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4)
2023(12515)
2022(10404)
2021(9665)
2020(7749)
2019(17762)
2018(17147)
2017(32074)
2016(17215)
2015(19732)
2014(19712)
2013(19676)
2012(18750)
2011(17189)
2010(17672)
2009(16456)
2008(15789)
2007(14297)
2006(13038)
2005(12490)
作者
(49575)
(40818)
(40603)
(38776)
(26316)
(19688)
(18573)
(16067)
(15704)
(14914)
(14131)
(13859)
(13260)
(13172)
(12986)
(12876)
(11966)
(11935)
(11916)
(11608)
(10545)
(9913)
(9848)
(9433)
(9184)
(9167)
(9164)
(9118)
(8389)
(8201)
学科
(78879)
经济(78805)
管理(44701)
(44009)
(33705)
企业(33705)
中国(33392)
(28295)
金融(28294)
(26666)
银行(26653)
方法(26244)
(25957)
数学(22999)
数学方法(22853)
地方(22237)
(21986)
(19804)
(18547)
业经(17953)
(17751)
贸易(17728)
(17238)
农业(14696)
(12915)
(12534)
(11802)
理论(11742)
环境(11661)
教育(11632)
机构
学院(246357)
大学(245847)
(113137)
经济(110670)
研究(94209)
管理(86706)
中国(80471)
理学(71275)
理学院(70420)
管理学(69456)
管理学院(68986)
(54539)
(53364)
科学(50543)
(47242)
中心(43867)
研究所(41816)
财经(41035)
(39236)
(37812)
(37288)
经济学(36933)
北京(36283)
(33820)
(33686)
师范(33378)
经济学院(33112)
(32251)
财经大学(30360)
业大(29630)
基金
项目(147959)
科学(116400)
研究(115531)
基金(106009)
(90777)
国家(89968)
科学基金(76442)
社会(74086)
社会科(70406)
社会科学(70393)
(56388)
基金项目(54035)
教育(53187)
编号(47453)
(47254)
自然(44686)
资助(44590)
自然科(43659)
自然科学(43649)
自然科学基金(42895)
成果(40026)
(38064)
课题(34637)
重点(33922)
(33819)
发展(31769)
国家社会(31316)
(31246)
(31224)
(30460)
期刊
(137201)
经济(137201)
研究(88783)
中国(63293)
(43662)
金融(43662)
(40839)
(36325)
管理(34928)
教育(34639)
学报(32276)
科学(31690)
大学(25535)
农业(24274)
学学(23329)
经济研究(22570)
技术(21931)
财经(21530)
业经(21209)
(18721)
问题(17327)
(16671)
国际(15819)
世界(14964)
(13651)
理论(12573)
图书(12314)
技术经济(12091)
(11754)
论坛(11754)
共检索到418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光华  张琪  韩良  
全球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突出。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投资者以机构为主。美国衍生品市场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为主,欧洲则以欧洲期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屯  于金酉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义奇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妍芳  
一、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符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要求,对完善我国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英  张征  王震  
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系统阐述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体系架构,分析当前国际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交易品种、价格因素等,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结合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得出构建碳金融市场、提升我国在碳金融产业链中地位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中夏  张甜甜  
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交易量迅速膨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参与交易的机构众多,因此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此类交易蕴含着哪些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孟楠  
90年代以来,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既被用来进行风险管理,同时这些工具的交易也带来多种深不可测的风险。香港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的经验对内地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英  
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对全球主要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及交易所进行了具体介绍,并结合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得出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提升在碳金融产业链中地位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晗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争论。业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此次金融海啸的诱因。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玉红  霍天翔  冯宗宪  
文章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追溯,论证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是风险管理的必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生力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炜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清泉  罗刚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规模大而品种少、需求大而本土市场浅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以确保衍生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及主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模式选择上,应该采用一种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诱发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混合模式;在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市场制度安排决定发展路径"的一般性思路;而在监管方面,应该采用"芝加哥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条件正在逐渐具备,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投资者的无知和偏见、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滞后与专业人才缺乏。文章提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稳步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巩固一个,并依法、公正、适度地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同时注意不断促进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创新,大力培养德才兼备、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怡  马克  
信用衍生品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提高金融市场效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规则、监管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后危机时代,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就市场的建设、监管等问题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信用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梳理了危机后各司法辖区针对信用衍生品监管缺陷问题对相关法律体系、监管规则和监管框架的调整;对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状况,对我国稳步推进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彩云  
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稳中有进、成果丰硕,初步构建了覆盖多期限国债期货、多品种股指期货以及单市场ETF期权的金融衍生品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仍不匹配,与构建更加市场化、更加开发包容的资本市场的总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要建设更具活力、更富弹性的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