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3)
- 2023(12236)
- 2022(10590)
- 2021(9877)
- 2020(8386)
- 2019(19804)
- 2018(19633)
- 2017(37202)
- 2016(20382)
- 2015(23134)
- 2014(23644)
- 2013(23648)
- 2012(22489)
- 2011(20732)
- 2010(20993)
- 2009(19828)
- 2008(19659)
- 2007(17823)
- 2006(15670)
- 2005(14501)
- 学科
- 济(105115)
- 经济(105020)
- 管理(52532)
- 业(47855)
- 方法(40967)
- 企(37527)
- 企业(37527)
- 数学(36310)
- 数学方法(35971)
- 中国(27537)
- 农(24040)
- 地方(22852)
- 财(21286)
- 学(20197)
- 业经(19105)
- 贸(18531)
- 贸易(18521)
- 制(17999)
- 易(17897)
- 农业(15860)
- 融(14724)
- 金融(14722)
- 银(14699)
- 银行(14670)
- 和(14475)
- 地方经济(14370)
- 环境(14237)
- 行(14091)
- 理论(13218)
- 体(12721)
- 机构
- 大学(303029)
- 学院(300187)
- 济(137348)
- 经济(134611)
- 研究(111103)
- 管理(109279)
- 理学(92422)
- 理学院(91285)
- 管理学(89795)
- 管理学院(89214)
- 中国(86014)
- 京(65441)
- 科学(64891)
- 财(61356)
- 所(57707)
- 研究所(51957)
- 中心(49652)
- 农(49258)
- 财经(48254)
- 江(46101)
- 经济学(44107)
- 经(43648)
- 北京(42481)
- 业大(41053)
- 范(40605)
- 师范(40279)
- 经济学院(39542)
- 院(39188)
- 农业(38591)
- 州(36258)
- 基金
- 项目(186829)
- 科学(145774)
- 研究(138756)
- 基金(134659)
- 家(116914)
- 国家(115958)
- 科学基金(97374)
- 社会(88756)
- 社会科(84042)
- 社会科学(84015)
- 省(70890)
- 基金项目(69887)
- 教育(63855)
- 划(60196)
- 自然(59660)
- 自然科(58207)
- 自然科学(58186)
- 自然科学基金(57148)
- 资助(56641)
- 编号(55995)
- 成果(47120)
- 部(42983)
- 重点(42575)
- 发(41883)
- 课题(39678)
- 创(37827)
- 国家社会(37393)
- 教育部(36766)
- 中国(35885)
- 大学(35588)
- 期刊
- 济(159253)
- 经济(159253)
- 研究(96639)
- 中国(62994)
- 财(48344)
- 学报(44515)
- 农(44513)
- 科学(41567)
- 管理(40208)
- 大学(33535)
- 教育(33038)
- 学学(31072)
- 农业(30050)
- 融(29153)
- 金融(29153)
- 技术(27158)
- 经济研究(26432)
- 财经(24842)
- 业经(22312)
- 经(21607)
- 问题(20978)
- 贸(19089)
- 业(17508)
- 世界(17079)
- 国际(17071)
- 技术经济(17021)
- 统计(16500)
- 图书(14788)
- 策(14132)
- 理论(13414)
共检索到471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本文梳理了"供给侧"经济学派的发展中已呈现出的两轮"否定之否定"演变轨迹。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表象为: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表象为: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在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文论述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相关的学理启示及展望。评价方面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对"萨伊定律"及把萨伊归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庸俗经济学"的评价。包括从历史视角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西斯蒙第对自由放任价值观的批评,马尔萨斯需求管理思想与其的分歧,凯恩斯对其的条件性否定,以及马克思基于"劳动产品价值量"、"三位一体"公式和唯物史观引出的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评。第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旭章 龙小燕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掀起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解析了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西方供给学派的发展概要、主要内容以及里根经济学对供给学派的应用,对比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霞
20世纪70到80年代,供给学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面临资源边界约束,供给学派革命给予诸多启示。
关键词:
减税 供给管理 经济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杉
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迁。每次变迁都程度不同的包含了对前一种制度的否定。尽管制度的每次变迁都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但每次变迁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和农业发展趋势的论述为其理论依据。这种基于同一理论基础而在不同时期做出相反制度安排的现象,是我们误读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 否定之否定 原因探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怀玉
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是区别明显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本文对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尝试总结供给学派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供给学派 凯恩斯主义 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海明 何晓贝
我国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后,美国的供给经济学派常常被用于与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供给学派兴起于保守主义思想盛行而经济陷入滞胀的70年代,并在80年代主导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虽然里根时代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并未发挥其宣称的作用,该学派也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梳理了上世纪美国经济学流派的演变,从美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保守经济学尤其是供给经济学派兴起的背景及其政策效果和历史评价,并对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经济学进行了区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供给学派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其特点。认为,国外供给学派主要是研究制度和经济结构既定条件下的供给不足问题,而中国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指出,中国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低效率导至的,而且低效率的根源是体制问题。另外他们还认为,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高投入替代低效率有可能把产量维持在一个既定的水平上,但是同时可能发生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表面原因是高投入,深层症结是生产和供给的低效率。
关键词:
供给学派 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玉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成立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创刊,标志着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派产生。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该学派主要以资本主义批判者的姿态彰显其独特的思想特征,激进学者较为客观地剖析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并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21世纪以来,激进学者开始更加注重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多维视角,综合分析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此期间,激进学者们增多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虽然研究结论有待甄别和考量,但对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关键词: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思想 启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而非抑制价格升高。应重点扶持具有较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一刀切。小农依然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主体,也应是制度和政策设计的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小农持续的高农业资本投入和生产经营技能的提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险峰
供给侧改革在最近被热议,并常与供给学派经济学相比,我们有必要回顾供给学派及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并厘清相关概念宏观经济学的争议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周期与增长问题,关注的是产出、就业与通胀等经济总量。因为与政策及各方利益息息相关,宏观经济学始终充满争议。对此,增长模型的创立者索罗是这样总结的:宏观经济学很复杂;宏观经济学背后有很多筹码;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运贵
文章对主流学派关于微观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的定义、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定律和需求定律以及供求均衡等理论从多方面提出了疑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钱苹
论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派●钱苹[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出现二支新制度学派,按其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分别被称作:“激进新制度经济学”和“保守新制度经济学”。90年代中国对制度经济学介绍的出版物和译著,绝大部分是与“保守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庆国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生产以至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必然会在广度与深度上,引起技术经济学的巨大变革。对这些变革的思考结果,就形成了本文的“新技术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公布其主要论点,以促进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巍
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为保障。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从制度的本身去理解制度,犹如手持长矛的堂吉诃德,乱冲乱撞。因此有必要遵循马克思的思路再研究,还制度的根源基础于物质的生产生活关系,还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主导能动作用。
关键词:
制度学派 扬弃 理论再造 中国适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