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2)
- 2023(7202)
- 2022(5939)
- 2021(5887)
- 2020(4997)
- 2019(11704)
- 2018(11894)
- 2017(22332)
- 2016(12208)
- 2015(14203)
- 2014(14264)
- 2013(13402)
- 2012(11910)
- 2011(10863)
- 2010(11370)
- 2009(10412)
- 2008(10306)
- 2007(9607)
- 2006(8599)
- 2005(7668)
- 学科
- 济(46834)
- 经济(46679)
- 管理(31795)
- 业(27810)
- 企(25417)
- 企业(25417)
- 方法(22695)
- 数学(18011)
- 数学方法(17437)
- 中国(14104)
- 理论(13966)
- 农(12122)
- 业经(11200)
- 教育(10728)
- 财(10606)
- 学(9477)
- 和(9402)
- 教学(8757)
- 制(8334)
- 地方(7787)
- 农业(7294)
- 贸(7170)
- 贸易(7162)
- 易(6921)
- 务(6521)
- 财务(6471)
- 财务管理(6442)
- 策(6343)
- 银(6052)
- 银行(6046)
- 机构
- 大学(166753)
- 学院(163130)
- 管理(60605)
- 济(58697)
- 经济(57101)
- 理学(51466)
- 研究(51225)
- 理学院(50831)
- 管理学(49287)
- 管理学院(48979)
- 中国(38534)
- 京(36202)
- 科学(30726)
- 财(29406)
- 江(26638)
- 范(25345)
- 师范(25170)
- 所(24941)
- 中心(23674)
- 北京(23377)
- 财经(22614)
- 研究所(22050)
- 州(21471)
- 农(21419)
- 业大(21403)
- 经(20322)
- 师范大学(19944)
- 技术(19311)
- 院(18779)
- 教育(18225)
- 基金
- 项目(101664)
- 科学(79780)
- 研究(78938)
- 基金(70781)
- 家(59851)
- 国家(59313)
- 科学基金(51517)
- 社会(48867)
- 社会科(45016)
- 社会科学(44993)
- 省(40977)
- 教育(40493)
- 基金项目(35920)
- 编号(35014)
- 划(34184)
- 自然(32431)
- 自然科(31746)
- 自然科学(31742)
- 自然科学基金(31144)
- 成果(30586)
- 资助(30440)
- 课题(25277)
- 重点(22968)
- 部(22201)
- 大学(22127)
- 项目编号(21505)
- 年(21185)
- 创(20964)
- 发(20543)
- 性(19724)
共检索到260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凤莲 安洪溪 江丕权
早在1977年夏天,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在邓小平同志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国内一些高校提出了“为把××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口号。清华大学校长张孝文同志在中共清华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1988年)上提出了“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蔡三发 徐贤春 王顶明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际标准与国际参照。在全球两大高等教育体系中,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传统上遵循市场逻辑,奉行自由主义理念,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自由竞争的产物。罗马体系遵循行政逻辑,奉行国家主义理念,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是政府指定的。东亚地区的高等教育具有浓厚的欧洲大陆体系色彩。与此相适应,盎格鲁-撒克逊体系实行院校自主的改进性评估,罗马体系实行政府主导的问责性评估。"双一流"建设需要国际可比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元评估解析出有用的评价标准。"双一流"建设的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通过对QS、THE、U.S.News、ARWU的元评估,发现世界大学排行榜在技术性标准上存在缺憾,在合法性标准上严重不足。因此,不能直接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的依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文辉 刘敏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贺美英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贺美英庆祝建党75周年暨清华党组织建立70周年[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党组织建立70周年。70年来,清华党组织虽历经白色恐怖、日军入侵南迁、复员回来和文化大革命等风浪曲折,但党组织的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宪洲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平 李功强 张德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大趋势。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是我国大学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管理模式 文化管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贵
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中 ,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 ,学校教育实力的目标定位是本国或本地区的一流水平 ,学校建设的逻辑步骤是根据一流办学目标 ,建设一流教师队伍、进行一流教学和科研、构建一流的学科体系。我国在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中 ,当前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大教育投入
关键词:
一流大学 高等教育 形成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嫣
一流大学构建个性化教育模式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一流大学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方式不够合理、教学制度体系亟待健全、教学管理模式刚性过强、教学评价方式亟待改革等。为改革个性化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发展,一流大学还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方式,着眼大学生个性发展,健全教学制度体系,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服务大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个性化教育模式 教学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性的群体概念,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都是按照一种模式发展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历程,它们探索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发展模式 个性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斯宪
综合改革体现了"使命引领、内生驱动、问题导向、协同突破"等特征。要求综合改革遵循"坚持道路自信、注重制度激励、强化自律保障"的指导思想。将改革内容概括为:完善一项根本制度,深化三项关键领域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攻坚阶段,也是国家继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力量,要通过深化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涵和任务,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阐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谈三点体会和认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高一斌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行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行业所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应该系统研究会计标准改革以后对会计行业其他领域所提出的配套性措施要求,进一步明确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会计体制改革目标、实施路径,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会计行业的改革,建立更加成熟完善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会计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路 刘志民
目前,我国大学普遍采取校、院两级学科管理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院际层面的学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无论是采取"院长负责制"、"院长+点长负责制",抑或是"点长(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院际学科建设工作均落不到实处,导致管理效率不高。英、美、澳三国的经验表明,在学院中采取"学科负责人团队管理"模式、"专业研究生院管理"模式和"专业学院管理"模式对学科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借鉴其经验,我国大学的学科管理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基本的路径有:确立学科专人负责的管理责任机制,改革院际学科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专业研究生院,对校-院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集权制管理体制与机制,科学分配学科管理的权、责、利。
关键词:
大学 一流学科 管理模式变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亚军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其中主体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主干学科是大学的品牌,特色学科是大学的优势,支撑学科则预示了大学发展的潜力。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