现流通经济,避免流通不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建伟  赵娴  刘玉奇  
在流通经济学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教-考-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意在通过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引领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创新,这种教学模式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课堂表现考核促进过程参与式教学;以实践能力考核深化协作式教学;以创新能力考核带动研究型教学。基于流通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考-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变革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能动性,切实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互助学"的转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正>~~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志伟  
流通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与研究对象的确定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流通经济学发展不尽人意与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方面的缺陷有关。在确定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方面,必须遵循内涵式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并对其展开论述,而其中必然涉及到的研究目的也必须体现流通经济学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如何使具有经济价值的要素流动并畅通起来,使之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到达合适地点,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流通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对流通产业的调控方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薰华  
社会发展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由人力、物力构成,生产与生活总是处于运动中。具体说来,从开发生产力的源泉开始,资源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客体要素(生产资料),并通过一系列环节转化为生活资料和主体要素(劳动力),两要素结合形成生产力的运动,产生生产力的结果(产品),产品通过交换实现分配并进入消费,最后消费的排泄物回到环境,整个过程都处于运动状态中,形成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没有这些流程,社会再生产运动就会中断。对此,本文唯物辩证地剖析流通经济各个层次的规律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