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05)
- 2023(20503)
- 2022(17520)
- 2021(16509)
- 2020(13669)
- 2019(31322)
- 2018(31167)
- 2017(58429)
- 2016(32335)
- 2015(36568)
- 2014(36673)
- 2013(35820)
- 2012(33516)
- 2011(30489)
- 2010(30932)
- 2009(28538)
- 2008(28344)
- 2007(25642)
- 2006(22887)
- 2005(20975)
- 学科
- 济(128191)
- 经济(128023)
- 管理(96792)
- 业(90164)
- 企(75592)
- 企业(75592)
- 方法(49643)
- 中国(41160)
- 数学(41059)
- 数学方法(40565)
- 农(35487)
- 财(34192)
- 业经(31125)
- 制(29786)
- 地方(29144)
- 学(28471)
- 贸(24696)
- 贸易(24671)
- 银(24229)
- 技术(24224)
- 理论(24194)
- 银行(24172)
- 易(23925)
- 农业(23298)
- 行(23216)
- 融(22595)
- 金融(22586)
- 和(21156)
- 体(20456)
- 务(20428)
- 机构
- 大学(459343)
- 学院(457423)
- 济(182806)
- 经济(178646)
- 管理(172414)
- 研究(159884)
- 理学(145843)
- 理学院(144110)
- 管理学(141733)
- 管理学院(140873)
- 中国(123492)
- 京(100689)
- 科学(96457)
- 财(89267)
- 所(81608)
- 研究所(73202)
- 农(72396)
- 中心(71799)
- 江(71744)
- 财经(68925)
- 北京(64939)
- 范(64114)
- 业大(63939)
- 师范(63503)
- 经(62329)
- 州(57852)
- 院(57713)
- 农业(56170)
- 经济学(55034)
- 师范大学(50929)
- 基金
- 项目(294772)
- 科学(231060)
- 研究(222095)
- 基金(210413)
- 家(182554)
- 国家(180907)
- 科学基金(154274)
- 社会(138591)
- 社会科(131071)
- 社会科学(131041)
- 省(115527)
- 基金项目(110213)
- 教育(103064)
- 划(96986)
- 自然(96971)
- 自然科(94673)
- 自然科学(94651)
- 自然科学基金(92968)
- 编号(91806)
- 资助(86328)
- 成果(77873)
- 重点(66393)
- 课题(65423)
- 发(65285)
- 部(65242)
- 创(63193)
- 创新(58505)
- 国家社会(56649)
- 项目编号(56250)
- 教育部(56170)
- 期刊
- 济(216100)
- 经济(216100)
- 研究(146488)
- 中国(104538)
- 学报(71613)
- 财(70795)
- 管理(68207)
- 农(67437)
- 科学(65490)
- 教育(64722)
- 大学(54608)
- 学学(50321)
- 农业(45933)
- 融(45796)
- 金融(45796)
- 技术(41833)
- 财经(35125)
- 业经(34807)
- 经济研究(33725)
- 经(30235)
- 图书(27780)
- 问题(27654)
- 业(24745)
- 贸(22591)
- 科技(22181)
- 技术经济(22066)
- 理论(21744)
- 版(21456)
- 坛(21316)
- 论坛(21316)
共检索到719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本文是常修泽教授为其新著《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一书写的《前言》。它既是对《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的介绍,也是对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之路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阐述。文章以"人本体制论"来统辖,全景式地展现了作者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的心路历程,是理解中国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进行改革不可多得的论文。本刊特安排在"人的发展经济学"栏目发表,以供进行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的读者参考。为使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观点,文章只根据本刊排版的需要做格式上的调整,基本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是一个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又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具有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理论,其精要可以用"一个实质、双线均衡、三个解放和发展、四方位经济体制创新、五环式改革"来进行简单的概括。通观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就创新理论而言,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理论逻辑而言,它仍需要在更基础的层面进行建构。文章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社会主义规定性的人本导向,我们很难发现改革是否到位以及改革是否有失误。
关键词:
人本导向 中国经济改革 人本体制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占斌
广东先行先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重点突破,究其原因,在于勇敢承担起了"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历史重任,采取了坚定不移的改革行动和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担负改革探路任务的高端定位与靠改革谋发展的自身需求能够实现有机的结合;把全局统筹规划和综合配套结合起来,实现不同层面、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多方联动的整体制度创新;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方向和标杆,加快政府职能的整合重塑,厘清政府间关系;自上而下、由略到详、分工明确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保证试点改革的纲举目张和依法推进;以增量改革与局部改革带动全局改革,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协调起来;采取编制...
关键词:
科学发展 体制机制 行政体制 广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卫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康东 胡庆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稳定繁荣的制度基础。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开辟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体制的变迁和绩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深刻变革、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等新形势对农村经营体制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营体制 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言君 段学慧 程昊
人本产权论是贯彻"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对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理论由哲学抽象向现代制度转化的创新研究。这一研究对人力产权范畴内涵及其异化复归规律理论的创新,尤其对微观和宏观人力产权自主实现制度体系有机构成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讨,包括对物本产权论及其"人力资本"范畴等西方经济理论的解剖,为建立中国特色"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新的更为深层到位的理论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璠
建国以来长期执行的“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城乡区别对待的不公平的制度,致使农村长期处在严重被剥夺的境地,使得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本文通过对产生城乡差距原因的分析,得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体制创新,并分析了体制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统筹 城乡 体制 创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虹文 王文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简新华
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则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大趋势的要求,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才提出的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由于两型社会提出的时间很短、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也才开始,因此对什么是两型社会、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衡量两型社会及其进展、怎样有效建设两型社会等基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和
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探索营利性与分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华桥外院")作为全国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试点"任务的民办高校,立足校情、省情、国情,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民办教育规律,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围绕如何办好非营利性高水平民办高校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振
农业经营体制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近年来派生出了许多创新形式。本文通过对新型统分结合发展类型、形成逻辑、现实意义等的分析,形成以下研究结论:理论层面,新型统分结合更契合农业生产"统分结合"的需要;实践层面,新型统分结合解决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供给不足、适度规模经营不够、规模经济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意义层面,新型统分结合依托不同类型农业组织,以不同"统"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生产"模式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巩固和完善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在此基础上鼓励形成多种类型的"统分结合"经营形式,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完善的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玉光
中国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八十年代初,人口学界在分析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其理论支架的明显脆弱性在于:忽略传统经济体制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巨大影响。翻阅一下有关题目的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大同小异的论证。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更为突出;(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生育观的强烈的影响;(3)人多是好事等人口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人口政策的失误,等等。以上分析和论证,基本上没有涉及传统经济体制对家庭生育需求强力的推动作用。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生育需求行为这个环节上重新思考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控制问题,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孔伟艳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列宁、邓小平、中共中央以及中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相关理论。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形式新的表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关键词:
生产形式 劳动交换形式 劳动分配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