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1)
2023(13986)
2022(12165)
2021(11582)
2020(10028)
2019(23709)
2018(23782)
2017(46577)
2016(24868)
2015(28461)
2014(28735)
2013(28436)
2012(26592)
2011(24035)
2010(24431)
2009(22585)
2008(22706)
2007(20474)
2006(17942)
2005(16467)
作者
(71475)
(59492)
(59342)
(56868)
(38124)
(28720)
(27468)
(23182)
(22603)
(21648)
(20254)
(20123)
(19052)
(18860)
(18742)
(18508)
(18000)
(17631)
(17307)
(17287)
(14985)
(14658)
(14545)
(13704)
(13529)
(13509)
(13373)
(13345)
(12239)
(11722)
学科
(102284)
经济(102170)
管理(69628)
(66383)
(54683)
企业(54683)
方法(48407)
数学(42017)
数学方法(41456)
中国(28290)
(28224)
(27065)
(26382)
(25962)
银行(25816)
(24339)
(21342)
贸易(21328)
(20946)
金融(20942)
(20755)
业经(20734)
(20434)
理论(17859)
地方(17735)
(17306)
财务(17249)
财务管理(17190)
农业(17021)
企业财务(16236)
机构
大学(357015)
学院(354495)
(147647)
经济(144398)
管理(135937)
研究(117180)
理学(115230)
理学院(114020)
管理学(112002)
管理学院(111342)
中国(97445)
(75896)
(73263)
科学(68704)
(59254)
(57506)
财经(57464)
中心(55781)
(55010)
研究所(53044)
(52002)
业大(50079)
北京(48350)
经济学(45796)
农业(45123)
(45071)
师范(44626)
(44302)
财经大学(42711)
(42420)
基金
项目(224664)
科学(175461)
研究(165694)
基金(162184)
(140399)
国家(139253)
科学基金(118888)
社会(103309)
社会科(97882)
社会科学(97856)
(87030)
基金项目(85120)
教育(78093)
自然(76488)
自然科(74676)
自然科学(74653)
(73551)
自然科学基金(73299)
编号(68767)
资助(68260)
成果(57248)
(50972)
重点(50836)
(47558)
课题(47286)
(46210)
教育部(43899)
科研(43603)
创新(43201)
大学(43050)
期刊
(162350)
经济(162350)
研究(108956)
中国(70239)
(58471)
学报(53250)
(50879)
管理(49845)
科学(47901)
(46824)
金融(46824)
大学(40930)
教育(39396)
学学(38094)
农业(32739)
技术(32604)
财经(28708)
经济研究(25894)
业经(25559)
(24538)
问题(22011)
(20517)
国际(19463)
理论(18885)
图书(18010)
统计(17775)
(17683)
技术经济(17582)
实践(17133)
(17133)
共检索到547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袁放建  房磊  
鉴于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供给滞后于需求的失衡现状,需要对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揭示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造成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原因,进而对我国银行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我国参与国际、区域银行监管合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参与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芳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银行业监管经历了从封闭式监管到逐步融入国际化的监管,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国家力量得到了提升。但我们现在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这势必会限制我们在未来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发挥。因此,需要释放监管改革的发展空间,有秩序有步骤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加强更广泛的金融监管合作,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健全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将是我们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城  李成  
金融监管的制度差异、监管竞争、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失衡,进而产生金融监管套利行为。金融监管套利容易引发金融系统的负外部性,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加直至爆发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套利的盛行暴露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推动了金融监管国内协调统一和国际合作的发展。本文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角度,以监管制度的成本收益和供需均衡分析为框架,运用净制度负担的一价定律模型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博弈模型,探讨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不同状态下的监管套利问题。文章还提出了构建具有层次性、区域性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各国协作并保持政策的一致性,拓宽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参与主体范围和市场领域,通过国际合作监管来缓解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丽华  
一、跨境会计监管冲突解决方案:国际合作机制(一)国际合作机制相关概念当前公认的国际机制的定义是克拉斯纳在1982年提出的:国际行为体在国际关系的某个特定领域中所遵循的一整套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这里的规则是指对权利和义务制定的准则;规则指的是对能否采取行动作出的规定;决策程序是对接受和执行集团决策的普遍遵守。虽然国际机制的定义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但普遍认为国际机制是借助权威性和有约束力的制度来规范国际合作,提高合作效率,其具体作用见图1。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尚福林  
2003年4月28日,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十年了。银监会的十年,是以新政策、新机制推动银行业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杠杆功能的十年,是以新方法、新工具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的十年,是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银行业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是以新理念、新途径探索形成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的监管模式的十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银监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始终坚持守住风险底线与促进科学发展两手抓,推动银行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姚洁强  
运用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供求非均衡现状,可以发现,在开放程度、经济体制、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异是造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据此,应基于国家利益建立分层次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机制;统一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合作,推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是新一轮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深入参与了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本轮银行监管制度改革。本文认为,国际银行监管改革主要呈现出四方面趋势:微观监管与宏观审慎统筹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同等重要、银行监管的"质"与"量"同步提升、银行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和银行业应密切关注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调整监管政策和经营模式,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金融工程课题组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银行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包括诸如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不履行合约而给合约的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则包括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外汇风险产生于汇率波动,它不仅会冲击国内金融市场,而且波及国际市场;利率风险是由利率波动所造成的,直接对任何进行借贷和投资的实体产生影响;商品风险来自于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又称为价格风险;等等。当今,这些风险包括其他类型的风险几乎具有全面渗透的作用,即对个人、公司、政府的每一个活动领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及早识别与控制这些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刘相友  刘毅  
金融监管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变化决定金融监管的供求关系,均衡的金融监管能够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双重效果,但金融监管均衡属偶态而非均衡是常态。从我国金融监管发展的解读中可以发现,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制度性供给过剩"与"功能性供给不足"的双重失衡。短期内,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缓解金融监管制度性供求非均衡矛盾;长期看,要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增加功能性金融监管的供给,满足金融发展对金融监管的制度需求,逐步实现制度供求的相对均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银行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为主题,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张晓龙  朱元倩  
各国银行业拨备监管体系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三大方面:贷款种类划分方式的不同、一般准备的二级资本属性存在争议、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进度有差别。针对现行拨备监管体系暴露的缺乏协调性问题及其与资本和银行盈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提高国际银行业拨备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完善以下措施:第一,提高拨备监管指标的可比性,为银行业提供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二,建立动态的拨备计提机制;第三,建立统一的一般准备计提方案;第四,统一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第五,完善监管指标,调高指标的有效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萌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闫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是指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管制,以使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相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银行业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静  姚奕  
2010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审议通过了Basel III改革议案,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监管新标准,有助于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本压力,进而影响银行的业绩。本文在综述巴塞尔III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银行业实施巴塞尔III的优势和劣势,建议银行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深化新资本协议应用范围,结合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效评估各类业务综合成本收益率,合理开展资产配置和差异化业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银行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议价能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翟金林  周强  
1988年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等后续文件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史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推动了风险监管的规范和统一,并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信用风险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对这一框架的分析研究既是把握信用风险监管最新趋势的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及后续文件关于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演变分析,探讨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风险暴露的计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的标准要求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等,为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技术及理论上的铺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