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2)
- 2023(17217)
- 2022(14129)
- 2021(13071)
- 2020(10923)
- 2019(25010)
- 2018(24874)
- 2017(47783)
- 2016(25716)
- 2015(29145)
- 2014(29375)
- 2013(28734)
- 2012(26233)
- 2011(23479)
- 2010(23773)
- 2009(22365)
- 2008(21560)
- 2007(19605)
- 2006(17213)
- 2005(15436)
- 学科
- 济(109570)
- 经济(109379)
- 业(75584)
- 管理(69214)
- 企(54818)
- 企业(54818)
- 农(49202)
- 方法(46794)
- 数学(40370)
- 数学方法(39845)
- 中国(36167)
- 农业(32590)
- 业经(28773)
- 财(28407)
- 融(28163)
- 金融(28159)
- 银(27283)
- 银行(27249)
- 行(26199)
- 地方(25104)
- 制(23966)
- 学(19698)
- 贸(18815)
- 贸易(18802)
- 理论(18768)
- 易(18281)
- 务(18133)
- 财务(18070)
- 财务管理(18022)
- 企业财务(17130)
- 机构
- 学院(364512)
- 大学(359282)
- 济(149779)
- 经济(146402)
- 管理(138786)
- 理学(119177)
- 研究(118712)
- 理学院(117901)
- 管理学(115664)
- 管理学院(114992)
- 中国(96769)
- 京(75139)
- 农(72817)
- 科学(72464)
- 财(68911)
- 所(59333)
- 中心(59020)
- 业大(56741)
- 江(56491)
- 农业(56132)
- 财经(54720)
- 研究所(53463)
- 经(49626)
- 范(47389)
- 师范(46906)
- 北京(46485)
- 经济学(46162)
- 州(45414)
- 院(42129)
- 经济学院(41773)
- 基金
- 项目(241114)
- 科学(189626)
- 研究(178058)
- 基金(173840)
- 家(150176)
- 国家(148836)
- 科学基金(128676)
- 社会(114057)
- 社会科(107227)
- 社会科学(107194)
- 省(96493)
- 基金项目(92414)
- 自然(81839)
- 教育(81722)
- 自然科(79949)
- 自然科学(79929)
- 划(79286)
- 自然科学基金(78469)
- 编号(74209)
- 资助(70287)
- 成果(59247)
- 重点(54092)
- 发(53078)
- 部(52872)
- 课题(50593)
- 创(50191)
- 国家社会(46902)
- 创新(46885)
- 科研(46160)
- 大学(45363)
- 期刊
- 济(168292)
- 经济(168292)
- 研究(104522)
- 中国(73594)
- 农(72279)
- 学报(55347)
- 财(54784)
- 科学(50899)
- 农业(48283)
- 管理(47258)
- 融(46772)
- 金融(46772)
- 大学(43147)
- 学学(40665)
- 教育(37461)
- 技术(33438)
- 业经(32275)
- 财经(26827)
- 经济研究(24947)
- 问题(24727)
- 业(23995)
- 经(23033)
- 版(19064)
- 技术经济(17994)
- 统计(17646)
- 理论(17314)
- 图书(17066)
- 世界(16683)
- 现代(16583)
- 商业(16216)
共检索到54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鹏飞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农民工城市生活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礼貌性、朋友身份的宽泛性和社区参与的有限性。化解这一问题,促进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需要保持社区的开放性姿态,创造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的条件和机会,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相应调整。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合 社会交往 内卷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潘泽泉 林婷婷
近年来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备受关注,但劳动时间因素对农民工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文章运用湖南省农民工"三融入"状况调查数据,建立二元Lo对stic回归的嵌套模型,探讨农民工劳动时间及其相关交互变量对农民工与本地市民社会交往及其社会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劳动时间普遍较长,时间分布存在群体性和职业性差异;主观社会经济水平而非客观经济收入对农民工社会交往有显著影响;劳动时间对农民工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且与户籍、行业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交互效应。文章认为,加大对农民工劳动休息权益保护力度,促进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对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松 资源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了社区特征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同一社区内聚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强化了"业主身份"对社会交往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流入地经济发展会拉大城乡居民间的社会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对从事低端职业的流动人口社会交往有积极影响;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不仅有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强化"业主身份"效应和削弱交往中的年龄劣势,间接地促进了社会交往。应通过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社区交往环境、加强社区治理等措施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内卷风险。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交往 社区特征 内卷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就业稳定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费尔德曼
论文建构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社会融合包括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其中社会经济融合是方向无涉的,而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具有双向性。概念将市民纳入研究视野,为农民工融合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标尺,有助于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的准确理解。论文的重要发现包括:农民工文化融合的首选策略是融合策略,心理融合以融合型和融入型为主,制度障碍是导致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敏红
农民工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政策,但有关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政策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从理论层面对农民工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农民工社会政策应重点突出福利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社会政策"生存—发展—融合"的系统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政策 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涛 李旭 戚迪明
