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3)
- 2023(11910)
- 2022(9901)
- 2021(9334)
- 2020(7469)
- 2019(17365)
- 2018(17406)
- 2017(31497)
- 2016(18388)
- 2015(21308)
- 2014(22068)
- 2013(20643)
- 2012(18970)
- 2011(17427)
- 2010(18135)
- 2009(15843)
- 2008(15580)
- 2007(14311)
- 2006(12868)
- 2005(11967)
- 学科
- 济(75757)
- 经济(75695)
- 管理(41508)
- 业(39939)
- 企(30991)
- 企业(30991)
- 中国(28898)
- 方法(27026)
- 数学(23323)
- 地方(23088)
- 数学方法(22744)
- 教育(22432)
- 农(21347)
- 业经(18187)
- 理论(17244)
- 发(15169)
- 学(14671)
- 农业(14270)
- 技术(13682)
- 教学(13360)
- 财(13044)
- 地方经济(12780)
- 制(12287)
- 产业(12148)
- 发展(12006)
- 展(11878)
- 银(11745)
- 银行(11733)
- 贸(11634)
- 贸易(11620)
- 机构
- 学院(251258)
- 大学(243502)
- 济(93217)
- 经济(90772)
- 研究(87003)
- 管理(86463)
- 理学(72371)
- 理学院(71420)
- 管理学(69695)
- 管理学院(69207)
- 中国(61672)
- 京(55062)
- 科学(51914)
- 范(44447)
- 师范(44128)
- 所(44010)
- 江(42765)
- 财(42547)
- 研究所(39263)
- 中心(38888)
- 教育(37342)
- 技术(36802)
- 北京(36304)
- 农(36226)
- 师范大学(35161)
- 州(34731)
- 职业(33523)
- 财经(32337)
- 业大(32209)
- 院(31472)
- 基金
- 项目(153211)
- 研究(124489)
- 科学(120981)
- 基金(101911)
- 家(86182)
- 国家(85250)
- 社会(73357)
- 科学基金(72819)
- 社会科(69299)
- 社会科学(69286)
- 省(66407)
- 教育(66233)
- 编号(56504)
- 划(55242)
- 基金项目(52172)
- 成果(47707)
- 课题(43889)
- 自然(43402)
- 资助(42760)
- 自然科(42366)
- 自然科学(42361)
- 自然科学基金(41535)
- 发(39864)
- 年(37055)
- 重点(36331)
- 部(33579)
- 规划(33240)
- 项目编号(32851)
- 发展(32730)
- 创(32556)
- 期刊
- 济(115618)
- 经济(115618)
- 研究(85330)
- 教育(69057)
- 中国(67253)
- 农(35039)
- 管理(34215)
- 技术(32335)
- 财(32070)
- 学报(31280)
- 科学(30477)
- 大学(25485)
- 农业(23968)
- 融(22727)
- 金融(22727)
- 职业(22062)
- 学学(21864)
- 业经(21507)
- 经济研究(17896)
- 财经(15380)
- 坛(15248)
- 论坛(15248)
- 图书(14744)
- 技术教育(14740)
- 职业技术(14740)
- 职业技术教育(14740)
- 问题(14584)
- 经(13503)
- 统计(12904)
- 业(12732)
共检索到406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雪玲 邓志高
专业镇是随着我国镇域经济的崛起,由广东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专业镇已由最初专业化生产的乡镇经济区域发展到了由若干相互关联的企业高度集聚、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国内外产业竞争优势的区域,是一种专业化区域生产的组织模式。"一镇一品"是专业镇经济的基本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在宝 张杰 薛春丽 李琼
教学质量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学习环境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教育者和领导成为优质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构建他人导向式与自导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微型学习为学习形式,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以学为中心 教学能力 学习特征 学习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宁虹 丁邦平
本文着眼于时代的特点、教育的特点 ,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与地方合作 ,共同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的构想 ,并对教育发展服务区建设的特点作了分析阐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旭仁其木格
探索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现有的高职教育综合优势,高职院校应坚持多渠道、多门类、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教育发展思路。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系,配合组织部门轮流培训乡村干部,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办学功能,增强了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成人教育 发展模式 办学理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晓伟
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所在。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紧跟现代产业发展的步伐,构建人才、技术、文化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协同创新管理,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强化协同创新评价,构建协同创新文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协同 创新 模式 构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茂乐 李艳艳
通过对厦门市集美大学城周边区域各因素进行调研、数据分析和总结,依托大学城的先天优势并合理利用区域内不同特点的高校资源,提出"一校一特点,一村一文化"的发展理念,探索有效规划和统筹大学城周边村镇文化的发展途径与改善策略,旨在改变中国大学城与周边区域"有关系、少联系"的普遍局面,提升大学城周边村镇发展潜力,形成"同城化"效应,从而构建大学城和周边村镇协调发展的双赢新模式。
关键词:
大学城 区域发展 双赢 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军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相对滞后,不能较好地完成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引入"行为导向"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承担责任、自主决断、自主选择和向实践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行为导向教学法"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新思路。
关键词:
行为导向 职业能力 项目引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骆中慧 黄宏伟
特殊高职教育育人模式回应残疾学生高质量学习、就业和发展的需求,拓宽残疾人群体成长成才通道,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办学10年来,锚定“自立自信、融合强技”育人目标,构建了“残健融合、协同共培、三制合一”特殊高职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融合环境建设、特殊高职教学支撑适配、残疾学生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形成紧扣“特”字精准办学定位、把握职教特质破解特教育人难题、引入增值发展评价推进多元发展的育人经验,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未来特殊高职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应发挥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优势,优化高职院校融合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包容性、增强特殊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拓展特殊高职教育多元衔接功能支持残疾学生终身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育人模式 特殊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美灵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在分享现代教育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其教学技术和教学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文章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及其给高职教学模式创新带来的划时代意义,从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两个层次论述了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职教学模式,对高职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良生
发展老年教育,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教育服务需求,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老年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开放大学要努力实现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利用新型大学办学优势,创设老年教育环境,探索远程教育服务老年人群新模式。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教育 社会服务 开放大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惠平
由高职教育发展战略与企业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渗透而内生的、在企业的组织和产业的空间布局变化中发展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产业资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优势和特色,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而凝炼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引入总部经济新理念,模拟总部经济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寻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的新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彩琴 刘庆华 路建彩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转变思路,以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为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工作系统的要求设计学习系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等,取得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琳 邓忠波
随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上,高职院校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多样:多元投资校企混合共建模式、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模式、梯级承接体系发展模式、联合推进体系发展模式等。探索过程中,产业学院建设者常常面临企业内驱力不足、使用权稳定性不够、管理泛行政化等问题。产业学院多元共生格局的建设路径,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产业学院 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秉琦 李寿国 彭璟
我国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逐步形成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进行择业技巧“包装”和一些简单的职业指导,目的是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时、顺利就业。这种临时突击型的就业指导模式注重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