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7)
2023(6582)
2022(5868)
2021(5367)
2020(4686)
2019(11181)
2018(11298)
2017(21455)
2016(12020)
2015(13963)
2014(14478)
2013(14336)
2012(13590)
2011(12342)
2010(12640)
2009(11712)
2008(11944)
2007(11153)
2006(9524)
2005(8534)
作者
(36847)
(30946)
(30853)
(29593)
(19593)
(15056)
(14363)
(12255)
(11427)
(11290)
(10504)
(10417)
(10022)
(9992)
(9786)
(9708)
(9620)
(9049)
(9041)
(8896)
(7845)
(7670)
(7526)
(7136)
(7022)
(6972)
(6970)
(6925)
(6327)
(6319)
学科
(50358)
经济(50310)
管理(33232)
(32190)
(25347)
企业(25347)
方法(24980)
数学(21978)
数学方法(21774)
(14397)
(13062)
中国(12144)
(11832)
地方(10217)
(10157)
贸易(10154)
业经(9986)
(9839)
农业(9425)
(9412)
理论(8455)
(8240)
财务(8218)
财务管理(8184)
(8091)
企业财务(7646)
(7392)
银行(7368)
环境(7095)
(6918)
机构
学院(179081)
大学(178093)
(71345)
经济(69640)
管理(66582)
研究(58885)
理学(56653)
理学院(55990)
管理学(54957)
管理学院(54624)
中国(44996)
(37991)
科学(37962)
(33796)
(32936)
(31328)
(29349)
业大(28638)
研究所(28292)
中心(27932)
农业(26798)
财经(26025)
北京(23818)
(23792)
师范(23539)
(23308)
(23101)
经济学(22049)
(20973)
经济学院(20170)
基金
项目(113559)
科学(87338)
研究(82914)
基金(79828)
(69709)
国家(69114)
科学基金(57976)
社会(49949)
社会科(47172)
社会科学(47155)
(45929)
基金项目(42602)
教育(39091)
(38351)
自然(37825)
自然科(36868)
自然科学(36856)
自然科学基金(36184)
编号(35391)
资助(33166)
成果(28741)
重点(25962)
(25139)
(24936)
课题(24486)
(23383)
科研(22027)
创新(21836)
大学(21527)
教育部(21089)
期刊
(79711)
经济(79711)
研究(50463)
中国(36497)
(29790)
学报(29313)
(27843)
科学(26066)
管理(22275)
大学(21281)
教育(20598)
学学(19861)
农业(19521)
技术(17166)
(14793)
金融(14793)
业经(13777)
财经(12773)
经济研究(12302)
(11287)
(11009)
问题(10997)
技术经济(9772)
图书(9621)
(9326)
商业(8947)
(8900)
理论(8712)
财会(8628)
统计(8560)
共检索到266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梅生  张春花  
围填海造地作为一种彻底改变海域属性的人类行为,一直饱受质疑和争论。然而,随着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沿海地区纷纷开始转向海洋要地,加快了围填海造地的步伐。笔者在对围填海造地的传统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模式,探讨围填海造地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围填海造地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京梅  钟舜彬  
围填海造地土地产品合理定价,是约束和调整围填海规模,减少和防止围填海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海洋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保证。基于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从价格管理的视角分析围填海造地价格构成,认为围填海土地价格应包括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海域使用金)和边际生态成本,并以胶州湾西海岸某围填海工程为例,得出该地区围填海土地价格为424.5万元/hm2~722万元/hm2,远低于该地区实际土地拍卖价格。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围填海造地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宾  
与征地拆迁、补偿相比,填海造地"麻烦"少、补偿成本低、地方政府使用自由度大。因此,被认为是一项最便宜、最快捷、最自由的"三最"工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开发领域的日益拓展,海域、海岸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密度进一步加大,海洋开发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张俊飚  
填海造地是人类为缓解人地矛盾,向海洋寻求生产、生存空间的重要举措,世界上很多国家如荷兰、日本、韩国等都曾实施过填海造地工程。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填海造地活动,经过四轮填海造地热潮,到2015年我国填海造地面积达到1.45万平方千米。填海造地,作为沿海地区增加土地供应的有效手段具有其合理性,但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关键是科学合理开发的“度”。因为填海造地毕竟打破了海洋生态的原始面貌,在为城市提供大量新增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张俊飚  
填海造地是人类为缓解人地矛盾,向海洋寻求生产、生存空间的重要举措,世界上很多国家如荷兰、日本、韩国等都曾实施过填海造地工程。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填海造地活动,经过四轮填海造地热潮,到2015年我国填海造地面积达到1.45万平方千米。填海造地,作为沿海地区增加土地供应的有效手段具有其合理性,但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关键是科学合理开发的“度”。因为填海造地毕竟打破了海洋生态的原始面貌,在为城市提供大量新增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京梅  王颖梅  
构建生态补偿制度是目前规范我国围填海造地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对象的多样性以及范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生态补偿指标体系。文章在总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前提下,构建围填海造地生态补偿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围填海造地生态补偿指标的权重,针对青岛西海岸海洋世界项目围填海造地规模,计算生态补偿金的征收标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连娉婷  陈伟琪  
基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和定义,以填海造地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各类服务的负面影响分析为主线,着重探讨利益受损群体即补偿对象的确定,同时依据土地需求方获得填海的土地使用权的不同方式,确定补偿主体。认为填海造地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土地需求方或地方政府,补偿对象即利益受损方涉及渔民(包括养殖户)、相关工业企业、滨海旅游业及游客、港航部门、当地居民、科研教育机构等六大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京梅  刘铁鹰  
