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4)
- 2023(10737)
- 2022(9322)
- 2021(8754)
- 2020(7276)
- 2019(16662)
- 2018(16519)
- 2017(31487)
- 2016(17228)
- 2015(19196)
- 2014(19138)
- 2013(18463)
- 2012(17013)
- 2011(15400)
- 2010(15643)
- 2009(14672)
- 2008(14518)
- 2007(13392)
- 2006(11526)
- 2005(10263)
- 学科
- 济(68608)
- 经济(68550)
- 管理(45969)
- 业(43515)
- 企(35468)
- 企业(35468)
- 方法(31217)
- 数学(27154)
- 数学方法(26853)
- 农(19990)
- 中国(18397)
- 财(18157)
- 学(15259)
- 业经(15084)
- 地方(14281)
- 贸(14281)
- 贸易(14275)
- 制(13979)
- 易(13824)
- 农业(12887)
- 理论(12190)
- 务(11542)
- 财务(11511)
- 财务管理(11469)
- 和(11157)
- 企业财务(10761)
- 银(10476)
- 银行(10447)
- 行(9885)
- 融(9710)
- 机构
- 学院(244777)
- 大学(242357)
- 济(95695)
- 经济(93420)
- 管理(89601)
- 研究(79103)
- 理学(76788)
- 理学院(75845)
- 管理学(74316)
- 管理学院(73858)
- 中国(59614)
- 京(50803)
- 科学(50503)
- 财(44741)
- 农(41087)
- 所(40406)
- 江(38482)
- 中心(37445)
- 研究所(36560)
- 业大(36064)
- 财经(35673)
- 范(34174)
- 师范(33809)
- 农业(32433)
- 经(32117)
- 北京(31664)
- 州(30826)
- 经济学(29989)
- 院(28517)
- 技术(27651)
- 基金
- 项目(159034)
- 科学(124103)
- 研究(117248)
- 基金(113146)
- 家(98202)
- 国家(97406)
- 科学基金(83090)
- 社会(72769)
- 社会科(68748)
- 社会科学(68726)
- 省(63837)
- 基金项目(59959)
- 教育(55476)
- 自然(53234)
- 划(53139)
- 自然科(51983)
- 自然科学(51968)
- 自然科学基金(51021)
- 编号(50187)
- 资助(45853)
- 成果(40878)
- 重点(36223)
- 发(34689)
- 部(34512)
- 课题(34442)
- 创(33106)
- 创新(30879)
- 科研(30651)
- 项目编号(30226)
- 大学(30163)
- 期刊
- 济(108615)
- 经济(108615)
- 研究(69388)
- 中国(46645)
- 学报(38691)
- 农(37319)
- 财(36402)
- 科学(34520)
- 管理(30688)
- 教育(30178)
- 大学(28539)
- 学学(26639)
- 农业(24905)
- 技术(22360)
- 融(19835)
- 金融(19835)
- 业经(19535)
- 经济研究(17791)
- 财经(17404)
- 经(15021)
- 问题(14317)
- 图书(14022)
- 业(13121)
- 版(12689)
- 商业(12536)
- 技术经济(12188)
- 贸(11724)
- 理论(11456)
- 统计(11434)
- 财会(10654)
共检索到358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丽鸽
【目的/意义】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断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考究爱国主义逻辑在网络空间内的演进路径,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题中之义,更是立足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应然之举。【设计/方法】通过对网络空间爱国主义的场域逻辑、运演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比较分析,以明晰其发展境遇、生成理路和意义秩序。【结论/发现】虚拟生存场域的空间边界,规约着网络社会人的生存发展向度,进而也影响并重塑着爱国主义逻辑的空间表达和研究路径。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逻辑必须遵循技术的程序性思维和符号化表达,涵盖线上和线下两大话语体系,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模式,兼顾精神驱动和行为选择两个方面,回应意义指向和意义建构两项维度,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网络空间 网络精神文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雪钢 张祎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制度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坚实基础和充分依据。从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提升校园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活力、建立健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制度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对于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度自信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志忠 叶发保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专门立法不足、法治化程度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不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等构成了问题源流;党和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公众的建言献策、专家学者的专业建议形成了政策源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对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法治化需求形成了政治源流。三源流两两反复互动、交汇耦合,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政策之窗”,助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争先 杨岚
在个体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工具论和信念论等错误观念的影响日增,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国家建构理论,论证国家既是工具性存在,也是目的性存在,正面给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理由,阐明国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当性基础,进而澄清个体自主性的限度,分析爱国主义工具论和信念论观念之谬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向国民证明,国家作为工具性存在,有效地实现了其使命;也需要让国民认可,国家作为目的性存在,具有支配的正当性。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评价而言,学校既需要考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效果,也需要审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本身的正当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翼
