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6)
2023(5152)
2022(4210)
2021(4186)
2020(3506)
2019(8452)
2018(8713)
2017(15956)
2016(9170)
2015(10735)
2014(11079)
2013(10300)
2012(9085)
2011(8224)
2010(8644)
2009(7614)
2008(7567)
2007(6946)
2006(6047)
2005(5421)
作者
(25160)
(20654)
(20550)
(19765)
(13248)
(9948)
(9509)
(8074)
(7816)
(7768)
(7227)
(6921)
(6866)
(6592)
(6410)
(6351)
(6271)
(6198)
(6105)
(5908)
(5284)
(5185)
(5086)
(4875)
(4850)
(4723)
(4674)
(4612)
(4327)
(4065)
学科
(32302)
经济(32273)
管理(24169)
(21728)
(18618)
企业(18618)
方法(17479)
数学(15570)
数学方法(15024)
理论(10021)
中国(9036)
(8937)
教学(8701)
教育(7357)
业经(7069)
(6897)
(6232)
(5789)
学法(5726)
教学法(5726)
农业(5592)
(5352)
贸易(5346)
地方(5256)
技术(5214)
(5187)
(5074)
学理(4874)
学理论(4874)
(4737)
机构
学院(123572)
大学(120160)
管理(45891)
(41315)
经济(40048)
理学(38870)
理学院(38442)
管理学(37221)
管理学院(37005)
研究(35729)
中国(27358)
(26016)
科学(23024)
(20629)
(19850)
(18116)
技术(18065)
(17828)
(17792)
师范(17650)
业大(17612)
中心(17151)
(16986)
北京(16608)
研究所(16135)
职业(15555)
财经(15374)
(13764)
农业(13712)
师范大学(13519)
基金
项目(77524)
研究(59517)
科学(59448)
基金(51564)
(44046)
国家(43649)
科学基金(37651)
(33445)
社会(33270)
教育(31402)
社会科(31347)
社会科学(31337)
编号(27567)
(27280)
基金项目(26327)
自然(24812)
自然科(24282)
自然科学(24279)
自然科学基金(23791)
资助(23182)
成果(22619)
课题(20081)
重点(17791)
(16993)
项目编号(16523)
(16519)
(16086)
(15938)
大学(15372)
创新(15225)
期刊
(48147)
经济(48147)
研究(34958)
中国(30064)
教育(26765)
管理(18329)
学报(17698)
(16717)
(16359)
技术(16213)
科学(15507)
大学(13811)
学学(12331)
农业(11165)
职业(9384)
(9306)
金融(9306)
业经(9140)
图书(9026)
统计(7823)
经济研究(7314)
财经(7086)
(7040)
(6424)
论坛(6424)
决策(6383)
书馆(6363)
图书馆(6363)
技术经济(6353)
(6347)
共检索到188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雷强  刘旭涛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MPA教育的创新、发展和融合,以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从培养对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分析国内外MPA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科导向、能力导向、问题导向、行动学习导向等四种。综合来看,学科导向是MPA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能力导向是其较高要求,问题导向是其主要学习方法,行动学习导向是其主要培养特点。MPA教育模式的四种导向为我们从MPA人才培养的纵向过程和横向组成进行设计与整合提供了理论视角和新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林  姚先国  
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培养高层次政府管理人才,浙江大学从2006年起,与原国务院西部办合作开设MPA西部领导干部班,在西部十二省市招收MPA研究生。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招收学生61名,2007年招收学生330名。生源覆盖所有的西部省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州。这一项目在公共管理学界、MPA教育界以及社会上都引起了较大反响。浙江大学作为东部地区高校,为什么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春梅  
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活动。本文介绍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新突破,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了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熊建新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天荣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帮助与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广大的企业建立人才订单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使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及企业都从中受益,成为了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新课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职教师资培养规模小、来源结构单一,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精准对接职业院校师资需求,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先行先试做法值得借鉴。事件回放2021年8月4日,教育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立新  檀根甲  吴冬梅  巫娟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双创"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建洋  胡荣林  丁卫红  黄明亮  于振洋  高尚兵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建设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契机,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卓越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尝试,探索并实践拓展内涵融合创业的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不断优化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满足IT产业卓越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周红  
积极开启合作交流对话机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高校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以多校联盟机制为基础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长效培养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合作的多样化,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特色。以互换交流为平台,创设学科交叉渗透和素质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证明,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全面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因素,形成互惠多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定文  谢明元  何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面简称"卓越计划")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作为行业背景深厚、以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的西部地方工科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积极参与卓越计划,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抓住专业主线,实施综合改革如何在高校分类分层次发展的要求下办出特色办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来斌  汪志明  孙旭东  薛谦  董秀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根据社会需求,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辟了一条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为平台,学校、中外企业和外国政府“全程合作”培养石油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为大型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改善了人力资源、经营环境与文化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春红  杨吉生  
文章分析了吉林省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经验,通过比较分析及启示对吉林省高校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言生  陆启光  陈礼  
为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制冷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相连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