针对填海造地的生态环境损失,文章探讨了生态成本补偿问题的几个关键点。文章认为,由于填海造地行为彻底改变了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并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填海造地的负外部性,补偿的主体是填海造地的开发者,补偿对象是海域的所有权方,补偿的标准应以被填海域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成本为依据,补偿的手段应为征收生态补偿金。文章以福建某填海造地工程为例,对补偿标准的计算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项填海造地工程的外部生态成本为377.70元/m2,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征收填海造地的生态补偿金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填海造地的有偿化和有序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武文豪  李玉恒  刘彦随  
围(填)海造地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各类滨海新区、工业区、旅游区等的兴起,围(填)海造地的规模与速率明显增大,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经济、环境、社会问题。通过对河北省黄骅市这一典型的项目驱动型的围海造地规模较大的城市进行研究,利用构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围海造地遥感影像解译,使用耦合度模型测度黄骅市城市土地利用生产、生活和城市生态效益与围海造地规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黄骅市围海造地以2005年为节点可分为起步阶段与规模化阶段,1987—20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本荣  洪华生  陈伟琪  薛雄志  曹秀丽  彭晋平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波  莫多闻  吴健生  
基于海岸地貌基本概念界定填海造地范围在现代海岸带平均高潮位以下。基于多期遥感影像,利用单波段影像提取及影像二值化处理辨识深圳填海造地的动态变化数据。根据1978-1985年、1986-1994年、1995-1998年、1999-2004年4个时间段的填海数据解析结果,分析了在深圳这一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填海造地的起始阶段、快速阶段、增速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阶段性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填海造陆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填海造地的综合驱动框架模型;归纳了区位因素、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生态因素四大填海驱动力,并结合深圳的城市发展进程与深圳填海的不同阶段对每一因素的驱动作用进行了剖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单菁竹  李京梅  许志华  洪乐为  
协商货币评估法通过在调查过程中引入协商环节,在提高环境物品估值有效性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但同时协商过程中受访者的参与不平等使其估值结果面临质疑。本文以胶州湾海域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为例,探讨协商货币评估法中参与不平等的存在性及其对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协商过程中,受访者参与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是否为意见领袖是导致协商参与程度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收入水平、年龄对协商参与程度差异也具有一定贡献度;(2)协商讨论过程使得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水平显著下降,在协商后,海洋生态环境对受访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受访者对于围填海造地的态度、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等变量开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3)协商讨论过程将促使受访者获取额外信息,并通过小组作用机制使个体偏好收敛于小组集体偏好的惯性重心,上述两个因素共同驱动受访者在协商讨论后改变其初始偏好,意味着协商环节为受访者形成真实偏好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但也因协商参与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最终估值结果更多反映个别参与者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商货币评估法的估值有效性。研究结论对规范协商货币评估法估值流程以提高估值有效性具有指导意义,为协商货币评估法在中国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洁  宋振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以及土地资源的稀缺,填海造地成为开发增量建设用地的新型方式,大量集体滩涂被征占。国家征收集体滩涂使农民集体丧失了滩涂所有权、滩涂用途变更收益权、农民失则去了滩涂养殖生存权。但法律对集体及农民权益的保护却不容乐观,填涂造地过程中集体滩涂财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不适应对集体滩涂财产权益保护法治化的制度需求,需要立法的完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禺  李杨帆  朱晓东  
基于遥感主成分分析(PCA),论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及经济地识别填海造地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以厦门市港湾地区为例,将1993与1996年,1996与1998年,1998与2001年,2001与2003年、2003与2006年共6期遥感影像融合后经PCA分析得出5个时间段内填海造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相应阶段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选取工业总产值、人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统计数据作为填海造地行为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政策导向、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等是厦门港湾地区填海造地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基于驱动机制和未来情景分析的港湾地区填海造地优化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赫  陈天  周韵  
针对现阶段填海造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规模控制,着重关注其影响因素。首先,从三大类八方面总结了填海造地的驱动因素和相对应的可量化评价指标项。其次,选取并回顾了四个国外典型区域的填海造地历史进程。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法,依据总结出的可量化指标项进行填海规模数据与驱动因素的历史回顾性研究。最后,在量化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归纳了各类填海造地驱动因素与规模控制的关系和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