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4)
- 2023(8692)
- 2022(7114)
- 2021(6152)
- 2020(4702)
- 2019(10855)
- 2018(10119)
- 2017(18927)
- 2016(10565)
- 2015(11775)
- 2014(12011)
- 2013(11633)
- 2012(10556)
- 2011(9550)
- 2010(9690)
- 2009(8639)
- 2008(8620)
- 2007(7939)
- 2006(6915)
- 2005(6279)
- 学科
- 济(46835)
- 经济(46793)
- 管理(31084)
- 业(27093)
- 企(20977)
- 企业(20977)
- 方法(20064)
- 数学(17897)
- 数学方法(17762)
- 中国(15936)
- 农(11940)
- 财(10949)
- 地方(10186)
- 业经(9840)
- 贸(8643)
- 贸易(8631)
- 易(8300)
- 制(8239)
- 理论(7934)
- 环境(7894)
- 农业(7875)
- 学(7678)
- 融(7166)
- 金融(7165)
- 银(7148)
- 务(7136)
- 银行(7127)
- 财务(7121)
- 财务管理(7099)
- 城市(7072)
- 机构
- 学院(155900)
- 大学(154784)
- 济(65598)
- 经济(64019)
- 管理(58707)
- 研究(50587)
- 理学(50304)
- 理学院(49684)
- 管理学(48920)
- 管理学院(48606)
- 中国(38820)
- 京(32462)
- 财(30849)
- 科学(29299)
- 财经(24937)
- 江(24586)
- 农(24545)
- 所(24494)
- 中心(23797)
- 经(22682)
- 业大(22151)
- 研究所(21731)
- 经济学(21485)
- 范(20837)
- 师范(20635)
- 北京(19958)
- 经济学院(19641)
- 州(19514)
- 农业(19210)
- 院(18663)
- 基金
- 项目(103001)
- 科学(82124)
- 研究(75513)
- 基金(75469)
- 家(65561)
- 国家(65019)
- 科学基金(56960)
- 社会(49960)
- 社会科(47650)
- 社会科学(47636)
- 基金项目(40207)
- 省(40101)
- 自然(36044)
- 教育(35783)
- 自然科(35284)
- 自然科学(35279)
- 自然科学基金(34681)
- 划(33441)
- 编号(30183)
- 资助(30104)
- 成果(23399)
- 重点(23088)
- 部(22735)
- 发(22291)
- 国家社会(21477)
- 课题(21219)
- 创(21134)
- 教育部(19998)
- 创新(19724)
- 大学(19629)
共检索到234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方静 张静
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生产贸易数据,检验理论机制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并对决定城市质量分工的要素禀赋机制与本土市场效应机制进行甄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高收入城市出口并进口高质量产品"的假设成立,影响城市质量分工的要素禀赋机制与本土市场效应机制同样有效。以上结论在加入城市土地价格后和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分样本检验中仍保持稳健。研究结论表明,高收入城市的要素禀赋优势和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对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玲 陈妹 赵素萍
本文根据Hausmann(2007)测算了1999-2013年世界上90个经济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并基于"成本发现"理论模型,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产品内分工和要素禀赋等因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要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资本劳动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虽然自然资源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为负,但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2)产品内分工和FDI可以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3)然而以上因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品内分工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如晓 杨修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于印刷类和视觉艺术品贸易中,对贸易相对规模的影响明显高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产品贸易 本地市场效应 要素禀赋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海霞 张旭亮
文章梳理旅游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分析旅游业中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本地市场效应的相互关系,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利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验证中国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全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景区在不同模型中均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只有在考虑要素禀赋的模型中显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表明,在旅游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旅游行业已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影响,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趋势,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本地市场效益将逐渐代替要素禀赋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忠涛
基于1993~2004年中国宏观数据,本文利用有约束的利润函数和超越对数的函数形式,综合考察了制度因素、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变化对三次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务价格低廉的乡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三次产业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积极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则相反。因此,应放松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劳务价格;调整和优化财税结构以发挥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制度因素 资源禀赋 产业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京燕 周浩
近年来有关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围绕着污染避难所假说(PHH)和要素禀赋假说(FEH)逐步展开。本文以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细致的实证研究,检验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是否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进。分别使用衡量环境质量的两个指标(污染强度和人均污染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1998-2006年期间30个省份(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污染强度的回归结果支持PHH但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低,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本使污染强度较低。人均污染排放量的回归结果既不支持PHH也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高,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
关键词:
PHH FEH 污染强度 污染人均排放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恒
文章对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1996—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要素聚集度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的经济发展动力具有较大雷同性,地区间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形成零和博弈,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关键词:
要素禀赋 要素聚集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长林 李博涵 吴瑞君
本文基于2005~2020年283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了资源禀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环境规制强度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环境规制会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源禀赋不仅会阻碍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会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说明资源禀赋会抑制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渠道促进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东中部和西部城市、高收入和低收入城市均呈现“U”型关系;资源禀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本文对于政府创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资源禀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边恕 孙雅娜
具有能源要素禀赋的俄罗斯借助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有利时机,扭转了经济长期衰退的颓势,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能源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导致工业结构中产生了竞争力强的能源部门与竞争力弱的制造业部门并存的双重结构。同时,能源产品的出口具有绝对贸易比较优势。俄罗斯工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过度倚重能源产业的局面,将可能使俄罗斯产业结构出现初级化特征,进而不利于俄罗斯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静 何蒲明
[目的]突破要素制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要素禀赋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这有助于从本质层面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得农业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效益,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用2001—2016年的全国数据,研究要素禀赋变量组与农业转型升级变量组的相关性。[结果]要素禀赋升级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素禀赋中的劳动力、中间投入、科技投入、环境及土地都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占重要地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农业的规模效益凸显,资源利用率仍有上升空间,农业发展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阶段。[结论]农业转型升级依靠要素禀赋升级,要推动自然要素向高级要素发展,培育劳动力的内生优势,提高科技转化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发挥资本的粘合剂效应,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友芳
生产要素组合理论指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使用的生产技术应该与本国或本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即生产技术选择必须符合"合适性原则"。据此,"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必须避免对自身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的不合理选择。
关键词:
生产要素禀赋 技术升级 生产技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黄玖立
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而国际生产分割则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国际生产分割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假说。我们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国际生产分割的上升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这种负向效应与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密切相关;(2)国际生产分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随着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不断减小,呈现明显的"U型"趋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地区、时间样本的异质性、不同度量指标与不同样本影响后仍然稳健。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劳动收入份额 要素禀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宏林 杨菂
资源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有良好的解释力,但在微观层面,目前还缺少对企业具体应用方面的可操作性指导。本文以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结合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对企业如何在微观层面合理的选择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比亚迪公司的案例分析,提出对我国企业在动态技术选择过程中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要素禀赋 技术选择 价值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纳 蔡舒 张慧蓉 覃成林
基于广义要素禀赋视角系统研究1990—2006年黄河流域要素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禀赋和制度禀赋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两大因素;非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已较弱;改革开放引起制度禀赋改善、资本和劳动要素集聚,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的综合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增强,这是黄河流域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逐步加剧的根源;受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态势的支配,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日趋加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