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2)
2023(13022)
2022(11210)
2021(10593)
2020(9183)
2019(21558)
2018(21318)
2017(40802)
2016(21969)
2015(24801)
2014(24831)
2013(24419)
2012(22337)
2011(20060)
2010(19980)
2009(18384)
2008(18159)
2007(16050)
2006(13704)
2005(12165)
作者
(61922)
(51799)
(51688)
(49575)
(32941)
(25068)
(23823)
(20295)
(19688)
(18587)
(17438)
(17431)
(16445)
(16231)
(16155)
(16000)
(15930)
(15326)
(15048)
(14887)
(12701)
(12687)
(12663)
(11915)
(11719)
(11604)
(11480)
(11436)
(10523)
(10282)
学科
(89662)
经济(89563)
管理(61708)
(60053)
(48265)
企业(48265)
方法(44646)
数学(39657)
数学方法(39118)
(25039)
(24134)
中国(23069)
业经(18130)
(17441)
(16878)
贸易(16869)
农业(16828)
(16399)
地方(16144)
(15702)
(15441)
财务(15380)
财务管理(15336)
理论(14705)
企业财务(14489)
技术(13175)
(13094)
(12869)
银行(12823)
(12469)
机构
大学(308733)
学院(307494)
(126552)
经济(123951)
管理(119089)
理学(102753)
理学院(101676)
研究(99892)
管理学(99734)
管理学院(99159)
中国(75764)
(64618)
科学(60834)
(58347)
(51466)
(50136)
中心(47552)
财经(46715)
(46642)
业大(46118)
研究所(45349)
(42450)
农业(40518)
(40348)
北京(40309)
师范(39925)
经济学(39616)
(36987)
(35942)
经济学院(35941)
基金
项目(206329)
科学(162187)
研究(150392)
基金(149920)
(130560)
国家(129489)
科学基金(111363)
社会(94892)
社会科(89993)
社会科学(89967)
(80817)
基金项目(78818)
自然(72467)
教育(71292)
自然科(70850)
自然科学(70826)
自然科学基金(69541)
(68098)
资助(62216)
编号(61737)
成果(49743)
重点(46598)
(46292)
(43693)
(43077)
课题(42067)
创新(40259)
科研(40241)
教育部(39967)
国家社会(39457)
期刊
(133226)
经济(133226)
研究(88291)
中国(60410)
学报(47654)
(47462)
(45757)
科学(42917)
管理(42635)
大学(36574)
教育(35574)
学学(33963)
农业(30796)
技术(29648)
(26163)
金融(26163)
财经(22671)
业经(22098)
经济研究(21845)
(19526)
问题(17752)
(17479)
统计(16192)
图书(15948)
技术经济(15807)
(15114)
(14618)
理论(14471)
(14373)
财会(14025)
共检索到451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月友  凌永辉  
考察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发现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强烈地表现出反周期现象。为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总劳动投入视角切入,将总劳动投入分解为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建立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利用美国2008~2009年季度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数量与劳动质量对劳动生产率变化存在相反方向的作用,其中,劳动数量的作用占据主导,进而我们认为,美国劳动生产率表现出反周期现象是由总劳动投入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这一发现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稳就业、保增长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凤  赵燕  邓格致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分析视角入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中介效应模型、Log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重点考察互联网应用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结构性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应用通过两个路径化解了“索洛悖论”,其一是直接效应,即互联网应用作为技术本身直接渗透至具体的劳动生产过程,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其二是间接效应,即通过创造性破坏机制改变城乡劳动力的分布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结构性的,而且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也是结构性的,此类结构性的变化会对农业农村的禀赋结构,尤其是通过提升和改变劳动力的质量与分布对农户劳动生产率产生实质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准确识别农村部门互联网应用的作用路径及其结构性差异,对于在制度创新与政策导向上更好适应科技革命浪潮,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汉华  杨俊  廖尝君  
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特征性事实。笔者基于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2001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3D分析框架,考察了密度、距离、分割等经济地理特征对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分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经济地理特征与劳动生产率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本文为理解劳动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对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释了垂直专业分工如何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垂直专业分工确实有助于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特别是在国有部门、高新技术行业和低生产率企业,相对于自制中间品,外购中间品的边际收益更高,并且国外进口中间品的边际收益大于国内采购的中间品。(2)国际分工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边际效应约为国内分工的两倍,尤其是对出口企业以及来自OECD等发达国家和一般贸易进口的中间品而言,这种全球纵向分工体系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3)从总体上看,进出口贸易和FDI等全球化因素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征  唐涯  朱菲菲  
中国的产业层次需要向中高端升级,这离不开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本土的技术研发和基础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日本劳动生产率的纵向发展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体现为劳动投入的产出效果,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报酬,从而对国内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晓明  
一、引言关键部门分析是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而逐步深入的。研究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把握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真实地位和作用,是关键部门分析的起点和基础。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环节和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手段的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在关键部门的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自拉斯姆森(Rasmussen,(1956)],钱纳里和瓦特纳伯(Chenery & Watnabe(1958))指出部门间相互关联的重要性,赫希曼(Hirschman(1958))给出关键部门的定义和标准关联度的关系,关键部门分析的实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旭川  
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理论联系。通过运用VAR方法和1978-2006年间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的重要因素。从短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负的,但从长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正的。这说明,中国选择了一种适于就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式。中国应坚持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协调增长,采用适合于中国现实经济的技术,并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速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红亮  陈乐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期,由劳动力市场因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日益凸显,对新时期劳动生产率冲击和工资粘性影响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减轻劳动生产率冲击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本文通过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生产率冲击与工资交错议价过程,对劳动生产率冲击和工资粘性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特征、传导机制及其模拟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工资粘性现象和市场分离作用,且该作用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冲击;(2)劳动生产率冲击可以解释约15%的产出波动和50%以上的劳动力市场波动;(3)工资粘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冲击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更大,对工资的影响更温和,工资粘性和劳动生产率冲击的同时存在能够加强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4)市场中工资粘性程度越高,社会福利损失越大,而由劳动生产率冲击带来的间接福利损失远高于其带来的直接福利损失。本文从劳动力市场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现象,为设计相关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