中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是指在遵守网络公共空间法律和尊重网络公共空间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受到网络新媒介影响的中学生,利用与网络媒介阶段相适应的话语形式来表达和传递对祖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目前,中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表现为三种矛盾性现状:理性表达与非理性表达相互交织、积极网络爱国主义现象与消极网络爱国主义现象并存、自主性表达与操纵性表达交叉错杂。它的内部存在三种典型的问题:表达娱乐化倾向、自证性观念循环和非本真性表达。根据中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一方面进行正向的话语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多维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化解中学生网络爱国主义内部偏离正确方向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生网络爱国主义 矛盾性现状 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宁 符刚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从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握知信行循序渐进的内在转化逻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载体,推动爱国主义与技能教育融合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龙 王丽新 张东
爱国主义教育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目标统一、内容与模式统合、效果统整,但目前存在部分教师不会融入、被动融入、难以融入、"过度"融入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以创新课程策略为依托分类推进,依托专业课程类别性质分解着力点,依据领域教学发展任务探寻侧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从整体课程设计到教学过程管理,再到课程评价机制改革,全方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
关键词:
高职 爱国主义教育 学前教育 专业课教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姜颖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并能够创造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历史贡献的时代新人。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作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课题,不仅需要在内涵上明晰何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而且需要在学理上弄明白、在实践中搞清楚为什么要和怎样进行这一教育机制创新。只有厘清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科学内涵、逻辑机理、价值意蕴,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这一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断增强新动能、拓展新路径、提升新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机制创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震 蔡之骥
从蒸汽时代资本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到电气时代资本对地理景观的建构,再到互联网时代资本对网络空间的再造,资本逐利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拓展。以资本逐利为视角,从劳动力商品到社会分工,从碎片化劳动和标准化劳动到灵活弹性用工,空间再造的历史演进伴随着资本在形式上实现对劳动者进行束缚和操控的全过程。现阶段,资本致力于通过网络空间的再造来进行流量制造和节约劳动时间,以增加更多可供人使用网络空间的自由时间,同时资本通过网络空间对劳动者施以更加残酷和隐蔽的剥削,自此,网络空间使得劳动者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对象。
关键词:
资本逐利 网络空间 劳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双好 刘献君 霍继周
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调查与分析余双好,刘献君,霍继周爱国主义历来是最广泛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对广大群众,待别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先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前卫
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关系是主体虚拟实践所构建的,虚构性是其本质特征。在从现实到虚拟转换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主导了主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信息活动的失范。从主体性角度来看,防范网络信息活动失范,应从增加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理性着手,通过引导主体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以人的理性规范和引导非理性因素以达到目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高等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始终把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作为自身重大使命。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都有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檀传宝
<正>爱国主义教育在经验上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业。但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学、教育学意义上都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在民族国家存在还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家虚无主义或是对国家特定形态的非批判性崇拜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社区、族群的关系,以及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又绝非政治生活中的易事。以国家认同为焦点,公民既要理性认识国家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也要辩证理解国家与族群、社区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承蔚
笔者认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表现应该是:每位公民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发展国家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对于有损国家根本利益、中华民族形象与尊严的言行采取适度理性方式进行解决。简言之就是:提高素质、发挥潜能、发展经济、维护稳定,适度理性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形象和尊严,为爱国主义国际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国际化 适度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