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0)
- 2023(10129)
- 2022(7964)
- 2021(7214)
- 2020(6000)
- 2019(13655)
- 2018(13923)
- 2017(26279)
- 2016(14870)
- 2015(16780)
- 2014(17315)
- 2013(16335)
- 2012(14599)
- 2011(13025)
- 2010(13491)
- 2009(12666)
- 2008(12494)
- 2007(11519)
- 2006(10317)
- 2005(9799)
- 学科
- 济(59140)
- 经济(59047)
- 管理(47509)
- 业(42053)
- 企(35987)
- 企业(35987)
- 方法(24180)
- 数学(20900)
- 数学方法(20486)
- 中国(18029)
- 财(17812)
- 制(16779)
- 农(16750)
- 业经(15126)
- 体(11918)
- 地方(11247)
- 理论(10875)
- 农业(10719)
- 务(10694)
- 学(10663)
- 财务(10646)
- 财务管理(10610)
- 银(10563)
- 银行(10549)
- 企业财务(10037)
- 行(10014)
- 融(9604)
- 体制(9600)
- 金融(9600)
- 环境(9013)
- 机构
- 学院(207481)
- 大学(206185)
- 济(82111)
- 经济(80162)
- 管理(76833)
- 研究(67236)
- 理学(64991)
- 理学院(64299)
- 管理学(62793)
- 管理学院(62413)
- 中国(52485)
- 京(43817)
- 财(42875)
- 科学(39825)
- 江(34387)
- 所(33582)
- 财经(32354)
- 农(31589)
- 中心(31353)
- 研究所(29641)
- 经(29109)
- 业大(28471)
- 北京(27433)
- 范(27172)
- 州(27029)
- 师范(26892)
- 经济学(25621)
- 院(24513)
- 农业(24127)
- 财经大学(23767)
- 基金
- 项目(132050)
- 科学(104280)
- 研究(99274)
- 基金(94697)
- 家(81483)
- 国家(80792)
- 科学基金(69947)
- 社会(63127)
- 社会科(59717)
- 社会科学(59705)
- 省(53055)
- 基金项目(48762)
- 教育(47421)
- 自然(43779)
- 划(43603)
- 自然科(42786)
- 自然科学(42779)
- 自然科学基金(41982)
- 编号(41610)
- 资助(39187)
- 成果(35127)
- 重点(30028)
- 课题(29833)
- 制(29156)
- 部(29029)
- 发(27944)
- 创(27488)
- 国家社会(26075)
- 创新(25729)
- 性(25664)
共检索到325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蒲宇飞
城镇化是化解经济、社会、生态压力的重要机制,城镇是各项制度的支点。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避免以土地城镇化为核心的传统城镇化模式造成的各种资源错配,引导城市政府发挥好杠杆作用,建设好协商机制,履行好底线功能,以乐业城市、安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理想目标与底线功能相结合的复合型城镇化推进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压力 复合型 推进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意焕 李超杰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河南省睢县统筹多方力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做法值得关注。睢县首先把各村农户组织在各类专业合作社中,再把各村合作社组织成乡镇联合社,最后把各乡镇联合社组织在一个县级联合社中。联合社与睢县组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各类现代农业企业共同参与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睢县合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利益联结机制、技术应用机制、绿色生态机制和产业融合机制等。为使各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更好地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应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组织引领作用和农村劳动群众的主人翁作用,灵活应用各方参与力量,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农村集体在多重作用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蒿楠 郭一凡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的深度合作。当前,结合区域特征和产业结构探索差别化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各地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需求。河南省在产教融合政策区域化解读、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贡献了区域化的推进机制与视角。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河南省 区域化 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傅进 王岩
实施卓越绩效评价体系背景卓越绩效评价模式是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企业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其核心思想是强化企业的客户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践行企业精神的需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国家电网公司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而卓越绩效模式是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与卓越绩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一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雅琦 刘文丽
数智时代下,新互联网体系与传统金融碰撞,催生业态新发展,在货币形态、支付方式、会计信息化系统、金融供应链等方面自下向上发生了翻天覆盖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会计人员应与时俱进,直面挑战。文章从背景、困境、路径做出分析,助力推动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数智化 会计人才转型 创新 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明月
教师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体,要承担并且胜任新的任务。这要求职业院校加强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体系建设,努力拓展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为此,应将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要求纳入体系管理,在职业目标体系、任务体系、选拔培养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复合型 职业教育 教师能力 体系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双艳
文章通过对集团管控体系的探索研究,构建一种新的复合型的集团管控体系思路。一方面集团复合型管控体系的设计为我国管控体系理论的完善做出了新的探索;另一方面为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在阐述复合型集团管控体系的基础上,以A集团为例,对管控体系的构建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可以对集团管控体系设计的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关键词:
管控体系 集团管控 管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云助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秀德
本文论述了加快我军高层次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军事学博士生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过程中需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在培养对象的选择上,要注重选人与选题相结合,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注重拾遗补缺,因材施教,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建立与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三是在论文指导上,要注重内联外请,发挥导师组、教研室和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的作用,形成多学科专家联合指导的综合优势,提高论文指导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正青 古宏晨
本文探索了如何组织青年教师队伍,发展新兴学科,依托“开放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学科,联合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基地和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教育服务于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周红
积极开启合作交流对话机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高校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以多校联盟机制为基础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长效培养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合作的多样化,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特色。以互换交流为平台,创设学科交叉渗透和素质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证明,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全面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因素,形成互惠多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合作交流 多校联盟 呼唤交流 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冰竹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关系现代化发展全局、影响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思路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发挥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艳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当务之急。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城镇化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人综合素养的提高、收入水平的上升以及选择自由度的拓展是人的城镇化的基本逻辑结构。但是,在认识局限与狭隘观念的作用下,人的城镇化不但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且存在被异化的现象。人的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从内在的发展观念以及外在的体系建构两个层面考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立
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大自然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过去100多年的现代主义理念认为"功能城市"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式。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没能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作者认为"生态文明"作为战略,明确了新发展模式的目标。这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是为了转变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方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转型和创新,特别是各不同系统在转型过程中的整体的运作和相互配合。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转型 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