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46)
2023(21155)
2022(17840)
2021(16645)
2020(13628)
2019(30946)
2018(30916)
2017(57626)
2016(31749)
2015(35598)
2014(35444)
2013(34969)
2012(32161)
2011(29172)
2010(29600)
2009(27499)
2008(27101)
2007(24594)
2006(22101)
2005(19959)
作者
(91555)
(75984)
(75558)
(71586)
(48321)
(36423)
(34340)
(29727)
(28759)
(27538)
(25777)
(25727)
(24276)
(24163)
(23426)
(23092)
(22567)
(22337)
(21974)
(21808)
(19074)
(18865)
(18375)
(17602)
(17235)
(17059)
(16943)
(16917)
(15381)
(15116)
学科
(129322)
经济(129167)
(109393)
管理(98859)
(89624)
企业(89624)
方法(51216)
(51079)
数学(40393)
数学方法(39918)
中国(38339)
业经(38020)
(35884)
农业(34280)
地方(29576)
(26466)
(25591)
理论(25498)
(24594)
财务(24505)
财务管理(24461)
技术(23484)
(23413)
企业财务(23136)
(22815)
贸易(22793)
(22073)
(20447)
银行(20400)
环境(20202)
机构
学院(451025)
大学(445453)
(178439)
管理(176625)
经济(174350)
理学(150354)
研究(150134)
理学院(148710)
管理学(146285)
管理学院(145456)
中国(116915)
(96631)
科学(92039)
(83169)
(82344)
(76063)
(71712)
中心(69491)
研究所(68260)
业大(68071)
财经(64885)
农业(63145)
(61658)
北京(61266)
师范(61116)
(58733)
(57887)
(54145)
经济学(51641)
技术(49172)
基金
项目(293935)
科学(230644)
研究(221754)
基金(209068)
(180692)
国家(178944)
科学基金(154095)
社会(138339)
社会科(130682)
社会科学(130649)
(117589)
基金项目(110228)
教育(102192)
自然(97677)
(96783)
自然科(95290)
自然科学(95270)
编号(94308)
自然科学基金(93560)
资助(84926)
成果(76939)
(65893)
重点(65586)
课题(64687)
(63962)
(62268)
创新(57576)
项目编号(56768)
国家社会(56118)
(54901)
期刊
(212788)
经济(212788)
研究(135263)
中国(98809)
(79949)
学报(68261)
管理(68243)
(66274)
科学(63518)
教育(60073)
农业(54195)
大学(52302)
学学(48434)
技术(42986)
(42840)
金融(42840)
业经(39707)
财经(31470)
经济研究(31089)
(29133)
问题(27659)
图书(27347)
(27079)
技术经济(23243)
(22081)
现代(21473)
科技(21123)
理论(20993)
商业(20603)
资源(20193)
共检索到696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淑怡  
<正>在全球经济环境面临变革的今天,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尤其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赵丹丹所著的《新发展理念下资源禀赋、生产集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应运而生,作者深入探讨了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资源禀赋与生产集聚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课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复杂问题。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雪  尹朝静  
[目的]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质量内涵的变化,并根据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方法]根据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开放前,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经济开放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在于“好不好”。进入新时期,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全方面与多维度的。据此,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测度结果显示,2012—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是6.300%。其中,协调发展指数对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贡献度最大,绿色发展指数次之,共享发展指数再次之。分区域看,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且这种差距具有收敛趋势。[结论]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重视农业的提质增效与区域间统筹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田梦婕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过程,自然禀赋和市场化改革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研究成果,构建自然禀赋、市场化改革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理论框架,随后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描述分析自然禀赋、市场化改革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通过扩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基准回归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自然禀赋、市场化改革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禀赋与市场化改革均能显著正向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两者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效应。上述结论意味着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本地区的自然禀赋以及市场化改革发展水平会对邻近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为此,应提高自然资源禀赋利用率,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各地区的合作交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姗姗  张向前  
总结福建省在新时代下把握党中央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制定农业绿色发展决策和实施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从涉及生产者意识的产前阶段、涉及生产过程的产中阶段、涉及生产相关废弃物处理和产品营销的产后阶段研究发现,福建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引导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加强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技术水平、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和加大农业企业国际化步伐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对此,提出明确政府主导作用、重视提升生产者能力和素质、重视技术进步带动作用、建立科学评价方法及认证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用好"五缘"优势以及推进国际化发展等促进福建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兵  
甘肃省发展寒旱农业,是从寒、旱气候与脆弱生态叠加制约农业发展的实际省情出发,从趋利避害入手,加快实现甘肃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甘肃现代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详细介绍了甘肃省发展寒旱农业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如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系统阐述了寒旱农业区域划分方案,测评了甘肃省各地现代寒旱农业发展水平,揭示了甘肃省寒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张容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困境。要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需;增强产业基础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速"四链"协同;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六个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大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立足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具有五大本质特征: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基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构建和完善机制入手,转换驱动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再创协同机制,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建立倒逼机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扩大开放机制,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完善包容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显力  陈哲  张慧利  赵敏娟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痛点,总结了数字技术助推发达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场需求与数字技术共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实现"数字乡村"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一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兴旺找准"数字乡村"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着力点;二要善于利用"数字乡村"战略挖掘农业发展潜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要素市场,优化政策评估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久文  苏玺鉴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中国特色区域研究的理论体系,探索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区域高质量发展可以被视为区域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梳理区域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发现,我国区域增长或区域发展的理念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区域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着眼于区域发展中的顽症和新出现的问题,其理论内涵丰富,是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区域发展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城镇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经济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区域政策协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媛   王冰  
在新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奋力开创农业新局面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虽然总体稳中有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仍面临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业科技创新动能要素不足、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且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低等挑战。为此,河南省应通过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系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加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及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等方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河南现代农业强省的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从新时代基本特征出发,深入阐述推进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即“五大需求”;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即惠民性、特色性、创新性、融合性、动态性和生态性等“六性”。文章有独见性地提出建立具有本质性、趋势性、长远性意义的、衡量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即“10项反映”。文章最后着力阐述推动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必要主导;二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是必然主题;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守主线;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必由主径;五是大兴农业粮食实体经济是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晓文  李明  胡云龙  
立足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全面剖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现实价值,以国外发展经验为镜鉴,提出新时代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主要路径:新时代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须以产业融合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市场导向为方向,以开放合作为推力,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多措并举整体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付娆娆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和农业发展质量。基于2011—2020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发展数据,采用区位熵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区域异质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富新梅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能更好助力传统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乡村治理智慧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乡村治理、农业信息集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当前,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和乡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头良好,农业绿色生产数字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此过程中,区域、代际层面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产业数字化内部发展不平衡,乡土文化数字化开发特色性不足,乡村治理的技术逻辑和乡土逻辑存在冲突。为此,分析总结英国、日本和以色列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经验,提出我国应从政策适宜性、解决区域和代际数字鸿沟、拓宽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产业广度、强化数字乡村治理协同性等方面提升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孟  熊宇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分地区来看,主要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西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东部和中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