本文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从就业地和社会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意愿的选择。基于logit模型、通过基准回归研究发现,就业地和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越高越偏好于在城市定居;通过分职业、分收入和外出与否回归发现,高端职业、高收入和外出农民工比低端职业、低收入和本地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东平 卢海阳 文晓丽
本文基于CGSS2013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劳动时间、社会交往对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时间对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积极开展社会交往有利于农民工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超时劳动对农民工的社会交往活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健康隐忧;劳动时间、社会交往对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劳动时间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社会交往对老一代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立平 陈政 胡红宇
农民工融入城市"内卷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极不平衡的一面,关系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型城市化发展。文章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认为去"内卷化"的策略应建立在城乡一体化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相关制度,达到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性等的目的。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认同 去“内卷化”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刘爽
采用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合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支持影响城市融合的四因素因果结构模型:配偶支持、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基于河北省272名城市农民工的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除了配偶支持的作用未得到证实外,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支持 城市融合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传江,周玲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边缘性地位使他们在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和矛盾日益凸现 ,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农民工的边缘性地位与其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改善农民工社会资本匮乏和质量低下的状况 ,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形成机制 ,才能促使农民工更快完成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过程 ,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边缘性群体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聂伟 风笑天
本文利用珠三角和长三角19个城市1436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固定效应Logistic模型,探讨就业质量、社会交往对农民工城市入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入户意愿不强烈,具有明确入户意愿者仅为24.6%。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工作时间、劳资关系、工作环境、社会保障、职业发展、主观满意度)越高,入户意愿越强;但短期和不公平的合同降低农民工入户意愿。新生社会网络、家庭支持和组织参与显著提升入户意愿。较低就业质量带来的经济、社会交往、心理效应制约农民工主动市民化。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基础上,综合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促进农民工社会交往是快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巧仙 王毅杰
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聋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以某学院304名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交往作为测量指标对他们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聋人大学生社会交往出现了分化,他们朋友交往呈现出:(1)健听人数量多;(2)聋人数量多;(3)聋健人数量差不多三种状况;他们与聋人和健听人都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比而言,他们与健听人朋友交往不密切、不深入。聋人大学生的性别、家庭教育、接受基础教育方式、教师教育和社会态度等微观因素对其社会交往分化影响显著。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与支持体系以促进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沟通与交往,促进社会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社会交往 社会融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刘烁
研究目标:基于社会融合视角下探讨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程度。研究方法:AF方法、CSPI指数、分离不平等程度测度、Logit回归。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但存在不可忽略的不平等,且教育、社会融合、社会保障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女性较男性贫困,老一代较新一代贫困,且男女及新老一代表现出不同的贫困特征;工作强度较强及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城市可加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但却减缓了收入贫困。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个人层面考虑了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维度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测度了不平等程度,并探讨了性别及新老一代多维贫困差异。研究价值:为进城农民工如何减少多维贫困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连福鑫 王雁
为了考查融合情境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同伴介入法的干预效果,对国外近十年23篇单一被试研究文献进行元分析,计算相关研究总体干预、维持及泛化Tau效应值,并分析被试特征、同伴特征及干预特征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融合环境下运用同伴介入法能有效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且具有较高的维持和泛化效应;仅在干预效应值上,女童高于男童,社交参与、社交回应高于社交发起,同伴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高比例分配形式高于低比例分配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